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妮娜学会反叛,挣脱妈妈的束缚,从白天鹅化身黑天鹅时,她终于达到了完美,完成了灵魂与欲望的回归,真正实现了多重人格的自我救赎。
电影《黑天鹅》其实就是因“压力”诱发的精神分裂的个案,在精神分析学派来看,多重人格也称解离型人格,每个人格在一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视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但一般此类患者有主踢人格的部分,正常状态下所有的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主体人格的特征活动,不显示出另一身份的痕迹。当解离过程发生时,通常是在受到精神刺激后会突然转变为另一完全不同身份,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又按照后继人格的方式行事。当后继人格开始“执政”时,原来的主体人格意识不到,并忘却已发生过的事情。妮娜就因此产生了“白天鹅”与“黑天鹅”这两重人格。
了解《黑天鹅》一定要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王子出游打猎时爱上了一位只能在夜间现出人形的被“囚禁”的白天鹅公主。王子邀请公主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晚宴,届时他将欲告白公主。可是被邪恶魔法师施咒的白天鹅公主最终未能出席,代替她的化身为白天鹅公主模样的另一个女人——魔法师的女儿。穿着黑色礼服的“黑天鹅”迷惑了王子的心。结局王子看破阴谋重回白天鹅公主身旁,却被邪恶的魔法师陷害,白天鹅公主随大浪卷走的王子而去,坠入湖海而去。之所以引用《天鹅湖》的故事是为了更好地解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也为电影戏中戏情节设计找到同一根链条。这是芭蕾舞剧,其实也是电影主人公妮娜精神世界里的真实写照。
影片由妮娜做的一个黑天鹅舞蹈的恐怖梦境开始,同时也是影片结尾芭蕾舞剧的惊悚高潮一幕。影片画面主要以灰暗的为主,配乐也充满着惊悚意味,妮娜随着心理的不断扭曲妆容也从最开始的纯洁不断黑化,可以说整个观影过程无不透露出压抑之感。而这也充分证明了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从现代电影中显示出的惊人的导演天赋,他通过自己独具一格的视觉设计以及对角色内心世界的逼真揣摩,不断地向我们展示着一个艺术大师的高度。
女主角妮娜是一位勤奋的芭蕾舞剧演员。妮娜所在舞团的首席舞者贝丝因过了芭蕾舞演员的黄金年龄,老板决定编排舞团的经典舞剧《天鹅湖》,并启用启用新演员饰演天鹅皇后。女孩们争先恐后力争主角,妮娜也是其中之一。但本次舞剧老板芦莱欲使主角担任天鹅皇后与黑天鹅两大角色,妮娜虽然很适合白天鹅这一角色,但却缺少灵性不适合黑天鹅这一角色。通过影片提供抓后背等信息所知妮娜原本心理就有问题,在受到母亲的长期的压制、芦莱的引导、莉莉助燃,妮娜不断的突破自我也不断的扭曲自我,母亲、芦莱、莉莉成为妮娜回归之路的三大重要角色。
妮娜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位芭蕾舞演员,但却因为怀孕不得已退出了舞台。所以一方面母亲对妮娜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另一方面母亲又将自己的梦想寄希于妮娜之上,使妮娜完全按照她的想法发展,完全抑制妮娜的自由生长。母亲给妮娜买蛋糕一事可以看出母亲的矛盾,她爱着女儿,可是同时又嫉妒着女儿。她蛮横的给妮娜修剪指甲、在看到妮娜背伤时为妮娜掩盖伤口、不许妮娜晚回家、不能随便交朋友,这些都能体现出母亲对妮娜的压制。而妮娜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灵魂与欲望受到极致的压抑从而失去“自我”。
芦莱与莉莉则是妮娜回归之路上的两大关键人物。
老板芦莱是妮娜回归真正自我的引路人,他决定白天鹅与黑天鹅同一演员担任为妮娜化身黑天鹅提供了机会。并且芦莱敏锐的发现了妮娜缺少灵性这一问题,于是他开始引导释放妮娜的天性,可是芦莱却不是一把合格的钥匙他将妮娜的“封印”解开却没有加以管束,最终导致了妮娜的异化。
而莉莉则是妮娜灵魂与欲望回归的钥匙。莉莉身上具备着黑天鹅的特质,她具有妮娜所期盼而不具备的,仿佛妮娜所缺失的另一面。在莉莉的诱惑、刺激等之下不断冲击下,妮娜变得不再是那个事事都和母亲商量的乖乖女,她在长久的压抑下开始了猛烈的反抗。
影片最后,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轮番在妮娜的幻觉中出现,这是妮娜在蜕变彻底完成前的一种极端的不确定和不自信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恐惧,这是最痛苦的阶段,妮娜临近崩溃。最后在化妆间对“莉莉”的伤害巩固了妮娜对自我的信心。于是黑天鹅终于震撼出场。虽然影片最后画面妮娜倒地血流不止,可是她却说完美了,她看见了完美了。这一刻,妮娜的灵魂与欲望彻底达到了回归。
版权:作者本人
打开开问https://www.openwhy.cn/浏览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