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川菜餐厅的102年

一家餐厅,一个品牌,一名厨师,能够抵达的高度是什么?

一家川菜餐厅的102年

1923年,马世亨在四川眉山的永寿镇,岷江支流的玻璃河边一棵黄桷树下,支起了一个摊摊,做起了一个饭铺,给南来北往,水路码头的人们做血旺饭。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吆猪匠。血旺,是西南地区一种日常的吃食,猪血、鸭血、鸡血,收集起来,便宜,一口大锅,汤汁浓郁,小火咕嘟着,血旺在其中煨煮,辣椒、油渣淋在一碗血旺上就着米饭,就是顺口的一餐。

现在回想1923年,已经很遥远了。在那一年,京汉铁路罢工,被吴佩孚镇压,史称“二七惨案”;在那一年,北京紫禁城建福宫失火,大火烧毁了130多间房,许多稀世珍宝化为灰烬;那年8月,鲁迅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呐喊》……而在四川的乡间,一家人为了讨生活,在树下摆了一个摊,卖血旺,在白云苍狗,命如草芥的岁月中,微小的恍如灰尘。

在100多年之后的2025年3月,马旺子的第四代传承人马龙禧带着我们重回到永寿镇,春季的川西,油菜花开得正旺,满地的黄金簇拥着,喧闹着,一种黄引爆着更多的黄,一朵花催促着下一朵花。

黄桷树还在,200多年的树龄,它矗立于此,见证者百年沧桑。曾经的玻璃河早已经改道,河道还在,种上了庄稼。春天的树干上,长满青苔,摸上去,柔软细致,似乎地毯。

往镇子里面走,到了一处狭窄的街道,就是马旺子的旧址。当年的马世亨,开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饭馆:世亨饭店。到了1947年,这一家小店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马玉坤和马玉元,继承了父亲的手艺,购置了旧宅。

在经历了“公私合营”之后,饭馆并入了公供食堂—永乐食堂,马龙禧的爷爷马玉坤依然是食堂的厨师,每天在案板与灶火间穿梭不停。

1985年,马龙禧的父亲,马天才接了班,在小镇上重启了家传的生计,起了一个新名字,没有叫世亨饭店,因为姓马,祖辈做旺子起家,于是起名“马旺子”,找小镇上写字写得好的先生,题了招牌。

那时马龙禧1岁,住在镇子上的祖宅里,二楼是阁楼,一家子住在楼上,一楼是饭馆,店里那时候还是烧着煤炭,烟囱上挂满了自家秘制的腌鸡,门口的鼎锅吊着汤,大锅垒着蒸笼汽着各种食物,进门的玻璃橱窗,四川民间也叫“宝笼子”,储放着怪味花生,糖醋排骨,卤菜,拌鸡,客人看着就点菜,街坊们也可以打包带走。龙禧的童年都是在这些饭菜的香气中长大,叮叮当当,热火烹油,狭窄的楼梯间,可以看到天光,一家人守着一家店。龙禧的父亲很拼命,在后厨累到尿血。而在几十年之后,年近七十的马天才,身材健硕,头发乌黑茂密,每天在大河里游泳,冬天也不例外,健身运动,每天至少做50个俯卧撑,身体像个小伙子。

当年的老家被售出,卖了几万块钱,他们一家人搬到了眉山市区,在更好的位置开了新店。老宅几经转手,现在是一个五金店。我们穿过各种螺丝与扳手,试图走上当年的阁楼,门框都还在,龙禧的童年似乎历历在目,小时候的回忆都奔涌而至。

我跟龙禧说:要不再把这里买回来吧。至少也是一个念想与回忆。

龙禧看着这个老房子,也曾经起心动念,最终也没有下定决心。

在马旺子眉山店,大厅里有一些老照片,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一些样貌。马龙禧的爷爷坐在中间,当时还年轻的父亲站在边上,清瘦,留着长发。许多老员工都还在,不少人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因为这一家店的缘故,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餐厅很大,开了十几年了,是眉山生意最火的酒楼。这家店串联起许多眉山人的乡愁,许多在海外的人回到眉山,第一件事是吃一餐马旺子。许多人小时候在办百日宴,长大后在这里办婚宴。日子如流水,一家餐厅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味觉记忆,也串联起小城里的人情往来,婚丧嫁娶。

直到如今,这里也是车水马龙,要是在周末或者节假日,许多人从外地专程来到眉山,“逛三苏祠,吃马旺子”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仪式。

马旺子眉山店的菜品更为质朴,也更为时令。马龙禧的父亲马天才在退休之后,店里忙的时候帮忙擦桌子倒泔水,时不时又去他们的食材供应基地里忙活。我们去了他们的食材供应基地,在一条河边,几百亩地,有机种植,池塘里养了不少麻鸭。如今正是油菜花季节,油菜花也分为甜油菜花和苦油菜花,榨出来的油香味也有高下。我从基地摘采回来了土芹菜,儿菜,一把香葱,一些新鲜的豌豆尖,拿回到餐厅,转瞬就成了盘中餐。

新鲜的儿菜,做了两种吃法:一种用四川的油底肉来烧,猪肉炸过,连油一起放在坛子里密封发酵,这种做法在许多地方都有,到了西北,就叫“封缸肉”。在时间的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更集中,香味也更饱满。以此烧儿菜,肥糯入味;一种是用泉水煮儿菜,不放油盐,清清爽爽,吃的就是儿菜的原始本味。

两款儿菜都被我们吃了精光,意犹未尽。

四川的蔬菜品类多,种植基地里的蔬菜更是口感佳。厚皮菜、胡萝卜、白芹、油菜尖、莴笋……各种春天的蔬菜,都求一个“菜有菜味”,简单烹饪就可以给人们很多幸福感。

眉山也是一座“泡菜之城”,眉山与成都相隔不远,但是从调味手法上,还是稍有不同,眉山菜更擅长用泡菜,无论是泡菜还是泡菜水,都是许多烧炒菜的底味。我们在店里吃到的东坡肘子,家常土凤鱼,豆瓣鱼泡菜的风味都隐入其中,不显山露水,却也山清水秀。

好滋味都从广袤的大地上生长出来。食客都是用嘴巴投票,这些踏踏实实的好味道,总能获得人们的喜爱。

2008年,那年马龙禧24岁。她的爸爸做了一个决定:叫女儿接班。

她爸爸就是在会上宣布了一件事:我女儿回来接班了,以后所有的事情都找她。

后来马龙禧跟我回忆说:“完了之后厨师长,大堂经理汇报工作还找他,我爸说你没听到我开会说今天她接班了吗?以后啥事都不要来找我,全部找她。然后就全部推到我这,他也不管你能不能接得下来,我也搞不懂,但是你就硬着头皮搞,弄得我那段时间都失眠,因为你搞不定啊。搞不定我爸又不管,我只能去问那些干得好的老板,人家就教我该怎么弄,我再自己摸索着去当老板。”

后来她问过她爸:你咋就有信心,我能够端得起呢?

她爸爸说:“老子早就想明白一个道理,你接班我才50岁,我迅速的要做验证你行不行。如果你不行,我50岁我还来得及去做很多调整,你错了我也有精力去调整,如果我倒放不放,到我六十了,还是验证不出你行不行,老子那会儿也老了,我也搞不动了。”

从2008年到现在,17年过去了。马旺子很克制的开店,发展。2015年在成都的太古里开了马旺子川小馆,2018年在深圳万象城开了马旺子,走出了四川;2021年,米其林进入成都,马旺子川小馆获得了米其林一星;2024年,马旺子在年底开出了一家更有品质的新店:马旺子101纪念店,在成都的W酒店一楼,纪念四代人101年的创业史。

1923、1985、2008、2015、2018、2021、2024……

这是七个年份,在历史的长河中,平平无奇。然而在一个家族的脉络中,都有迹可循。1923年,马世亨开始做一家小饭馆儿;1985年,马天才接班,他是马家第三代;2008年,马龙禧女承父业,成了马旺子的当家人;2015年,成都店开业;2018年,深圳店开业;2021年,获得米其林一星;2024年马旺子101纪念店开业。

我想以这时间为线索,为马旺子101纪念店做一场晚宴。

去年年底,新店刚刚开业的时候,我就来过。在整个市场环境并不良好的情况下,许多餐厅都在降级降价,马旺子反而升级逆袭,在马旺子川小馆的基础之上,做了一家更见功力,价格更贵的一家新店。

餐厅的设计师是刘芮言,蜂鸟设计的主理人,与马龙禧一样也是川妹子。她做了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独特设计。后来芮言跟我说,如果叫她自己经营一家门店,给自己出一个版本的设计,就应该是马旺子这样的——

户外是一个入户花园,海岛栀子花,春花的掩映中,有一扇老旧的木门扉,门板似乎历经沧桑,有了岁月的痕迹,当年小镇书法家撰写的“马旺子”镏铜其上,门口有几块长长的檀木木板,这里是等位区,人们可以坐在木板上喝茶聊天;进门,左右两边有老虎灶,几把铜壶煮水,老荫茶也在其中慢煮,升腾出氤氲的木本香气;家具也都是定做的,乌木厚实,做成了柜子和桌椅,桌面上有绿青石板,调子沉稳,许多客人临走的时候都会问:这桌子在哪里买的?墙壁都是用法国南部的一种独特的石头做成,温润的象牙白,经过水洗,似乎像是川西的夯土墙,仔细用手摩挲,其中还有一些贝壳的化石,他们经过上万年的等待。白色的石头,黑色的乌木,在时间中相遇在这样一座川西风格的餐厅之中。

前菜六味小菜,都经过细致的搭配,分别是:脆皮口水鸡、乐山甜皮鹅、蒜泥白肉、跳水泡菜、煳辣高山萝卜拌海蜇、炝拌儿菜。

脆皮口水鸡重在调味,甜皮鹅则取了甜皮鸭的风味,微甜回香,蒜泥白肉也是川菜之中经典凉菜,泡菜中有红辣椒,绿莴笋,去骨的鸡脚,颜色搭配爽目味觉组合爽口;海蜇清脆的口感与菠萝的口感组合成乐曲中的高声部与低声部,煳辣椒的加入是定音鼓;儿菜吃的是一个春天的爽脆,一口回春……

我选择了两款酒来搭配前菜,一款是香槟,来自白雪香槟的稀露黑钻2008年份,对应的是龙禧的接班年份,2008年是香槟大年,那一年的年份香槟风味独特,侍酒师很专业,提前3小时醒酒,倒在杯中闻到了浓郁的矿感,以及烘烤面包的香气。一款是最新年份的清酒,是纪土春之薰风纯米吟酿,出厂日期是2025年2月,入口甜美芬芳,那种口感犹如身处花丛之中。这款酒的年份对应着新店的新张开业。

此时厨师推出一辆餐车,现场给大家制作旋子凉粉。经过一夜冷却的绿豆粉晶莹剔透,颤颤巍巍,用一个特别的旋子,在其上轻轻一刮,就出来一份凉粉,旁边有调制好的糖醋汁,辣椒酱,红油、姜蒜水,各种调料搅拌,就成为一份独特感受的旋子凉粉。

接下来是一道汤,青笋菜豌老鸭汤。之前也尝试过酸萝卜老鸭汤,但是最后选定了这样更为优雅清淡的汤品。“清秀雅致”是马旺子传统的调味风格,在一款春意盎然的汤里表现的很淋漓。

这时上了一道新菜:煳辣油泼象拔蚌。象拔蚌选择加拿大出产的象拔蚌,切片,加入一些佐料,平铺盘底,取贵州子弹头辣椒,一切为二,置热油,油温180度,将辣椒倒入油中,出煳辣香,把油和辣椒泼入盘中,9秒钟,象拔蚌既成。入口清脆,口感回甘,海鲜的鲜甜感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搭配着这款菜的是一款来自勃艮第的黑比诺,我选择的酒庄是勃艮第的当红炸子鸡:Jerome Galeyrand。选择了2021年的Jerome Galeyrand Marsannay Clos du Roy,表现惊艳,那种典型的勃艮第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更为饱满的黑胡椒的香气。在那一年,马旺子有了一颗米其林星星,并且延续至今。

接下来的菜品越来越精彩,酒也越来越开怀。

青椒藿香黄辣丁,藿香是从食材配送中心采摘的,一股浓郁的藿香味,在四川菜中,藿香与各种鱼组合,成为一种味觉的乡愁;干烧青蟹也是一道新菜,选择福建的沿海青蟹,取其饱满与回甜,用四川传统的干烧手法,火候精妙;炝锅雪花牛肉是这家店的招牌,上来红彤彤,犹如一座火山,貌似火辣,其实温柔,牛肉掩身其中,入口竟是一种温润的多汁。鸡宝烧鸡血,这是马旺子的看家菜,鸡血做旺子,有一种别致的细嫩;蒜苔爆腊肉,吃的就是一口清香;最后是米汤冬寒菜,以米油的温和加入冬寒菜的甜,收一个口,妥帖。

酒水也是纷纷踏来。2008年的奔富707,充满了南半球的风土滋味;2015年的Benanti Serra della Contessa 'Particella No. 587' Etna Rosso Riserva,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家族酒庄,他们用一些本地的葡萄品种酿制葡萄,这款酒用了许多人不了解的一款本地葡萄品种:Nerello Mascalese,风格也是独特。我也选了一支1985年的雄狮庄园,经过40年的尘封岁月,到现在依然口感年轻,有力量,甚至感觉还可以继续陈年,那种独特的波尔多大酒风范,也叫许多朋友惊讶。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时候来了一点主食,四川的锅盔,三种味道,红糖,鲜肉和麻辣,尽管是叫大家酌情自选,但是谁能敌得过锅盔的香,几乎所有人都吃光了三种口味。

甜品则是一款春意冰粉,加入了蜜瓜的冰粉,视觉上春意盎然,口感上柔情蜜意。我在这里搭配了一款来自日本的山崎威士忌,1923年,三得利的创始人鸟井信治郎奠定了威士忌产业在日本发展的基石:建立了山崎蒸馏厂。在随后的100年的历史中,山崎威士忌也从成为全球知名的威士忌品牌。1923年,马旺子在四川眉山的小镇上开始创业之旅,历经四代,100年,一家川菜,与另外一个百年威士忌品牌,遥遥呼应,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巧合,然而我们坐在一起吃饭与欢乐,也是巧合中的必然。

一家川菜品牌的百年之旅,四代人,四家店,克制而有力量。

我暗自思量,如果是我做这样一个品牌,在过去的10年餐饮黄金年代,会怎么做?门店日日排队,生意爆棚,拿了大堆的奖励,米其林星星,中华老字号,各种商业地产的招商求进驻,各种热钱滚滚想投资,北京上海,香港东京,广阔天地,我大概率会加速开店,布局开拓,几十家店,轻资产运营,甚至惦记着上市……

然而马旺子一家人,还是日日忙活在店里,做好手中的事,时时刻刻警醒,服务好每一桌客人。

对于这样一家店,我愿意每次来成都,都排队吃一口。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龙禧说对其中一段话心有戚戚焉,我把这段话放到这里做结尾:

“一家餐厅,一个品牌,一名厨师,能够抵达的高度是什么?

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星星钻石的荣誉,并不是滚滚财源,也不是桃李天下的荣光,而是通过一代代人日复一日的勤奋与劳作,把自己创造的味道融入到城市的共同味觉记忆之中去,汇入人民舌尖上的涓流,成为一座城市的集体乡愁。每年接待几十万上百万人次用餐,这里的滋味带给人们慰藉,一瞬间的幸福,以及长久的回味,用味道超越时间,以抵达不朽。

对于一个厨师,一个品牌而言,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骄傲的呢?上千年后,我们还在脱口而出眉山人苏东坡的诗句,上百年后,我们还在吃陈麻婆做的麻婆豆腐,马世亨研究的马旺子,这些滋味早己经融入一座城的脉络,成为文化史的重要组成。

用味道抵抗遗忘,用美食打败时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