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就这6个,其他城市别争了

前几天,随着国务院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国内一些主要城市未来10年的整体规划基本上已经全部出炉。

1

从各地的规划来看,这个国土空间规划涉及的面非常多,包括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口规模,交通体系,城市层级等等都有所涉及。

其中很多城市都在规划当中提到了城市的地位,比如有的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有的是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这里面最让广大网友感兴趣的就是“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这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如果能够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地位很高,最关键的是在政策扶植,各种影响力上面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从各地已经批复的未来空间发展规划来看,大家可能要失望了。

因为在国务院批复的所有规划当中,自始至终没有提到“国家中心城市”。

各大城市的定位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无定位的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都没有中心城市这样的提法。

其中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创中心。

上海的规划定位是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的定位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第二类、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有三个城市。

一个是广州。

广州的城市性质定位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另外广州的功能定位是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

二个是重庆市。

其定位是直辖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另外城市的功能包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三个是天津。

天津的城市性质是直辖市,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这三城市是在规划当中明确提到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

第三类是区域中心城市

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这六大城市之外,剩余的其他城市清一色的都是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比如成都、西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杭州、苏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郑州、太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还有很多城市都被定位为次区域中心城市或者副中心城市,他们主要辐射区域范围,而不是全国,更不是全球。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很失望?

不论是北上广深还是其他城市,都没有“国家中心城市”这样的字眼。

唯一提及的就是广州,天津和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对此很多网友可能有疑惑,之前不是有很多国家中心城市吗?为什么这些“国家中心城市”突然消失了呢?

2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自始至终从来都没有认定过“国家中心城市”这样的概念。

只是网上一直流传着一个版本。

目前网上流行最广泛的一个版本是早在2007年,原建设部向国务院上报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

这个规划最初的版本提出建设4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

到了2010年,新修订的版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草案)中又加入了重庆市,也就是这个规划有5个“国家中心城”。

到了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这里面提到支持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又提到支持武汉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初,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其中就提到“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自此,所谓的“国家中心城市”就达到了9个。

对入围的城市,当地的网友自然沾沾自喜,没入围的城市则略显失落。

但在这我们需要澄清的是,所谓的“国家中心城市”完全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从国家层面来看,从来没有提及过国家中心城市,更没有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国家中心城市是哪些。

无论是北上广天渝,还是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所谓的国家中心城市都是停留在规划文件当中,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比如《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早在2005年就出版了,但自始至终这个规划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复。特别提醒,国务院批复通过的是“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实际上这个规划是由原建设部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编制,他们曾经出版过2个版本,但两个版本都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复。

另外包括成都,武汉,郑州,西安所谓的“国家中心城市”都只是在规划当中提到要建设,并不是他们已经被认定为国家中心城市了。

但规划和实际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

对于规划的内容,你可以天马行,想干啥都可以。

比如对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样的愿景并没有什么错,这说明这些城市有抱负,有目标,朝着更大的目标去发展这是好事。

但能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一纸简单的规划就可以定下来的。

3

从现实来看,想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可没有那么容易。

所谓国家中心城市,它不仅在国内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实力,更关键的是要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到国际竞争和交流当中。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一些部门的定义,所谓国家中心城市,简单来说就是位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这些城市至少要具备几个职能。

一个是在国内的经济、城镇化发展、技术创新、文化体育、改革开放当中处于引领位置。

二个是在交通、信息网络、产业链、人才等方面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

三个是在国际经济、国际交流当中处于核心地位,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

只有具备以上这三个特点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毫无争议的国家中心城市也就两个,就是北京和上海。

虽然国家并没有明确北京和上海是国家中心城市,但从这两个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来看,这哥俩实质上就是中国的两大“国家中心城市”。

剩余的其他城市基本上不能够定义为“国家中心城市”,最多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结合各大城市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其中广州、重庆和天津已经被定义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而北京、上海、深圳虽然没有在规划文件当中明确城市的性质,但其实这三个城市肯定属于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范畴。

其中北京和上海的地位就不用说了。

至于深圳,国家给予的定位一直很高,是全国唯二具有“全国经济中心”定位的城市。

除此之外,深圳是我国GDP第三大城市,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也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之一。

这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老外限制的很多中国企业其实总部都在深圳。

从深圳的定位和实际作用来看,其实它在国家当中的地位应该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所以肯定是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

这意味着我国真正能够称得上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也就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和天津这6个城市,其他城市就别争了。

至少未来10年到20年的格局是这样的,至于20年之后是什么样子,那另当别论。

当然能不能成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没必要过于纠结。

国家之所以没有在各地的国土空间规划当中提到“国家中心城市”,其实就是在刻意淡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

因为不论是哪个城市都是中国重要的构成部分,只是各大城市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不一样,所以国家给予的定位和功能不一样而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