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教育专题研究
近日,“承续与转型——湖北美术教育专题研究展(1920-1985)”于湖北美术馆举办。展览以1920年私立武昌美术学校的创立为起点,串联1985年湖北美术学院独立建院等重要节点,将湖北美术教育置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转型的宏观语境中。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相关报道。
武昌古城的斑驳墙皮下
长江水拍打的岸线上
从 1920 年私立武昌美术学校的油墨招生广告
到 1985 年湖北美院首届毕业生的青涩合影;
从战火中写生的江津速写本,到破土而出的艺术觉醒
这场跨越 65 年的展览,不仅是湖北美术教育的基因测序,
更是中国近现代美育转型的微缩史诗
那些被历史风干的笔触突然开始呼吸:
它们是张之洞「中学为体」的洋务余响
是延安鲁艺精神的长江回声
更是改革开放后艺术解放的第一声啼哭。
展览前言
本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也是湖北美术馆“20世纪湖北美术”系列研究专题之一,基于以地域美术史为课题策划实施的固定陈列“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的学术框架。从1920年创办的私立武昌美术学校到1985年成立的湖北美术学院及湖北高等院校的美术系科,是湖北近现代美术教育发展的主线,也是湖北美术教育承续与转型的过程,其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见证着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图景与历史。
▲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活跃的前奏、创始与转型(1920—1949)、承续与融合(1950-1977)、创新与繁荣(1978—1985)四个部分,梳理其间美术教育由“经世致用”到“涵养美感”的转型,以及现代教学体系和展览模式的形成发展等,通过不同阶段的文献与代表性作品,展示湖北美术教育紧随时代步伐、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历程;同时,以“历史之物”与“艺术之物”的复合,呈现湖北乃至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文脉缩影。
▲ 展览现场
湖北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推进地域文化传承和藏品活化利用。本次展览以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与相关文献为研究基础,亦得到了唐小禾、程犁、张广慧先生和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院、武汉美术馆、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的大力支持,借展了重要作品和提供文献资料,在此,向各位先生和支持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新时代美术馆高质量发展与专业化建构中,湖北美术馆将持续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切实担当起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使命任务。
湖北美术馆馆长 冀少峰
2025年3月
展览现场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承续与转型——湖北美术教育专题研究展(1920-1985)”以湖北美术馆“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的学术框架为基底,通过“历史分期”与“主题叙事”的双重逻辑,构建了地域美术教育史的立体图谱。展览以1920年私立武昌美术学校的创立为起点,串联1985年湖北美术学院独立建院等重要节点,将湖北美术教育置于中国现代教育体系转型的宏观语境中。策展人程然以教学手稿、各时期招生广告等文献,揭示了美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深层互动。例如,1950年代钱延康的《洪湖河边写生》与1978年后石磊的《金色种子》,分别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集体叙事和改革开放后的个体表达,映射出教育导向与艺术语言的代际更迭。这种“艺术之物”与“历史之物”的复合展陈,既延续了湖北美术馆“以展促藏、活化资源”的学术传统,也通过地域个案回应了“美术教育如何塑造现代中国”的核心命题。
▲ 各学堂刊登于报刊上的招生广告
▲ “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招考男女新生简章”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刊登于《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编印出版,1934年10月
▲ “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全体校董合影,摄于20世纪30年代。校董包括:张肇铭、蒋兰圃、徐子珩、郑云盦、冯力生、王霞宙、唐义精、严士佳、王介盦、卢东生、陈仲壁、许敦谷
本次展览的策展实践凸显了湖北美术馆从“文化容器”向“知识生产平台”的转型。通过整合唐小禾、程犁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及湖北美术学院等机构的档案资源,展览以“实物证据链”重构了湖北美术教育的制度史与观念史。例如,1985年湖北美院首届毕业生合影与乐建文《新居》(1979年)并置,既呈现了学院体制的成熟,也暗示了改革开放初期艺术创作对“日常生活美学”的回归。策展团队更以跨学科方法激活藏品价值:张祖武1945年的雕塑《钢琴演奏家王菊英》与1958年唐小禾的素描《附中一年级朱达诚》,从技法传承与师生关系维度,揭示了现代美术教育中“技艺传授”与“人格塑造”的共生性。这种“微观史”视角,不仅突破了传统美术史展览的宏大叙事,更与湖北美术馆近年来“@武汉”品牌展览、“可爱的家乡”公教项目形成呼应,彰显了美术馆在“地域文化自觉”中的能动性——通过梳理地方文脉、联结当代实践,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美育创新的动力,最终实现“以水溯源,以艺润心”的公共文化使命。
▲ 1949年6月,武昌艺专与中原大学文艺研究室合并成立中原大学文艺学院,设美术系、音乐系、戏剧系。
▲ 1957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部分教师合影
▲ 1981年,湖北艺术学院第六届学生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 1985年,湖北美术学院独立建院后首届毕业生合影
▲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系南湖校区办学旧址
创始与转型(1920-1949)
▲ 唐一禾《江津写生之一》油画38cm×47cm 1941年
▲ 刘依闻《阳光下的湖面》油画 50cm×63cm 20世纪40年代 湖北美术馆藏
▲ 唐一禾《胜利与和平(画稿)》 水彩 55cm×39cm 1941年 武汉美术馆藏
▲ 李家桢《德感坝》 版画 8cm×10cm 20世纪40年代 湖北美术学院藏
▲ 张祖武《钢琴演奏家王菊英》雕塑 直径15.5cm 1945年 湖北美术馆藏
承续与融合(1950-1977)
▲ 张肇铭《燕子油菜花》国画 150cm×82cm 1964年 湖北美术馆藏
▲ 廖连贵《我们的医生喊得应》国画38cm×31cm 1976年 湖北省美术院藏
▲ 钱延康《洪湖河边写生》油画 22cm×32cm 1961年 湖北美术馆藏
▲ 谢珍珠《奠基人》油画 160cm×110cm 1976年 湖北美术馆藏
▲ 蓝玉田《月夜运肥》1版画 34cm×101cm 1958年 湖北美术馆
▲ 项金国《书记的办公桌》雕塑29cm×40cm×66cm 1976年(2012年翻制) 湖北美术馆藏
▲ 唐小禾《附中一年级朱达诚》纸本29cm×29cm 1958年 湖北美术馆藏
▲ 《四方连续图案骨式》 张朗 纸本 35cm×25cm 20世纪70年代 湖北美术馆藏
创新与繁荣(1978-1985)
▲ 乐建文《新居》国画 88cm×95cm 1979年 湖北美术馆藏
▲ 陈立言《莽莽中原逐鹿时》国画 140cm×191cm 1984年 湖北省美术院藏
▲ 石磊《金色种子》油画 87cm×70cm1980年 湖北美术馆藏
▲ 董立《乡土系列之五月》油画 86cm×95cm 1984年 湖北美术馆藏
▲ 武石《大江截流》版画 48cm×67cm 1981年 湖北美术馆藏
▲ 刘述杰《渔歌》版画 44cm×49cm 1985年 湖北美术馆藏
▲ 李三汉《忙》雕塑 40cm×40cm×70cm 1981年 湖北美术馆藏
▲ 王福臻《黄金时代》雕塑 78cm×54cm×38cm 1985年 湖北美术馆藏
展览信息
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承续与转型——湖北美术教育专题研究展(1920-1985)”
展览主办:湖北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5年3月7日——4月11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二楼4、5、6、7号展厅
学术主持:殷双喜、胡莺
展览总监:冀少峰
展览统筹:刘力英
策 展人:程然
展览设计:乔杰、周琦、田野
藏品支持:马文婷、张丽、周睿、王义玮
公共教育:雷雅婷、赵晓娇
媒体宣传:夏梓、符坚、曾静
展览展务:何淑君、李燕丽
展览会务:黄利、李敏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编辑/dbk 责编/d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