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跨越70年的相见

七十年前,五星红旗插到世界屋脊,解放的曙光第一次洒到雪域高原上,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日。

进军西藏已成定数,那么该由谁领军呢?

1949年7月,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企图独立。对国家领土的威胁迫在眉睫,进军西藏已成定数,那么该由谁领军呢?

当时邓小平抽着烟,深思许久之后,对刘伯承说,让“地主”去吧!地主,指的就是张国华。作为一名年轻的军长,张国华曾经培养出了一大批干部,如此“富有“,就落下了这个“地主”的戏称。随后,第18军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川南安家,到进军西藏的思想大转变。

张国华

1950年3月7日,第18军在四川乐山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军长张国华带领全体官兵宣读进军西藏的誓词:环境越艰苦,我们越团结;不叫苦,不埋怨,大家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会场上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坚决完成进军西藏任务!”“把帝国主义势力赶出西藏去!”“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第十八军将士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誓师大会

“我们的总方针是和平解放西藏。他不和平,他要搞分裂,他不谈判,那就是打。”

从1950年年初开始,中国政府就通过各种渠道,希望能与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进行和谈,但是均无结果。后来张国华率领18军全部到达甘孜,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这一切被甘孜的格达活佛看在眼里,他主动接待了张国华,表示愿意去拉萨劝和。但噶厦地方政府将前去劝和的格达活佛软禁,最后杀害,和谈的最后一线希望破裂。

进藏途中,汽车大队官兵将汽车卸开渡河

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藏军”,其中官长都由贵族担任,世代相袭。藏军受过训练,擅长单兵作战,更加适应高原环境,但实战经验很少,指挥能力不强。以金沙江为界,大部分藏军都被调守昌都。昌都高山连绵,河道纵横,是西藏东部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是扼守青、康、滇、藏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1950年10月6号,各部队隐蔽动作,迅速对昌都的藏军形成马蹄形的战役包围。同一天,西南军区发布命令:“决,于10月7日开始全线渡江,执行昌都战役”。

战斗进行到10月18号,藏军见大势已去,放弃昌都,向西逃跑,但为时已晚。早在一周前,154团和骑兵支队就收到张国华下达的包抄命令。154团飞渡金沙江、澜沧江;穿越横断山脉,汇同青海骑兵支队在高原上纵横跨越,急行一千五百华里,最终在藏军西撤前,完成大包围,彻底切断敌方退路。

10月20号,藏军第三、四、七团及总署机关和总督卫队共2700多名藏军官兵停止抵抗。10月24号,昌都战役全部结束,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指示:“对藏军战俘要热情和诚恳地对待,采取迅速释放和更加优厚的原则。”

雪山顶上升起了红太阳?

正当西藏地方政权讨论如何阻止解放军,如何向其他国家乞求援助时,阿沛•阿旺晋美站了出来,大声疾呼,反对战争,主张和谈。昌都战役结束后,阿沛•阿旺晋美主动联络了40多位官员联名给达赖写信,并派自己的亲信昼夜兼程送往拉萨。信中禀报了昌都之战的经过,以及投降后广大官兵受到的良好待遇,信中最后说:中央政府希望和平解放西藏,希望噶厦速派和谈代表进京,并且保证在达成协议之前不进军西藏。

1951年夏天,第18军军长张国华和阿沛·阿旺晋美在进入西藏途中

4月28号晚,总理周恩来设招待会宴请西藏和谈代表。会上宣布中央政府参加和谈的全权代表名单:首席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维汉;全权代表还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经过一个月的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中央全权代表李维汉和西藏地方全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等,在协议上签字,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发表讲话,表示祝贺。

1951年5月23日,《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中南海签署,西藏和平解放!时间来到70年后的现在,藏区早已换了人间。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的庄园,现在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曾经地处农牧区的偏远小学,现在也已经改进重建,进一步实现了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两条腿走路”的目标。

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学生参加升旗仪式

西藏地区近年教育工作的重心之一集中在义务教育均衡化方面。2005年,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的初中部与小学部建立,2008年又开始招收高中部学生。标准化教室与全面的保障,保证每一个在校的藏区孩子能够吃住放心,得到优质的适龄教育。

藏餐厅老板娘 拥西卓玛

拥西卓玛开藏餐厅已经十多年了,她的初衷是传承藏文化,让更多客人了解藏族,这离不开公公对她的影响。她的公公曾经是西藏第一批大学生之一,他毕业回到藏区后,从事的是促进藏汉民族团结的工作。拥西卓玛从公公那学到了一些汉语,这正好也成为了他开餐厅的优势。

作为西藏第一批大学生之一,拥西卓玛的公公(左一)在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谈到今天的西藏,拥西卓玛感叹说:“以前是吃了上一顿没下一顿,现在是吃了上一顿,在想中午我要吃什么好,就愁这个了。大家生活都这样,尤其是拉萨,哎呀近几年变化太大了。现在的老百姓生活也好,工作也不那么麻烦不那么重。政府政策那么好,一年比一年的政策好!”

藏区的年轻人也对西藏的发展十分自信,对未来更是充满期待。他们已经告别过去“靠天吃饭”得日。依靠当地独特资源传承文化,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业致富,成了藏区青年的新潮流。

西藏创业青年格桑(左一)与他的伙伴们

西藏创业青年格桑说:“大家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们四个人是最开始是一个支教活动认识的,就那时候就有点自己的想法,就是毕业后,都有那种创业的,可以说是冲动吧。”

西藏创业青年 坚参罗桑

西藏大学双创中心办公室主任索朗次仁说:“现在看整个西藏的,创业的这份热情上面,我们是非常足的。像我个人在这近三年里面,培养了35家企业,可能有上百家团队,可能涉及的人数,是有1000多人。我们学校还有官方, 我们的政府都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些政策。”

跨越70年,当初种在高原雪域的一批红色种子现在已经开花结果,枝繁叶茂。敬请观看本周凤凰大视野《西藏,跨越70年的相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