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袁世凯)

历史上的今天,1916年6月6日,袁世凯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从民国角度,他是第一任大总统,至于以前孙先生的临时政府和临时总统,都是南方几个省的联合,还没有取得全国合法政权。而袁世凯,通过清帝逊位,还有南方临时政府的认可,所以他才是真正合法的第一位总统。

去年,袁世凯家族人在袁世凯老家河南项城举办纪念袁世凯诞辰160周年。无论历史如何评价,作为他们家族,肯定为袁世凯的名气也要举办一下。

袁世凯(1859年—1916年),河南项城人,在他当总统前,人称袁项城。当然在当总统前,他最为荣耀的头衔,是清室赐给他太子少保。所以又被袁宫保,这是个什么头衔?

古代设的太师,太傅,太保,都是属于东宫太子下的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清朝虽不设太子,这些职务却沿袭下来,实际上就是虚职,算与皇家拉近关系,是个非常荣耀的职务。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太字辈的职务是正一品,少字辈的是从一品。如果说正一品算是正国级,那袁世凯就是副国级,可见大清皇家待他不薄。

后来,袁世凯成为中华民族的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一度还当上皇帝,后又恢复当大总统。长子袁克定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提起父亲依旧称“先大总统”。

这是袁世凯和其母合影。

袁世凯的母亲本是袁家普通丫鬟,但被其父偶然交配一次,竟然怀孕生下了袁世凯。

袁世凯很小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了叔父袁宝庆,但是他对生母万般孝顺。

袁任山东巡抚时就把母亲接过去赡养。

母亲逝世后,由于他母亲是低下的妾,入不了祖坟,所以袁干脆另选宝地为母亲下葬。袁世凯还发誓不再去家族墓地。而现在袁氏家族则以袁世凯为容,不再提袁世凯生母是丫鬟的事情。

以前把袁世凯当反派,就说他从小就不好,是纨绔子弟。而现在重新评价后,又说他从小学习刻苦。看来历史,真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骆宝善主持了国家“七五”社科规划基金资助的“袁世凯研究”项目,他主编的《袁世凯全集》囊括了所有已发现的家书和文牍,计30卷,2500万字。留下这么多文字,当然未必全是他所写,但至少说明他还有一定学问,而且还是能干事,所以晚清才重用他。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最早发迹是在朝鲜,他是李鸿章的人。晚清汉臣已经到了国家重要位置,曾国藩是第一位,他的地位传递给弟子李鸿章,李鸿章的最大弟子就是袁世凯。但袁世凯可就没有曾国藩、李鸿章那样对大清忠心,而是怀有异志。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时候欺骗隆裕太后退位,在这之前,实际上至少两次已经看出他的为人。一次是戊戌变法,他出卖了光绪皇帝。这次出卖,拉近了他和荣禄的关系,荣禄是早期的北洋大臣,是袁世凯的上级。袁世凯的是个非常能投机的人,他在清朝的升迁,无疑离不开重金打点走通荣禄和庆亲王的关系,使得他可以和清室的最上层接触。研究袁世凯的人都说,袁世凯非常善于搞人际关系,不仅用重金打通上级,他对几位下属也是从不吝啬,礼数周到,出手大方。所以收买了一批心腹。

袁世凯还一次关键时刻把他只关心自己实力而不保大清的心态暴露无疑。那就是义和团时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他练的新军可以说当时是晚清寄托希望的军事实力,而且离北京最近,调他进京勤王,他却故意拖延时间,不速前来。

我就奇怪,当时慈禧太后为何没通过这件事情看清袁世凯的心态。如果说李鸿章等人搞的东南互保,那是远在南方,保全自己实力,也是情有可原,但袁世凯的军队离北京最近,而且是清室投资最大,最寄托希望的军队,关键的时刻却抛弃了大清,慈禧太后为什么不及时换人?把袁世凯留着,无疑是晚清最大的威胁所在。

或许是和袁世凯为人处世有关,袁世凯是非常会拉拢人际关系。比如他和孙中山,本来都是互不信任,但民国初年,孙中山来北京和袁世凯见面后,却极为夸奖袁世凯:“袁世凯真能办事,气度也不凡;虽然习惯于玩权术使诈,但也是迫于时事,不得不这样。”孙中山还细述了见面时的观感:“跟他刚一见面,他是至诚至真的样子;进一步谈,你会发现他话中有锋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窥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对。等到日后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说的不一样。他真是一个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

光绪、慈禧太后去世后,载沣没有按照光绪的遗言和下属建议,及时除掉袁世凯,而是听从庆亲王建议,放虎归山,让他回家养病,无疑是给导致清朝灭亡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当出现辛亥革命的时候,庆亲王又一再保票让袁世凯出山,虽良弼一再愿意立军令状,请缨去率军平叛,但无奈隆裕太后只相信庆亲王的,错失良机。而且袁世凯出山,条件之一就是醇亲王退休回家,醇亲王果然辞去摄政王,由袁世凯出山,他以后就再也不过问政治。包括清帝接受清室优待条件而逊位,或是逊位后,张勋搞的复辟,他都没有参与。

袁世凯出山后,还有一次革命党差点帮了大清的忙,那就是刺杀袁世凯。如果刺杀成功,无人在劝说隆裕太后退位,或许历史真的改写。

革命党刺杀袁世凯行动是由郑毓秀总负责,但事发前一天,1912年1月15日,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因为最新的情况表明,真正阻碍南北议和的是良弼为首的宗社党,而不是袁世凯,袁世凯正在积极游说隆裕太后退位。但当时没有电话等先进联系措施,郑毓秀也已经无法联系到下面具体实施的人了。

1912年1月16日,刚刚进宫劝说隆裕太后退位后从东华门出来的袁世凯遭遇暗杀。此次暗杀组织周密,暗杀团共分四组,两组投弹,一组狙击,一组接应。该日上午十一时三刻,袁世凯的车队经过东华门大街与王府井大街的转角处,第一组从三义茶叶店二楼掷出一弹,没有炸到马车。随后第二组又扔出两弹。据参与者胡鄂公回忆“弹中世凯车,弹发车覆,死世凯驶车马一,护卫管带袁金镖一,护卫排长一,亲兵二,马巡二,路人二,又骑兵马三”。按此说法是马车翻了,把袁世凯扣在里面,得以脱险。袁世凯在卫士的帮助下骑马逃走,在马上下令搜捕刺客。

英国记者很快作了报道:刺客的确扔了三颗炸弹,但有一颗没有炸。那些跟炼乳罐头大小的炸弹,装了威力强大的烈性炸药,大约有二十人被炸伤,好几人濒死,但袁世凯的马车没有被炸到,被车夫快马加鞭躲了过去。英国报道与革命党参与者所述有出入,就是马车躲过了炸弹。

事发之后,有十人被捕,但除了三人身上藏有炸弹之外,其他七人都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这三人则非常迅速地被处决了。

袁世凯与南方革命党商谈,按有说法,原来商谈也是实现君主立宪制度。南方在孙中山没回国的时候,南方也同意,具体要求清廷发特赦令,赦免参与革命的所有人。但孙中山回国后,坚决反对君主立宪制度,可以给予优待条件,包括保留清帝称号等,但国家必须实现共和制度。作为南方革命党的让步,就是答应袁世凯,只要能让清帝退位,就由袁世凯担任总统。得到孙中山的保证以后,加紧欺骗隆裕太后同意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大清政府颁发清帝逊位诏书,近三百多年的大清江山就这样结束了。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其后就是开始走过场,由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这样他当临时大总统就算合乎形式了。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当时袁世凯还有打算马上想当皇帝,而是考虑自己派头,不穿龙袍,也穿上神气点的衣服。但文职总统,各共和国是没有制服的,于是他就考虑军服,要体现自己身份,而且要全国最高级,那就是全国的大元帅。

他召集了所有北京最好的裁缝,要求给他制作一套大元帅制服。但那时候的裁缝哪里知道现代的大元帅制服什么样,就跟袁世凯说,总得给我们个样子呀。

这袁世凯一想也是,但他自己也不知道大元帅制服什么样?

袁世凯能当上总统,那鬼点子肯定也是特别的多。他想到了载涛,载涛出访西方八国考察陆军,对军事比较在行,而且回国也管军事。在袁世凯逼隆裕太后退位的时候,一些贵族组织宗社党,载涛也没参加,估计拉拢拉拢载涛,他应该比较好说话。就派人去求载涛给图纸。

载涛跟醇亲王等近似,是比较低调而且不喜欢过问政治的人,虽没有参加宗社党,对于清帝是否退位,抱着放任态度。但时候袁世凯拉拢他,他也不能留骂名呀。于是载涛推脱说,自己只是军咨大臣,那宣统皇帝才是大元帅呀,您还是去找宣统爷去样。

袁世凯知道这是推脱,宣统爷那么小,哪里有什么大元帅军服。于是袁世凯就闭门造车,根据经常跟西方军人接触,自己画了一个大元首军服的样子。

这袁世凯要大张旗鼓的当大总统,要求普民同勒。想到大清重大庆祝的时候会大赦,于是袁世凯也发了特赦令。

要实行共和制,有总统还要有总理,这总理要跟南方革命党有点关系,这就可以安抚南方革命党。

袁世凯于是想到由唐绍仪为总理,唐绍仪跟袁世凯的关系非常铁,袁世凯在朝鲜工作时,唐绍仪就是他的副手。

甚至有人猜想,唐绍仪是袁世凯的亲信,就是袁世凯派唐绍仪加入了同盟会,打入南方革命党内部。唐绍仪这人非常有才,而且会很人相处,跟孙中山的关系也不错,所以由唐绍仪担任总理,是非常好下选择。

但当时这些人都忘了。晚清也已经开始宪政改革,不能马上改变中国的一切,换个名字叫共和,不能光靠一个名字就改变一切。而且南方闹过独立,对中央政府就是威胁,现在袁世凯当政,也很难改变这些。所以后来发展的局势也是,袁世凯活着,南方就闹几次独立。他死后。连北洋军阀都开始分裂,中国更陷入内乱之中。

当袁世凯当时大总统后,为表示恢复汉族统治,就是把北京各大原来的满汉蒙或满汉蒙藏回等多种文字写的匾额全部改为单一汉字书写。在后来,就改国号中华帝国,自己当上皇帝了。当时全国也是上下拥护没有反对意见。

所以开第一枪的功绩最大,如果没有蔡锷,估计袁世凯就长期称帝了。蔡锷在小凤仙掩护下从北京逃回云南,回云南后第一个发出反对袁世凯称帝。其后南方各省才跟随,这就是历史上称的护国运动,全面反对袁世凯称帝,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取消了帝制,1916年6月6日,也就是历史上的今天,袁世凯犯尿毒症去世。袁世凯死后,黎元洪负责按国礼给袁世凯办隆重葬礼,并由国家花巨资历时2年,在河南安阳建立豪华程度不次于帝王陵墓地,但革命党坚决反对使用皇帝专用的陵,而是叫袁林或袁公林。但后来国民党靠北伐推翻北京政府,隆重安葬孙先生,起的名又叫陵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