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痛风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与年轻化逐年增高,它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通常尿酸盐结晶沉积于骨关节、肾脏,皮下软组织等部位,进而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和软组织损伤。痛风,是指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引起关节无菌性炎症,中青年男性多见。其发作的典型过程是:夜间突发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严重者还可出现头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有时还被误认为感染。
痛风石可见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由于嘌呤代谢障碍产生尿酸过多,尿酸盐以细小针状结晶沉积于软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及异物反应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肿。周围被上皮细胞、巨核细胞所包围,有时还有分叶核细胞的浸润,形成异物结节。
痛风石最常见于耳轮,可能与耳轮处血液偏酸有关。亦多见于足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少数患者可出现在鼻软骨、舌、声带、眼睑、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在关节附近的骨骼中侵入骨质,形成骨骼畸形,或使骨质遭受损毁。这种痛风结节也可在关节附近的滑囊膜、腱鞘与软骨内发现。痛风石大小不一,小的如芝麻,大的如鸡蛋。触诊有砂砾感,偶尔透过皮肤可以看见黄色的晶体。痛风石逐渐增大后,其外表皮肤可能变薄溃破,形成瘘管,排出白色粉笔屑样的尿酸盐结晶物,经久不愈。
那么诊断痛风都需要做哪些检查呢?这些检查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今天,风湿免疫科医师就对痛风常见的检查项目进行详细的科普,建议大家收藏阅读。
1、肝肾功能
肾功能包括:血尿酸(UA)、血肌酐(Crea)、血尿素氮(Urea)。其中血尿酸是反映痛风控制情况的最佳指标,通过观察血尿酸浓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目前的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是否足量,是否需要更换或添加药物,是否需要减量,是否可以停药。此外,还有Crea、Ure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功能的状况。医生将会根据患者的肾功能,酌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尽量避免药物引起的肾损害。
在临床中发现大部分痛风患者都会合并脂肪肝,或者肝功能的转氨酶(ALT和AST)增高。尽管尿酸盐结晶在肝脏的沉积很少,但监测肝功主要是了解痛风是否伴发脂肪肝及痛风药物对肝的损害情况。不少痛风患者因为降酸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药,因此痛风患者用药前必须测肝功能。
2、尿常规、24小时尿尿酸
与痛风有关的尿常规有以下几项目:酸碱度(PH)、比重、尿蛋白、尿血等。痛风早期尿常规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血尿等异常。一般情况下,未接受治疗的痛风患者,尿PH值<6.5(呈酸性),将不利于尿酸排出,则需考虑尿液碱化;当尿蛋白升高时,则应考虑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当尿血呈阳性时,则应考虑痛风合并肾结石的可能。
血清尿酸升高有两个常见的类型,为尿酸排泄障碍和尿酸生成过多。因此,检查24小时尿液里面的尿酸含量,可以准确地评估是哪一个类型的血尿酸升高,有助于更好的治疗。
3、泌尿系彩超、关节超声
血尿酸长期升高,引起关节肿痛发作,耳廓、关节形成痛风石的时候,要警惕是否在肾脏形成结石。痛风患者发生肾结石的概率大概是30%左右,明显高于正常人。所以完善泌尿系彩超检查,可明确是否有结石,结石大小,有助于后期治疗。
关节超声在痛风发作期能够准确测量关节积液,滑膜增生的厚度,可观察“双规征”改变,痛风石的部位和骨侵蚀的程度,最重要的是在痛风发作前就能敏感发现关节内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尿酸盐结晶的沉积。该项检查方便,安全,价格低。
4、双源CT
双源CT能特异性识别尿酸盐结晶,可作为影像学筛查手段之一,其优势敏感性极高,劣势为价格高,有放射风险。使用双源CT不仅可以较为直观的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的部位、范围、数量,还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方位的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及多角度的3D重建,对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做出更直接、准确的影像诊断。上图为患者的双膝关节,因反复肿痛,血尿酸轻度升高,诊断不明,之后查双源CT所见绿色标记,明确为尿酸盐结晶。
5、其他:HLA-B27、抗CCP、双侧骶髂CT等
临床上还有一些症状与痛风类似,或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疾病,就需要排除或者鉴别诊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检查HLA-B27、抗CCP、双侧骶髂CT等,以便排除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反应性关节炎等疾病,这样才能避免误诊,及时诊治。
总而言之,痛风的临床诊断,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及筛查,才能更好地诊断及治疗。
稿件来源:西安市第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