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兴:从6亿迈向30亿,福矛酒业打造酱酒“海岸明珠”丨酒业家酱酒中国行

文化为先,主动求变

文丨酒业家团队

福建建瓯,一瓶福矛酒正在向海而生,演绎出别样的酱香风华。

1983 年 , 第一瓶酱香福矛研发出来 。 彼时, 时任贵州省轻工研究所所长郑致平 作为福建 建瓯乡贤 , 为了支持家乡产业发展和响应 “茅台易地”试验,带领贵州省一批 酱酒 专家来对福矛酒厂进行技术支持 , 使与茅台镇 同处北纬 27.3 ° 的福矛酒厂落地生根 , 酿就 出如今福建市场广为人知的山海生态酱香 ——福矛窖酒。

近年来酱酒热趋势下, 福矛酒业 高质量 发展 稳步向前 , 以诚做酒,以信立业,独具 闽域特色的福矛窖酒,以其酱香突出、酒质醇正、绵甜净爽、空杯留香的风格特点,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进入 国家名酒梯队,成为白酒中南核心产区的标志产品,福矛酒业营收突破 6亿 ,成功站稳福建市场。

作为福建省龙头白酒企业, “福矛窖酒”是外界了解福建白酒的一面旗帜和一扇窗户。 福矛酒业集团董事长蒋国兴在接受酒业家专访时表示 , 福矛酒业 在营销战略上坚持 “做自己” ,立志 做 中国最有特色的酒企 之一 , 让福矛酒业真正 成为中国酒行业中最闪亮 的 “海岸明珠”。

福矛酒业的前身 黄华山酿酒有限公司创建于 1956 年,是 福建 省生产香型最多、产销量最大的综合型酿酒企业,黄华山牌商标在 1999 年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 2001 年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也是福建省白酒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2004 年对 黄华山酿酒 厂进行 改制之时,蒋国兴发现 , 整个酒厂受限于体制的因素,产品销路不畅, 90% 的产品都是低端的米酒以及其他产品,只有一成的产品是福矛酱酒,产品结构失衡。

“酒厂本身 具备成熟的酱香酿造工艺和水平,酱酒的酿造工艺虽然很复杂, 但稀缺性强、 价值高,所以我们 一致认定酱香型白酒的价值,并且成为了一家 以酱香为主要品类的白酒 生产 企业。 ”蒋国兴谈及最初对福矛酒业的规划。

因此 , 在福矛酒业市场化的最初几年中,蒋国兴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向酱香酒倾斜。

蒋国兴坦言,刚开始百废俱兴,只能一边卖酒,一边做推广,壮大企业声势。

另一方面,蒋国兴认为 , 福矛酒业的地理条件与贵州茅台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福矛酒业 生产基地背靠武夷山南麓,这里绿色植被丰富,被誉为天然氧吧,山间溪水潺潺,水质优秀,具备得天独厚 的 酿造好酒 的 条件。 “ 山海生态 ” 是绿色福建的优势之一,这为福矛实现 “ 品质优先 ” 创造了 先天优势 。

“我们从不搞窖池的连续扩张,坚持慢慢增加窖池的数量,既讲究生产效率又注重产品品质提升,维持二者相互平衡发展”。 通过前后两期 共十余年的 技术改造和工程建设, 蒋国兴将福矛酒厂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能力提高到年产 5000 吨的规模 ,此外还实现了年产 25000 吨其他香型的酒类产品产能突破。

2009 年至 2015 年是福矛发展的第二段里程——品牌塑造期,通过一系列的品牌重塑和品牌营销,如年份酒营销 、 文体 营销等,福矛酒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当时整个福州、南平大街小巷都是福矛窖酒的广告。 这一时期,福矛实现了省内市场的初步布局,品牌认知度大幅提升,基本确立了福建省龙头酒企地位。

立足于建瓯酒文化和闽越文化 的福矛 , 深挖福建文化历史渊源 , 做足文化内核,讲好福矛品牌的前世今生。 2014 年 9 月 , “福矛” 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 “ 中国驰名商标 ” ,这一金字招牌,让福矛酒走出八闽,香飘华夏。

2015 年,福矛和全国酒企一样经历了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期, 突如其来的市场寒流 让企业发展艰难。 蒋国兴回忆,最困难的时候,员工有 5 个月没发工资,管理团队 11 个月没发工资。

即便如此,福矛依然坚守品质战略,坚守品牌发展的底层逻辑,做好酒品质,做好核心消费人群的维系,采取聚焦战略,攻坚克难,稳步推进。

行业低迷的那几年,福矛酒业积累了大量的基酒,这也为福矛酒后来的 “深蹲起跳”创造了条件。 闽北 是福矛的 根据地市场, 也是产品壁垒最高的地方,福矛酱酒受到当地政务消费、主流商务人群的欢迎,接受度颇高。

2021 年,福矛开启主攻闽南市场,强力提升渠道氛围,活跃的营销、落地化的产品推广,厦门、泉州、漳州等地产品的占有率提升明显。 目前,福矛 在福建省 9 个地级市和厦门特区都进行了布局 。

对于省外市场 ,蒋国兴 认为先把福建省内做大,做强, 再 逐步去布局省外市场。

“ 目前来看,省外很多客商在各种会议上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对我们的产品非常认可,这对我们布局省外市场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板和提升了信心。 福矛 现在省外 如 北京、上海、浙江、湖南 等地 都 有办事处建制。 2022 年,我们会进一步关注省外市场酱香品类发展和其他品牌的动向。 ”蒋国兴对未来如此规划。

福建 位 于东南沿海一带,一直是改革开发的前沿,制造业和贸易都很发达,洋酒和葡萄酒在前些年一直占主导 。 不过 , 近年来 , 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白酒容量 在福建市场持续 增长。

在这片消费的热土,福矛要面对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从品牌上看,酱酒在福建马太效应明显,茅台是绝对王者,往下是习酒、郎酒、国台、钓鱼台等品牌。 在价位上,酱酒在福建主要集中在 300 元 、 500 元 和 800 元三 档 。

酱酒热正由 品类热 变成品牌热,而 能让 酱酒品牌 “ 跳出来 ” 的核心就是: 差异化,唯有细分才有卖点,唯有特色才有市场 。 蒋国兴表示 , 福矛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多年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 深耕 细作 。 未来 , 福矛将继续 夯实市场基础,做好服务,挖掘提升品牌内涵和价值,做好产品特色。

2021 年,在 福矛酒业集团建厂 65 周年庆典 上, 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 表示, 福矛酒业集团推出的 “ 中华福酱 · 海丝启航 ” 一系列新的战略措施,彰显福矛酒业 “ 以恒心办恒业 ” 的责任担当,树起了福建酒行业的一面旗帜,在全国酒类行业中先行一步 。 这一论断更加强化了 福矛酒业 在行业的地位和对酱酒品类多样化发展的贡献。

事实上,自 2021 年以来,福矛酒业 以 “ 中华 福酱文博园 ” 为主线, 提出 “ 海丝启航 ” 战略 , 积极融入武夷山大旅游生态圈, 投入 10 亿 打造 的 “中华福酱”文博园 4A 级旅游观光工厂 正在建设中,预计 2025 年项目竣工。 届时福矛将形成 集酒文化展示、交流、品鉴于一体,满足酒文化学术交流、文化体验,展现福建荣耀的全省最大的酒文化综合平台。

此外, 福矛酒业集团依托福建天然的 “福”文化品牌根基,树立“中华福酱,福酒福矛”的全新品牌形象,乘着“一带一路”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 , 进一步扩大传播声量 。 依托福州航空的高端传播优势,通过福矛窖酒冠名 “福航”飞机,精选福州航空波音 737 大型客机 1 架机身冠名喷涂,及 6 架机仓内福矛品牌宣传,共同传播“福酒福矛”品牌,弘扬闽酒文化,携手共进,启航飞翔。

在行业进入 “ 头部竞合 ” 时代之后,福建省也急需一个区域龙头企业引领 。 福矛酒业还有更强的责任和动力去做强和做大福矛品牌。

蒋国兴认为, 酱酒生产企业由于工艺的 复杂性 ,对酱酒企业资本、人才等要求都比较高, 此外 , 白酒行业本身就处于行业的高度集中期,没有品牌根基的 酱酒企业的发 展也 面临很大 挑战。

经过多年的品牌积累,福矛 通过和江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品质工程 ,打造产品强有力的后盾。 2019 年, 福矛 提出了 “智慧福矛·体验工厂”的构想, 逐步 推动智慧酒厂的各项工作启动 。

“ 倡导品质 , 引领品牌,这也是我们十四五战略最核心的战略。 ”蒋国兴坚定地说道。 十四五期间, “中华福酱 文博园 ” 建成,福矛也将实现酱香产能破万吨。 对于福矛而言,最需要攻克的还是省内市场,未来省内实现 30 亿突破,福矛才真正迈向了一个强势品牌。

在福矛酒业历经的行业变化中,蒋国兴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做企业,文化为先。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营销,营的是人心,销的人品。 “厚德载物”“以人为本”一直是 他 追求做人和做事知行合一的标准。

在福矛酒业困难时期,许多员工也没有因为眼前的困难而离开酒厂 , 至今老员工司龄超过 10 年以上的占 40% ,就是这种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让福矛酒业发展成为现在的现代化绿色企业集团。

在与酒业家的交流中,蒋国兴更多地提及要学习、追赶先进。 过去几年中,蒋国兴走进了全国各地的酒厂,四处取经学习。 从他主动求变的姿态中,映照出一颗不甘于现状的心。

他坦言,福建省酒类产业发展相对四川、山东、安徽、湖北等中部地区还是比较落后的, “我们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虽然是福建省酒业龙头,但更要向全国名酒多学习,在品牌打造上,我们还是坚守品质引领品牌的理念,把产品品质做到卓越,让消费真正喜欢福矛,爱上福矛。 ”

福建长期是酱酒的 “温热地带”,并被众多头部企业划为重点市场之一。 对于外来产品的竞争,蒋国兴认为这是一种好事。 他认为 , 头部企业具备品牌优势,但福建市场 但消费相对比较 理性,在品质回归时代,对产品品质要求更加苛刻,最终的市场是有消费者来决定的。

作为酱香热潮下一支有实力的品牌,福矛酒业的未来在于更广阔的市场,在于与消费者的紧密互动之中。 根扎得足够深,品牌才有生命力。 相信这颗海岸明珠将持续绽放,为酱香多元化发展增添更多文化感和创造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