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签约仪式在徐州举行。在30家战略投资者的加持下,徐工汽车顺利完成股权多元化改革,以64.44亿元的融资金额创下近五年来全国商用车领域最大单。此次混改不仅是徐工集团继徐工有限混改、工程机械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后的又一里程碑,更标志着其深化国企改革、加速新能源产业布局迈入新阶段。
一
作为江苏省“科改企业”,徐工汽车此次混改是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举措。通过引入多元资本,企业治理架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与现代化企业制度加速成型。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徐工将锚定“成为全球领先、创新驱动的新能源商用车引领者”战略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强链、以质量提升补链、以价值服务延链,扎实推动徐工汽车改革走深走实,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此次参与融资的30家战略投资者背景多元,既包括中国物流、宝武集团、中铝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等产业巨头,也涵盖中国国新、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等“国家队”资本,以及市场化基金和产业链同盟军。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房小兵表示:“此次签约,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支持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深化央地合作、推动国企改革创新的又一成功范例。”
二
此次混改延续了徐工集团的改革基因。2018年,徐工有限作为国家“双百行动”试点企业,历经四年努力完成混改和重组整体上市,打造了“光荣传统+国企优势+先进机制”赋能发展新模式,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动能,市值从350亿元跃升至超千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此次徐工汽车混改,进一步放大了“国企优势+市场机制”的乘数效应。
作为江苏省“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一号产业”链主企业,徐工集团已构建工程机械、新能源商用车、现代服务业“5+1+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高质量、控风险、世界级、稳增长”经营发展方针,聚焦国际化、新能源、后市场“三大增量”,加快产品、产业、市场、客户“四个结构调整”,推动“五化”转型升级。创新建立“1+6+N”全球研发创新体系,扎实落地“1+14+N”国际化体系变革,携手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出海,深化14个海外大区本地化全价值链布局,产品覆盖“一带一路”9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批量进入欧美澳高端市场,国际化收入占比达45.8%,全球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三
混改成功的背后是徐工集团对新能源商用车赛道的超前布局。早在2015年,随着徐州新产业基地的建成投产,徐工汽车抢抓全球能源变革机遇,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超前谋划、抢先发力新能源赛道。数据显示,2022年到2024年,徐工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4.2倍、蝉联行业销冠,成为了商用车领域的造车新势力。
这一成绩得益于其核心技术自主化与场景化创新。企业牵头组建江苏省新能源商用车创新中心,联合徐工新能源研究院,在整车控制器、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全面突破并实现自主可控,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数384件,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9项、其中电动标准10项。针对续航、充电等行业痛点,徐工汽车推出行业首台换电牵引车、氢燃料重卡、纯电无人矿卡等系列新能源商用车产品,自主研发智慧云平台,为干线物流、港口运输、矿山等场景提供了“全场景设备+充换电补能+定制化金融”一体化解决方案。其新能源重卡已成功应用于川藏线、唐山钢厂港口、恒天然乳品运输等国内外重大项目。
“徐工汽车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加可预见、高质量的回报,力争5年内实现IPO上市。”杨东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