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这句短的三秒钟就能说完的话, 却是饱含一个时代的喜与悲, 也饱含着整整一代人的梦想和实践。
1945 年 10 月 24 号, 联合国宪章经五大国和其他签字国批准, 开始生效, 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
【联合国大楼】
虽然联合国的所在是一个国际区域, 不受美国当地法律法规的约束, 但是它从出生开始, 就深深地打上了美国的烙印。联合国大楼早在1946年就选址纽约, 1947年开始规划设计,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 就是设计顾问委员会十位成员之一。这栋耗资6500万美金, 楼高39层的方形大厦, 在1950年开始陆续投入使用。它需要遵循纽约的建筑条例, 需要向美国政府缴纳水费, 电费, 蒸气费和其他公共设施服务费用。
【梁思成在顾问委员会】
从1949年11月到1950年年初, 新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曾多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 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1950年1月, 苏联驻安理会代表马立克提出议案, 要求安理会开除国民党代表蒋廷黻, 但这项提案在美国的阻挠之下没有被通过。
从1963年开始, 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 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 驱逐蒋介石代表”的提案。
随着第三世界力量的增强和中国对外局面的改变, 赞成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票数,悄悄迈过了半数的分水岭, 向着美国所设的三分之二多数票进发。此时, 陷入越战的美国的对华政策也开始有了新的转变。
基辛格在1971年秘密访华,推开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1971年10月,美国国务卿罗杰斯更公开表示,美国十分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另一方面,美国却不想看着蒋介石的代表离开联大会场。
最终排入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权问题表决议程的提案, 变成了三个: 第一, 逆“重要问题”案, 即驱蒋需三分之二赞成票;第二, 两阿提案, 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 驱逐蒋介石代表; 第三,“双重代表案”, 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不驱蒋。三个提案,三个表决,这是一场国际舞台上的会战。
【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权投票现场】
美国和日本等22国希望提高驱逐蒋介石代表的门槛,借此保住他们的大会席次。随着联大表决中红灯一盏一盏地亮起,美国的图谋破灭了。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老布什在表决现场】
当天, 联合国发出第2758号决议, 决议的最后这样写道: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第26届联大决议】
一周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派往联合国的代表团已整装待发。而在那个「斗争」这根弦紧绷的年代,他们还未曾知道会在纽约遇到什么状况。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被记者包围】
本周六晚上21:40
凤凰卫视中文台《皇牌大放送》
特别呈现《一席风云——1971联合国密档》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