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国第十八任国君鲁兴进入在位执政第十七年。
本年的秋天,鲁兴从谷地回到了鲁国。
早在六月的时候,鲁兴跑到谷地去和齐国的国君齐商人盟誓,折腾了这么长时间,连晋国的那些会面都没有参与,如今才总算告一个段落。不管怎么说呢,看起来似乎鲁国和齐国就这么和解了,那鲁兴也算是没有白跑这一趟。
同样是本年的秋天,王室的大夫甘歜在垂击败了戎人。
我们要说,这个甘歜是谁呢?他就是王室王子姬带的后人,以甘为氏,所以叫做甘歜。想当年,姬带就和戎人的关系非常亲密,他数次调动戎人的力量来攻打王室,虽然后来被天王消灭了,但他的后人,因为和戎人之间有这么一层关系,了解戎人的虚实。这一次,就用上了。甘歜知道戎人好酒,所以趁着戎人酒醉的时候攻打戎人,这才将戎人击败。
到了本年的冬天,十月,郑国的太子郑夷和大夫石楚作为人质前往晋国。也就是说,郑国和晋国之间,互换人质为信。
同样是本年的冬天,鲁国的公子鲁遂前往齐国,拜谢谷地的盟誓。
我们说,鲁遂这一次去,其实就是为了把谷地的盟誓坐实。就是我们前面盟誓了,然后紧跟着去拜谢,这样的话,如果齐国没有反对,那盟誓就坐实了。
鲁遂回来之后,他向鲁兴汇报观感说:“臣听说齐人将要来吃鲁国的麦子。“这是个非常不好的消息,鲁遂本来想去坐实盟誓,可是去了之后,一听,哟!齐国人都在打算要攻打鲁国。
但是呢,鲁遂一点也不担心。他说:“以臣之见,恐怕这是做不到的。因为齐国的国君齐商人,他说话毫无远虑啊!我们鲁国的先大夫臧孙辰曾经说过:「民主偷,必死。」齐商人恐怕挨不到出兵的时候了。”
所谓「民主偷,必死。」也就是说,民众的主宰、民众的首脑,如果没有远虑,过分地侥幸行事,那么就离死不远了。这也是《春秋》一贯以来所讲述的一个道理,就是在上位的人懈怠,放纵自己,往往就是死期不远了。
就像这位齐商人。最开始的时候呢,他作乱杀掉了齐国的先君齐潘,当时鲁国想让齐潘的夫人昭姬回到鲁国,这是一个很合乎情理的事情。可是呢,齐商人就是不同意。鲁国用了王室的力量,齐商人就觉得这是伤了他的面子,所以呢,不断地挑鲁国的刺儿。鲁国想和齐国和解,因为国君没出面,所以齐商人不同意,可是转过来头呢,给他塞了点钱他就同意了。同意了之后,转过来头,又后悔,又说要来骚扰鲁国。
后来是鲁兴出面跟他盟誓,这属于两国之间正式的盟誓。虽然说春秋时代的盟誓,起不了多少年的作用,但是至少也能起“几”年的作用吧!可是盟誓完,鲁国刚派人去拜盟,这边齐商人又开始准备要来打鲁国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齐商人觉得,我齐国就是比你鲁国强,所以我想打你我就打你。这就是在放纵自己啊,让自己任意地去行事,会给自己造成大祸的。这也就是臧孙辰所说的:「民主偷,必死。」
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