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势而上|河北高阳小毛巾织出大未来

城市之问:毛巾是每个人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全国每生产三条毛巾,就有一条来自高阳县。高阳的纺织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高阳拥有纺织企业达4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16家,2023年纺织产业突破产值579亿元。这个地处华北平原的小县城,何以成为“中国纺织之乡”、全国最大的毛巾生产地?纺织产业给高阳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

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用品,纺织业也是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纺织业相传是由嫘祖养蚕缫丝开始的,考古工作者在对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纺轮,汉代已经拥有了提花机。宋末元初时,来自松江乌泥泾的黄道婆是江南棉纺织业的奠基人,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的《乃服》篇记载了古代纺织的技术各个方面。在近现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中,纺织业更是关乎国计民生。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东南部的高阳县有着“中国纺织之乡”的美誉,这里年产毛巾35万吨,拥有全国最大的毛巾专业批发市场——高阳纺织商贸城,细心的网友在网购毛巾时会发现,电商平台上不少毛巾的发货地是河北保定,它们中绝大部分就产自高阳。

可以说,高阳在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9月,上游新闻记者来到高阳,了解高阳以毛巾为代表的纺织产业背后的故事。

高阳毛巾产品。 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400年历史沉淀

高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高阳为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的故都,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历史上的高阳名人辈出,明清重臣孙承宗、李鸿藻、抗日名将佟麟阁等均来自高阳。

高阳纺织业至今已有约400年历史沉淀,初期可以追溯到明代,彼时河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棉产区。经过清代200多年的发展,此后高阳纺织业达到全盛阶段,从德国、日本进口洋纱、铁轮织布机等原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大幅提升了生产力,也带动了印染业的发展,高阳出现了合记、蚨丰等大型工厂以及一批小型布线庄。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高阳的纺织民营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此,河北卡缦纺织品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卡缦公司”)的设计总监史树雷有深切的感受。来自河北沧州的他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2004年毕业后,他在老师的推荐下来到高阳从事设计工作,至今已整整20年。

他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上世纪90年代,高阳及周边地区纺织产业在设计制版方面仍采用传统手法,工人将一张硫酸纸铺在毛巾上描绘花纹,在牛皮纸上打孔制版,这样的工作方法效率不高,设计出的图案样式也较为粗糙。

“上大学的时候,美术专业只是练习基本的绘画。我看到了电脑PS(修图)软件这一类内容,就很感兴趣,自己买了电脑和书本来学习。”史树雷将电脑知识运用到设计工作当中,相比以往传统的设计制版方法能节省一半时间,也不再需要模仿别人,还能设计出新的样式,吸引了其他工人学习。

随着纺织行业设计制版技术的提升,他所在的设计公司也不再满足于单纯从事设计业务,2011年企业领导层决定向毛巾生产方向转型,2013年成立了卡缦公司,工厂也正式投入生产,目前已经成为高阳毛巾行业中的领军企业。

在高阳,像卡缦这样的毛巾企业还有很多,三利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利建厂是在1986年,到现在有30多年,早期是以毛线起家的。”三利集团毛巾部营销副总监郑英涛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利毛线,好毛好线”的广告词深入人心,“三利毛线”也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直到现在仍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

但随着毛线市场的收缩,管理层意识到业务转型的重要性,结合高阳当地以毛巾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的发展优势,2000年左右,公司转向毛巾生产和销售。通过对生产机器进行调整,新建部分工厂车间,聘请高端人才等措施,逐渐将毛巾业务做大做强。2015年,公司生产毛巾织物7000吨,相当于全国每年有1亿人次在使用三利毛巾。

随着以卡缦公司、三利集团等为代表的民营纺织企业相继崛起,高阳逐步形成了一条集“纺纱、织造、印染、后整、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据了解,截至目前,高阳现有纺织专业村158个、纺织企业4200余家,2023年纺织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57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左右,高阳也获评“中国家纺(毛巾)研发基地”等称号。

三利毛巾三丽鸥系列产品。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积极拥抱市场变化

随着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毛巾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也给高阳的纺织企业带来了一定考验。

感知到年轻人对IP联名和文化创意产品的热情不断上升,三利毛巾早早朝该方向进行探索。郑英涛告诉记者,2014年,公司尝试与风靡一时的IP流氓兔联名,推出了相关的毛巾、浴巾等产品。

“这样至少有两个方向的好处,第一,原有的经销商假如对联名款没兴趣,我们可以再去开辟其他新的经销商,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覆盖率。”郑英涛表示,“第二,打造IP联名款也有助于三利毛巾在一众产品中形成差异化。”流氓兔系列产品推出后受到市场欢迎,当年创造了超过1000万元的销售额。此后,公司又陆续与符合当年流行趋势的一些IP进行了合作,如海绵宝宝、三丽鸥家族等。

除了与知名IP进行联名,三利集团还紧跟年轻人流行文化,创造出符合年轻人价值观的产品,以吸引和维持年轻消费者的关注。郑英涛向记者举例,2019年,随着“斜杠青年”一词流行开来,公司设计了一系列带有斜杠花型和包装的产品,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接受度,直到现在该系列产品仍在售卖。此外,三利还推出了有机棉系列毛巾和敦煌文创系列产品,也同样收获了不少好评。

除了在产品设计和创意上下功夫,还有企业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公司产品策略,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下称“宏润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家集棉花种植、纺纱、织造、成衣、染整、非织造、仓储等全链条于一身的企业。公司生产线负责人李春苗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目前公司业务涉及纺纱、针织服装、印染、教育等领域。

近年来,湿巾、棉柔巾等无纺布产品的出现和热销,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市场,宏润公司及时捕捉到了这一市场变化。李春苗表示,2016年,公司便有了增加水刺无纺布生产线的规划,2022年新建了水刺无纺布项目,搭建了全球第一条NC×3高杂梳理水刺直铺线,引进了德国特吕茨勒三梳水刺设备,在智慧管理系统的加持下能够实现全流程订单、工艺、质量、设备、能耗一体化、可视化管理。目前一天可生产40吨水刺无纺布,用于加工面膜、湿巾、尿不湿等相关衍生产品。

宏润公司水刺无纺布生产线。 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李春苗告诉记者,公司未来将继续扩大水刺无纺布业务,将引进一条高杂梳理水刺交叉线,计划年底投产运行,届时一期二期每天共可生产60吨水刺无纺布产品,预计年产量将达到2.6万吨。明年,公司还计划建设水刺无纺布三期项目,无纺布业务将是公司下一阶段的重点。

意识到毛巾市场发生变化的不止宏润,还有卡缦。史树雷告诉记者,在公司生产毛巾产品的同时,就已经向家纺领域进行了探索,此前推出的一款“魔术枕巾”具有一定代表性。

史树雷给记者分享了自己设计该款产品的创意由来。深耕行业多年,他发现市场上鲜有商家从枕芯的角度设计枕巾,而枕巾易滑落的问题也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基于此,他设计出了背后装有按扣,能够适应不同尺寸枕芯的“魔术枕巾”,不仅不易滑落,而且拆洗方便,能够代替传统枕巾,更加方便人们日常生活。2016年,该产品获得专利,推向市场后好评不断,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服务超2000万个家庭。

卡缦公司的“魔术枕巾”产品。 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除了“魔术枕巾”,公司管理层通过到江苏南通、浙江柯桥等地考察,根据已有的毛巾生产设备和积累的家纺产品销售渠道,尝试探索床品面料领域。在试验了多种织物组织后,2022年研发出双层褶皱中空纱并获得专利。与市场上传统的织物面料相比,双层褶皱中空纱透气性更强,视觉效果独特,形成了有别于同行的差异化竞争点,也赢得了市场上不少客商的注意。

今年春天,卡缦公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2024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在展会上与来自浙江柯桥的面料经销商取得联系。史树雷表示,接下来,公司将着力向服装面料方向探索,通过产品创新维持自己的风格和竞争力。

通过一条小小的毛巾,高阳的纺织企业积极拥抱市场变化,在变化中不断求新求变实现了转型升级,高阳的纺织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走向了一个更富创新和变革的未来。

打造高阳绿水蓝天

如今,纺织业已经成为高阳的支柱型产业。全县有纺织生产企业4200余家,从业人员12.5万人。

今年67岁的周艳苓是土生土长的高阳人,从事纺织品销售近30年,在她看来, 纺织业给高阳百姓带来的最大改变是经济收入的提升。

“你只要想干,到处是工作,你想挣钱就不会找不到工作。”周艳苓说,纺织业为高阳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自己近30年始终维持着传统销售渠道和国内的销售市场,而她的几个儿子作为纺织二代,已经利用起直播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将销售范围拓展至海外。

纺织业的发展对高阳百姓的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在整条纺织产业链中,印染环节产生污染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会给高阳当地以及下游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也会直接影响居民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对于高阳而言,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环境治理的需要,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解决水污染问题,从事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处理的联合环境水务(高阳)有限公司落地高阳。该公司副总经理边立坡表示,2006年,污水处理厂开始建设,一期工程日处理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能力达8万吨,2008年正式投入运行;二期工程日处理能力12万吨,2011年投入运营;三期工程日处理规模为6万吨,目前该厂日处理总能力达26万吨。

据边立坡介绍,高阳县污水处理厂采用国内先进的“水解酸化+悬挂链曝气+气浮+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超滤”工艺。在曝气池旁,边立坡告诉记者,该曝气池内有一种好氧微生物菌种,向池内输送充足的氧气后,微生物菌种就变得特别活跃,能够大量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产生的剩余污泥通过提升泵打到板框车间,利用高压板框将其压制成含水率60%的污泥,送往热电联厂用于焚烧发电。”边立坡说。

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在污水排放口,上游新闻记者看到经过处理后的水已经十分清澈。边立坡表示,经上述工艺层层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可用于农田灌溉与城市绿化、街道喷洒等,既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又节约了灌溉成本,其余的处理水将流经孝义河,最终汇入白洋淀。

除了污水处理,企业进行生产所需要的动力来源也至关重要。河北长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长润科技”)能够实现变废为宝,以废治废。“(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有一定的热量,经过我们污泥干化车间的处理(利用烟囱里的余热把污泥烘干)之后,和煤混合,进行掺烧。”该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王旭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燃烧后的残渣将卖给下游建材生产企业进行回收再利用。

据了解,长润科技于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落地投运后,高阳关停小锅炉92台 ,年节标煤18.68万吨,年发电4亿度,年减少粉尘排放12100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00吨,年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4950吨,大大改善了高阳环境,有效提升了大气质量。

以双碳目标为指引,高阳在大力发展纺织产业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改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为更好地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高阳打造了循环经济发展园区,构建了集纺织印染、污水处理、热能回收、中水回用、供热供气、余热发电、废渣利用的“七位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园区年节约标准煤1万吨、地下水2000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此外,高阳还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进行了深度合作,打造了国内首个以轻工业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统计体系。通过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推动产业提质升级、节能降耗,“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30.5%。

目前,高阳正谋划实施生态印染园区项目,将分散在县域内的印染企业进行整合统一管理。预计项目建成后,印染产能将提升5.6万吨、节约土地1200余亩、企业污水预处理成本降低1/3以上、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进一步促进印染企业节能、节水、降耗、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如今,高阳纺织产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从传统的手工纺织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纺织产业转型。这一转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增强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家点评:确立区域纺织业发展新方向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新轩。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新轩指出,作为高阳的产业名片,当地以毛巾产业为代表的纺织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量质提升趋势。

首先,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占全国毛巾、毛毯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品以毛巾、浴巾、毛巾被、床上用品、家居服为主,产品销往海内外,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东南亚、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次,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高阳县拥有纺织类中国驰名商标4个,还拥有一大批河北省名牌和优质产品、自主产品标识等,2023年高阳纺织(毛巾)产业集群列入河北省以及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列。

此外,企业运营销售方式灵活,销售产品遍及国内外,销售渠道逐渐丰富,除了传统的批发市场、大型连锁店、大型商超等销售渠道,线上销售也在逐渐增多。政府也大力支持纺织产业发展,如税收优惠或融资支持、人才引进、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大型活动等。

高阳县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随着分工的精细化,逐渐形成了纺织产品的全产业链,对于服务三次产业发展、稳定就业、保障民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加剧,纺织产业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企业的品牌培育意识不够、难以形成更多的优势品牌;产品创新乏力、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等。

“十四五”时期,当地应该不断推进产业升级。在把握机遇,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打造集科技、绿色、文化、特色多种元素为一体的产业链聚合共赢新业态,确立区域纺织业发展新方向。

高阳的发展除了自身产业发展的悠久历史外,积累人才、市场、品牌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比如,在创新意识方面,高阳不断加强创新资源投入,推进技术更新和设备升级、增加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加大生产运营数字化管理以及拓展海外市场空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人员培养,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发布和匹配机制等方面值得借鉴。另外,当地政府支持力度较大,通过税收优惠、补助或融资支持等多种方式来支持纺织业企业,尤其在品牌建设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形成了政府与企业良好的互动模式。

上游评论:高阳纺织产业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在高阳这座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小城里,可以看到各种花色的毛巾、印有知名IP的毛巾、会“唱”昆曲的毛巾,此外还有多种面料的沙滩巾、异域风格的毛毯……在这里,各种纺织品让人目不暇接。许多人会感到好奇,这座华北小城是如何成长为“中国纺织品之乡”?究其原因, 除了长久以来的历史积淀,还离不开高阳有关部门的科学规划以及高阳人民的奋斗和创新。

至今为止,高阳纺织产业已经有了400年历史,在40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阳一直求新求变,与时俱进。

从使用陈旧的机器进行手工纺织,到使用自动化设备依靠数字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高阳纺织业实现了华丽转变。与此同时,高阳并不满足于只生产传统的纺织品,而是紧跟市场潮流,敢于与同行竞争。更好看的毛巾、更舒适美观的家纺、更符合现代人消费需要的无纺布产品相继出现在这座华北小城。通过把握电商的风口,敢想敢干的高阳人将越来越多纺织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发展纺织业让高阳人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但蓝天绿水亦不能忽视,通过实施一系列环保措施和技术创新,高阳县成功地将纺织业转型为绿色发展的典范。污水处理厂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科学处理,发电厂将污染物转化为动力来源,高阳有关部门进行统一规划,通过打造循环示范园区,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拓展循环发展体系的策略,把高耗能、重污染的纺织产业,转变为可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高阳纺织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纺织产业提供了绿色、智能、高效的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高阳纺织产业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全球纺织产业的重要力量。

上游新闻记者 齐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