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性脱髓鞘(CIDP),其常见症状以肌无力和感觉障碍为主。虽然与急性格林一巴利综合征(AIDP)均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但临床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措施取效甚微,较AIDP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由于其致残率高,病程缠绵,重则危及生命,所以从传统祖国医学探讨其病因病机的本质,将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施治的准确性,增进疗效。中医目前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较统一的认识是认为患者自身机体禀赋不足,或素体亏虚赢弱,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外感邪毒诱发免疫紊乱而导致发病。
1肾气不足髓海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中阴阳为机体正气之本,对机体的免疫机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肾内元阴元阳,为生命活动之根。《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足,四肢百骸皆得其温煦,神气旺盛,行动矫健有力。肾气属阳,可护卫肌表、保持体温、抵御寒冷,阳气虚损,温煦功能减退,则出现恶寒怕冷之症;气的护卫作用减退,则易感六淫外邪。
先天禀赋不足,或五劳七伤损耗脏腑,耗伤肾精,导致肾精亏虚;肾精亏虚,不能充养髓海,脊髓及其所属络脉亏弱易患。精不化气则肾气渐弱、肾阳不足;肾阳不足,则诸经阳气均不足,经气运行滞缓,气的护卫作用减弱,此时若感受六淫邪毒,则循经侵扰,伤及亏虚之脊髓及其络属,导致脊髓为患,神机失于统摄,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痿软无力、瘫痪等症。
2肾阳不足督络虚滞
先天肾阳不足,不仅可以导致十二正经阳气不足,同样可以影响到奇经八脉的阳气运行。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言:“夫阳主动……,阴主乎静……”,奇阳亏虚则阳主动、主振奋向上之功能减退,全身活动部位则会出现无力运转活动失调的一派沉寂之象。在八脉之中,又督主奇阳,为阳脉之海,可以总督一身之阳。
清·吴鞠通说:“督脉总督诸阳,为卫气之根本。”督脉属阳,任脉、冲脉属阴,阳生阴长,阳为主导方面,故谓督脉为冲任之纲领而能总督之。督脉阳衰,则诸脉失于统领。督脉下属于。肾,通于命门,肾为水火之脏,内藏真阴真阳。又督脉统阳,脊髓为水,二者为水火互用,阴阳相配,阳津阴液,经络连属,神机流贯上至脑下聚于肾,脑髓一脊髓一骨髓,皆由肾生,一源三歧也。督脉为病,必阳病及阴,殃及脊髓。脊髓为患,经络连属受阻,神机失用,其支配的肢体会出现麻木疼痛,甚则痿弱不用;其病症正切慢性炎性脱髓鞘。
督脉的络脉可以称为督络,督络(脊神经)中无血液的运行,当属经络之络,也就是气络,其中运行经气。经络中运行的经气又根据其生成、循行分布及功能特点,划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类。其中,元气起激发肢体肌肉的活动的作用,卫气起温煦肌肉的作用,营气起营养肌肉的作用。督脉亏虚,则其络脉气机表现为虚滞不通。如督络虚滞,则元气不达肌肉,则肌肉失去元气激发而无力运动,出现肢体无力,卫气不达肌肉,则肌肉失去卫气的温养肌肉则出现肢体发凉,营气不达肌肉,则肌肉失去营养,出现肌肉萎缩,如营卫行涩,则肢体麻木不仁。如经气充足,流转于督络,则邪气得除,则诸症恢复,如经气虚弱,则病程迁延,留有后遗症状。
3中医病位在督络
中医奇经八脉之督脉在循行部位和功能上与西医的脊髓有着相同之处,督脉发病的特点与西医解剖脊神经的走行又非常相符。从解剖部位看脊髓位于人体背部正中脊柱之内,而中医的督脉“挟脊上行”,“起于胞中,……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人颅内”;从功能上脊髓有传导大脑信号支配肌肉运动作用,督脉统率全身阳气,阳主动,统率全身阳气亦即是统率周身运动。脊神经则是从脊髓中发出的分支,支而别者为络,故脊神经在中医应称为督络。督络在中医古籍中未有明确提及,但《素问·痿论篇》有云:“阳明主润宗筋,冲脉主渗灌貉谷,……,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可见“督脉”与“豁谷”、“宗筋”之问有络脉相连,即为督络,其位置位于督脉与肌肉之间,与现代医学之脊神经有相似之处。从西医学的解剖病理的大量研究中已证实本病的病位在脊神经根及脊神经,因此本病的中医病位应在督络。
4毒邪损伤督络
毒邪不是一种特定的致病因素,而是泛指对机体有强烈刺激和危害作用的致病邪气。根据历代文献以及近代医家论述,我们总结导致慢格发病的毒邪主要有以下2种:六淫化毒、内生毒邪¨J。①六淫化毒:《黄帝内经》认为偏盛之气侵袭机体可化生为毒。《素问·五常政大论篇谓:“少阳在泉,寒毒不生……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太阴在泉,燥毒不生。”指出寒毒、湿毒、热毒、清毒、燥毒之毒邪名称。王冰为此注日:“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诸病源候论·毒疮候》指出:“此由风气相搏,变成热毒。”《东医宝鉴·杂病篇二》谓:“伤寒三阴病深必变为阴毒”,“伤寒三阳病深必变为阳毒。”说明六淫邪盛,侵犯机体,可化生为毒邪而猛烈伤人。②内生毒邪:致病毒邪除从外界侵入人体,还可由脏腑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调,病理代谢产物蓄积蕴结而生,称之为内毒。《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高粱之变,足生大丁。”指出饮食不节可使脾胃机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而易致痈疽疔疮类病变。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大肠病源流》论大肠痈日:“以致大肠实火里热所生病也……,其致病之由总因湿毒郁积肠内。”清·喻嘉言在《寓意草·辨黄鸿轩臂生痈疖之症并治验》亦指出:“疮疡之起莫不有因。外因者天行不正之时毒也,起居传染之秽毒也。内因者醇酒厚味之热毒也,郁怒横决之毒也。”由此归纳内生毒邪可因心肾不交,积蕴热毒,或酒后房劳,服食燥热,痰浊郁久,湿浊蕴积,瘀血蕴蓄,七情郁结等所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毒邪既可以浸淫入络,沿络侵入脏腑和经脉,又可直犯人里直达亏虚之督脉,督脉受损,又波及督络。督络虚滞,气虚血行无力,瘀毒必阻于络,致络脉瘀阻不畅;毒邪直犯络脉则络道痹阻,气血不能渗濡灌注、贯通营卫则易出现四肢麻木疼痛,下肢软弱无力;毒邪人久耗气伤津,阴虚津亏液竭,则络虚不荣、络脉失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出现肢体肌肉萎缩,废而不用;毒邪内伏于里,侍机再动,则病情缠绵而反复发作。
5 CIDP各类型及各期病理机转
根据CIDP其病程特点在临床上可分为4种类型:①缓慢单相型,②复发型,③阶梯式进行型,④缓慢进展型。
若邪气旺盛,毒邪鸱张,耗伤正气,入里侵犯脊髓及其络脉,致督络损伤,形体败坏。此阶段毒邪正盛,病势凶险,病情发展较快,四肢肌肉萎缩无力进行性加重,见于CIDP进展型或进展期。
正邪交争之后,邪气衰退,耗伤之正气渐复,病情趋于稳定,病程停止发展。但髓海空虚,督络虚滞,络道已遭痹阻,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未有改善,仍会有肢体萎缩无力及麻凉痛感,见于复发型稳定期。本虚标实,正虚邪恋,毒邪间或来犯,亏虚之督脉再感外邪引伏邪再动,疾病转入复发期。毒邪沿督脉循行到督络,致督络再次损伤。
6结语
本病实属络虚之症,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形成是由内因为主,先天禀赋不足,。肾精髓海亏虚,督络虚滞,此为邪气内侵之根源;“正气不足,邪气为干”,外因为使者,感受六淫时疫邪毒,浊毒入侵,或内生浊毒损伤督络,终致形体败坏。
“络以通为用。”治疗络脉亏虚之证,在补益的基础上,兼以通络,即叶天士所谓“大凡络虚,通补最宜”,“以通补入络”为治疗大法。针对奇经八脉督络亏虚的病理基础,以补气通络,滋润通补为主,以补使通,配合解毒通络,活血通络,祛风散邪通络等诸法,以恢复络脉功能。络通而毒祛,络通而痛止,络通而痿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