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方法丨怎样观想“佛菩萨的化光融入”获得更多的加持能量?

观众:堪布,您好!在观修释迦牟尼佛化光,像佛珠大小的光点从头顶融入我们的心间,然后就看着这个光点,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不去想,但是为什么我观想的感觉只能停留短暂的几秒钟?是我的观想有问题呢,还是刚开始这个情况是正常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以后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地安住了?感谢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比如说我们观想释迦牟尼佛或是观想另一个佛菩萨,观想好后,他逐渐化光,最后就变成一个很小的像一粒豌豆大小的光。这个光从头顶进入到了心间,这时候我们观想这个光跟我们的心融为一体,变成了一味一体。把所有的念头放下,不去思考过去、未来,当下的这颗心也就达到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然后在这个状态中停留。

但是初学者都是一样的,在这个状态中停留的时候,只能停留几秒钟。5秒钟、10秒钟,一两分钟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快就会有其他的念头。如果这一坐中只是修无念、平静这个状态,那么产生了念头的时候,想办法解决这个念头,当它消失后,又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如果这一坐中不是专门修无念,那把释迦牟尼佛融入自己的心就是前行,后面还有其他的修法,那产生念头的时候就可以不管了,而是再进一步地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修其他的法。你刚才提到了几秒钟或者几分钟,这个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状态中停留更长时间的话,那就要专门去修禅定,修了禅定后这个时间就可以逐渐地延长。

观众:感恩堪布!当光点到了我们的心间以后,是观想我融入了光点,还是观想光点融入了我?谢谢。

慈诚罗珠堪布:这个光代表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它到我们心间的时候,不是我融入了光,也不是光融入了我,是我们自己的心和这个光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意识跟光变成了一味一体。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我们的心融为一体。

主持人:谢谢堪布!其实之前我刚好听过您讲安住,当时您说“什么都不要想地安住一下”。刚好这时有一个朋友也听到了,他说这不就是发呆吗?但是其实这两个肯定是有区别的,也请您给刚开始学佛的朋友们讲一下,发呆和安住到底有什么区别?

慈诚罗珠堪布:发呆的话,比如说你很辛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一坐下来什么都不想去思考,就没有什么念头了。这个时候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从佛教的角度去分析,发呆就是人的意识在此时没有工作、没有去思考,就是回到阿赖耶识的状态当中。我刚才讲的那种无念,对没有证悟的人而言,也是阿赖耶识的状态。所以这两个都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一个佛教术语,指我们意识最基础的层面。比如说,大海上有风时就会有波浪,没有风时,海面就会变得比较平静。但是不管是有风还是没风,海底都是如如不动的。同样的,我们的意识有时候想这个、想那个,有时候又没有活动,但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这个层面一直都是如如不动的。我们人为地修行,故意把这个思维幅度降下来,让它回到阿赖耶识的层面,这就是禅定。有时候因为身体很累或者其他的原因不想思考,那么自然也就回到了这个状态中。所以本质上,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禅定境界的初步禅定,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那么这种禅定跟发呆就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了,两个都是回到阿赖耶识的状态。

但是发呆的话,即使发呆时间再长也就只是发呆而已,不会有什么功能,不会让你修出什么东西。禅定虽然状态跟发呆有点相似,但是稍微懂一点禅定的方式再去修的话,即使没有证悟的智慧,在禅定当中也可以减少我们的烦恼。不是断除烦恼,只是可以控制烦恼,并且可以修出神通,但发呆就没有这些功能。这些就是它们的差别。

主持人:发呆肯定是没有功德的,但是禅修是有功德的。

慈诚罗珠堪布:对,它们两个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很不一样的地方。

主持人:明白了,谢谢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