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 ·共铸中国心志愿者伍海勤逝世 一生把医术播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月7日,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消息,步长事业创始人、步长制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同心 ·共铸中国心”志愿者伍海勤教授,1月5日15时06分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 84岁。

“她喜欢医学”,把青春播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939年,陕西省长安县引镇西街,一户磨面卖馒头的人家生下了姐妹五个中的老二,取名伍海勤。

二八年华,宜室宜家,伍海勤和相恋两年的爱人赵步长在老家按古礼成了婚,这时她已高中毕业了。1959年,婚后不久的伍海勤如愿以偿地考入西安医学院,与已在西安医学院上学的赵步长过着艰苦而幸福的求学生活。

回忆起步入西安医学院求学的经历,赵步长仍历历在目。被推荐上大学时,赵步长在志愿表上填写的是“清华大学”,但后来学校却通知他去西安医学院。赵步长回忆道,“我一开始不想去,想通过考试学个理工科,但伍海勤知道后,力劝我接受这个保送名额,还说她喜欢医学,西安医学院的话两个人容易在一起。”

一句“她喜欢医学”,让赵步长和伍海勤夫妻俩开启了上下求索、医者仁心、大爱奉献的一生。

1958年开始,国家动员570万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开发和建设工作,来自内地的知识青年心怀为人民服务的朴实情感,离开城市纷纷奔赴西部北部边疆。1963年,在与新疆阿勒泰远隔3000公里的古都西安,国家动员知识青年支援边疆 的号召在西安医学院的校园中传开了。

面对国家号召,伍海勤坚定地支持着赵步长援疆的决定,即使这个小家刚刚稳定,一岁的女儿才刚会喊“爸爸”。临行的站台上,伍海勤目送着列车载着赵步长驶向新疆……

团聚的机会很快来临。在新疆阿勒泰支援一年的一线医疗经历,让赵步长意识到专业医生对于改善牧区医疗工作的价值,他提出,希望即将从西安医学院毕业的妻子伍海勤也能参与到支边工作中来。

“我还没毕业,阿勒泰就用电报让老师跟我联系了。得知牧区急需医生的情况,我就过去了。”在纪录片《步长情怀》中,一句简单质朴的“牧区需要医生”便是伍海勤奔赴新疆的理由。把女儿托付在老家后,伍海勤寻着丈夫的足迹,踏上了广袤无垠的阿勒泰。

“120老黄牛”,医师伉俪扎根新疆阿勒泰18年

首先攻克的便是语言关。阿勒泰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哈萨克族,伍海勤把医学上常用 的名词记在本上,把哈萨克语言用拼音标注出来,一边为当地居民医治,一边学习民族语言。一年后,治病过程中常用的哈萨克语就被伍海勤“拿下了”。

伍海勤为牧民诊疗

1968年赵步长被任命为阿勒泰县人民医院院长。在大量基层工作中,赵步长和伍海勤 发现由于设备和药品的短缺,许多西医的诊疗方法在牧区根本无法适用,而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或许能为边区医疗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持。1970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全国医疗系统掀起了中西医结合工作的热潮,这让赵步长和 伍海勤夫妇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念。

伍海勤练习针灸

赵步长和伍海勤夫妇利用治病外的时间参与中医培训班并自学,提升中医技能。小女儿赵菁回忆,小时候家里到处是针灸铜人、练针灸的塑料耳朵以及骨架等,家里像极了一个中医教学器材室。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赵步长和伍海勤夫妇发现中医诊疗方法在牧区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夫妻俩逐渐适应了边疆特殊的医疗环境,而当地百姓也越来越离不开他们。

在好几年的时间里,赵步长和伍海勤是阿勒泰地区少有的本科毕业的医生。他们除了在医院看病,还要到牧区巡诊,碰到什么症状都要负责诊治,这练就了他们全科医生的本事。在牧区,他们经常要绑扎树枝做担架,内科、儿科、外科、妇产科等,样样都要会。

在新疆的第一个10年,赵步长、伍海勤的足迹遍布阿勒泰地区的各个乡镇,大家称他们为“120老黄牛”,用这个称呼感激他们出诊,称赞他们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远离故乡,扎根边疆,用医者仁心守护着一方安康。

1981年春天,赵步长正在外出差,正在上班的伍海勤突然接到医院通知,让她调回陕西老家。

从1963年到1981年,赵步长夫妇在新疆生活工作了整整18年。离开的那天,初春的残雪还没有化尽,赵步长夫妇先后带领子女坐上返乡的汽车。一路上他们不断回望这片苍茫热烈的土地,在这里他们带大了儿女,结识了故人,践行了作为支边医师的大爱职责。

“救死扶伤是天职”,15年同心共铸爱洒高原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赵步长和伍海勤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了受灾群众的情况,关注到来自一线医疗专家反馈的“灾区 慢性疾病相当严重” “很多高危人群从不量血压”等状况,发起一个关心偏远地区慢性 疾病的爱心公益平台的念头从夫妻二人的心中升起,“同心 ·共铸中国心”爱心公益平台应运而生。

2016年7月,赵步长与伍海勤为泸定居民义诊

2016年7月10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人民医院的急诊大厅,被众多患者包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盯着两名特殊“医疗志愿者”手中那一根根神奇的银针,在一提一捻间,为患者缓解多年顽疾病痛。他们是“同心 ·共铸中国心”公益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医疗志愿者——赵步长与伍海勤。

看着当地这么多患者渴望求医的迫切需要,原计划只在沪定县义诊点停留两天的赵步长和伍海勤,立刻决定放弃休息时间,在医院的急诊大厅里,用一张桌子几把椅子搭成临时诊室,为更多的患者进行问诊。

2016年7月,伍海勤为泸定县居民义诊

在伍海勤看来,“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面对这么多的患者渴望求医的眼神,是让她和老伴始终停不下来的原因,多年来,她和爱人赵步长一直坚持参加公益义诊活动,能和老伴一起配合出诊,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为义诊面能够覆盖更多的老百姓。

十五年来,伍海勤和千千万万的专家志愿者一起,用自己的爱心、技术和经验为“老少边穷”地区同胞带来了新的希望。

截至2022年5月,“同心 ·共铸中国心”公益平台志愿者规模已突破3.2万人,涉及全国 近500家医院,超过20个专业学科的医疗专家、教授,此外,还包括一批爱心企业高层、媒体工作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等。

这些年,他们先后走进了拉萨、日喀则、林芝、马尔康、迪庆、甘孜、汶川、甘南和果洛等地,行进足迹遍布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为西藏及涉藏重点州县的近56万人次各族群众,开展了高质量的特色医疗帮扶工作;为相关受援地医务人员培训800余场次,覆盖人员达5万余人次;为近10万名各族群众开展健康教育710余场;捐款捐物达5亿余元人民币;为近1900名先心病儿童提供免费手术治疗;救治救助肝包虫病患近万例,实施了针对青海省相关病种的动态清零;实现了近万名白内障患者的重见光明。

2022年12月,面临医务人员大规模新冠感染的情况,赵步长和伍海勤立即调动“同心 · 共铸中国心”公益平台力量,发起“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同心共铸中国心2022年12月爱心关爱行动”,为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送粮食、送良药,让抗疫一线的医生无后顾之忧,并对现阶段防疫工作开展百姓科普教育,弘扬正能量,让医生们的正能量影响更多人。

“伍海勤教授是脑心同治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一生致力于医疗事业之中,忙碌于祖国中医药研究,一直为中药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为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逝世,是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巨大损失,是对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巨大遗憾。”宁夏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的悼念函中如是说。

“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传奇女性。”听闻伍海勤教授仙逝消息,与她并肩同行在公益路上的专家志愿者纷纷表示,伍海勤教授是一位值得尊敬和铭记的前辈,在她身上我们能够 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乡情,以及故乡传统的长辈女性身上那种特有的融质朴、厚重、关爱 和坚韧于一体的品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