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酣的当下,小米继SU7 之后推出的首款高性能 SUV——YU7,正以「年轻人第一台豪华高性能 SUV」的定位闯入视野。这款车究竟是徒有噱头,还是真能兼顾运动与家用?我们深度试驾后,从底盘驾控、能耗充电、智能空间、辅助驾驶四个维度,为你揭开答案。
小米汽车当然是首先就要体验性能,试驾的这台小米YU7顶配搭载V6s Plus超级电机,官方说 3.23 秒就能破百。实际踩下电门的瞬间,推背感就像被人从背后猛推一把,非常带感。在山路上劈弯时,动力响应非常迅速深踩电门的瞬间,253km/h 的极速潜力就毫无保留地甩出来。
方向盘右下角的模式旋钮挺有意思,每转一下,中控屏就会用动画显示当前模式解锁的动力比例:经济模式像温柔的老司机,运动+ 模式则秒变暴躁小伙。而旋钮中心的 Boost 按键绝对是 "肾上腺素开关",按下后激活 20 秒 "真男人模式",电机功率瞬间拉满。
本以为性能车的底盘会硬邦邦,没想到YU7 Max 版的前双叉臂 + 后五连杆悬架,配上闭式双腔空簧和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把 "分裂感" 玩明白了:
调成运动+ 模式过弯,60km/h 的时速下车身侧倾小到惊人,坐在车里感觉像被磁石吸在座椅上;
切到舒适模式走碎石路时,在中央扶手放了三杯水,以30km/h 的速度碾过坑洼,水杯里的水居然只晃了晃没洒出来。底盘把大颠簸化解得像被棉花糖裹住,再加上座椅的柔软过滤,乘坐体验也是非常舒适。
隔音方面也给了惊喜:120km/h 高速巡航时,车内噪音只有 68 分贝,相当于两人正常交谈的音量。我们还做了个趣味测试:用车外音响放 80 分贝的摇滚乐,开窗时车内噪音飙升到 80 多,关窗后直接跌到 40 多,瞬间从 "迪厅" 切换到 "图书馆"。
前245mm / 后 275mm 的鸳鸯胎配上 21 英寸轮毂,视觉上像给车穿了 "运动鞋",过弯时抓地力比普通胎强太多。
为了摸清楚YU7 的耗电底线,我们来了波狠操作:车上塞了四个 180 斤的壮汉 + 露营装备(妥妥的满载状态),胎压打到 2.9bar,空调 23℃开 4 档,在 34℃高温天里折腾了一圈:
市区早高峰堵了15 公里,表显能耗 18.4kWh/100km,相当于空调 + 载人的情况下挺省电;
上高速后顶着限速跑了118 公里,能耗 20.3,毕竟风阻才 0.245Cd(比很多轿车还低);
最狠的是30 公里山路,海拔爬了 800 多米,能耗冲到 28.6—— 但想想这是台 5 米长、3 米轴距的 "大家伙",这数据真不算高。
全程163 公里算下来,综合能耗 21.6。其实对于小米YU7这种车长5米,轴距3米的大家伙来说,它的能耗已经算控制的不错了,毕竟它外形流畅,风阻也只有0.245Cd,再加上车头独特的风道设计,不仅让其风阻更低,看起来也更帅气。
而说到YU7的风道,我们也用烟雾做了实验,可以看到,烟雾从大灯上方吹入,绝大部分会从机盖上的通风孔吹出,其余的则会从轮拱吹出,整套空气动力学设计,对车头气流的疏导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接下来试试YU7的充电速度。我们找了一根额定功率250KW的2C超充桩,小米YU7电量从36%充到88%,仅仅用时17分50秒。
其实在电量充到80%之前,YU7的充电速度还是很快的,一度拉到了216KW,虽然是800V的车型,但它硬生生的把充电电压拉到了860V,而且还在缓慢上涨,电流也拉到了250A,这已经是这跟充电桩的极限了。
看来,还是我们找的充电桩限制了YU7的发挥。
智能化上,YU7 最敢玩的是用了手机同款的第三代骁龙 8 芯片,没选传统的 8155 或 8295。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担心,毕竟车规级芯片要扛住 - 45℃到 85℃的温差,还有颠簸震动。但实际用下来,车机反应确实快,导航、音乐同时开一点不卡,天际屏上的小宠物还会跟着转弯摇头,特别逗。
厂家说这芯片经过了车规级验证,耐用性应该没问题,不过到底靠不靠谱,还得看长期使用情况。但有一说一,算力强就是爽,中控屏滑动跟手机一样丝滑,3D 车控界面拖来拖去也不卡顿。
最有意思的是全车的磁吸设计,中控屏后面、T 台下方加起来有 10 个磁吸点。而至于蓝牙按键,它的功能可就更多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比如,吸在副驾座椅侧面,你就可以把它设置成老板键,如果你没买屏幕下方的实体按键,那你吸在顶棚上,还能用它来控制音乐,花样非常多。
其他方面的话,中控T台两侧还设置有两个隐藏的挂钩,方便你挂一些汤汤水水。而中控T台正上方,还有两个80W的风冷无线充电,我依稀记得当时小米SU7的无线充电板是50W的,这确实是个不小的升级。
当然不仅是无线充电板进行了升级,YU7车内的27W螺纹口居然也支持供电了,这你受得了么?当然,这个是需要转接口才能实现供电功能的,比如说你安一个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支架,就不需要再长途跋涉去走线了。
不只是中控台有1/4螺纹口,在顶棚上方也有,这里你可以装一个4K云台摄像头,不论是向前录制沿途美景,还是向后监视后排的宝宝,都很方便。
其实我所说到的这些功能和配件,都仅仅是冰山一角,感兴趣的各位车主可以自己鼓捣鼓捣,自定义搭配你需要的功能。
后排空间也挺能装,三个偏胖的朋友坐后排居然不挤。座椅下方从SU7 的雨伞槽升级成了储物抽屉,放零食、充电线很方便。车顶那个超大天幕带调光功能,一键遮光后几乎全黑,夏天再也不怕晒了。
音响是25 个扬声器的 7.1.4 杜比全景声,听《加州招待所》时,贝斯声很沉,但高频稍微有点闷,不过 30 万价位能有这效果,我觉得够意思了。
其实,小米YU7,不仅是够大,够智能,自定义程度够高,最关键的是,它扩展性也很好,比如后排顶棚上,还设置有可供电的滑轨,你可以装个灯,装个投影仪,然后把后排座椅放到,再插上外放电,这露营感受,直接上升一个level。
而且,你还可以给YU7装上车顶行李架,带上你的自行车,去大自然追寻诗和远方。
YU7 在辅助驾驶上的硬件配置相当舍得下本,全系标配激光雷达,还用了最新的英伟达索尔智驾芯片,算力达到 700TOPS,软件层面有 1000 万段的智驾训练量,实际体验下来确实挺智能。
无保护左转时,遇到对向车流+ 横穿行人,它不会傻等,而是先往前探一点 "占位置",等对向车过去再走,跟老司机开车时 "挤位置" 的操作一模一样;遇到不打灯硬挤的车,它一开始会往前顶,好像在说 "我先到的",要是对方实在挤得太近才会让,这博弈逻辑挺有意思。
在大山子路口这种混乱场景,左侧有辆车在左转车道右转,差点挡住我们,结果YU7 自己识别出来,稍微打了把方向就绕过去了,没像其他车那样僵在原地;正常行驶时突然有行人从左侧闯红灯,它第一时间识别并减速向右礼让,动作流畅得像预判了行人走位。
所以,YU7这基于1000w clips训练量的智驾表现,能让你满意嘛?当然,如果你着急体验,也别急,7月份,小米SU7也会进行OTA推送,到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了。
通过几天的体验,YU7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个 "全能型学霸",每科成绩都不错,没有明显短板。3.23 秒破百的性能能让你周末在山路上撒欢,双腔空簧 + 隔音玻璃又能让家人舒舒服服坐后排,磁吸生态和外放电功能还能拓展出露营、自驾等 N 种玩法,辅助驾驶在同价位里也是 "优等生"。
当然,消费级芯片的长期耐用性、极端天气下的能耗表现,这些还需要时间验证。但如果你预算30 万左右,想买一台既能满足驾驶激情,又能兼顾家庭使用,还想玩点新鲜科技的 SUV,小米YU7 真的可以列入 "必看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