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及广东民间供奉的“康王”到底是谁?有几种说法

说起“康王”或是“康公”“康皇”,不仅湛江、粤西的朋友熟悉,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湖南、江西、山东

说起“康王”或是“康公”“康皇”,不仅湛江、粤西的朋友熟悉,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湖南、江西、山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有康王庙。广州还有康王路,湖南岳阳有康王乡,山东济宁有东康王村、西康王村、康王岭。

我从小长在湛江遂溪的一条渔村,村里也有康皇庙,小时候问长辈,这位神仙是谁?长辈们总是生气地说:“叫你拜就拜,不能问,问了神仙要怪罪的!”现在我走了湛江很多农村,几乎每个县市区都供奉着康王,人气仅低于妈祖。而我村是康皇庙和妈祖庙都有,再加上一个武帝庙(关公)。

有一段时间,我曾以为信奉康王是福建移民从中原带来的,然而后来我发现,在珠三角信奉康公的也很多。康王的叫法很多,有康皇、康公、康元帅、康真君等,封号也有多种,如“仁圣元帅”、“仁恩大帝”、“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地祇急报无佞灵佑灭醖忠烈康元帅”、“皇封道果无流康公真君”、“雷渊广福普化真人”……

也许是因为这些封号吧,康王的来历显得特别神秘和高大上,民众供奉他的时候,只是代代相传,很少有人追根究底他到底是谁,跟我家的长辈一样,觉得问得过多,显得对神灵不尊重,有怀疑的意思。

湛江随处可见的康皇庙

不过,同样是祖上传下来的神,妈祖林默娘的传说就很一致,大家也很清楚她为何受到万世崇拜。但关于康王,说法却有多种,而且至今争论不休。先说比较公认的一种看法——康公是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他在一场战争中牺牲后,北宋的皇帝追封他为“英显侯”和“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他的祠堂在城隍庙西庑。

在《宋史·康保裔传》中记载: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祖上都是为国献身的将领。康保裔在抗辽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声名显赫。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他宁危不退,与士兵们共存亡,最后箭矢全部射完,但援兵一直没到,康保裔与下属们壮烈牺牲。由于涉及到很多地名,就不详细翻译了,大致情况是这样。

康保裔是民间广为信奉的康王,这一结论,也记录在江西清代同治《新建县志》、乾隆《泰和县志》、《中国民间诸神》等史书中。而最早的历史文献,则是在宋淳祐八年,江西吉安大需欧阳守道应吉州知州的邀请,为白沙灵祐庙书写庙记。在庙记中,欧阳守道认为,康保裔之所以被封神,是因为“于家为孝子,于国为忠臣”。我认为,也许是因为康保裔在封建时代符合朝廷对臣民的要求,符合儒家文化,所以他的事迹才被传诵了800多年吧。

但康公是康保裔的说法,也有一些人不认同。其中有一位朋友,认为康王是宋高宗赵构(南宋第一个皇帝),他还没当皇帝时被封为“康王”。据说南宋的军民从福建沿海逃避元军到潮汕、雷州半岛一带时,怀念南宋皇帝,所以偷偷地供奉康王。

最出名的故事是“泥马渡康王”:北宋末年,时为康王的赵构赴金营为人质,金兵押其北上,途中赵构脱逃,逃至磁州时,夜宿崔府君庙。梦中有神人告知金兵将至,赵构惊醒,见庙外已备有马匹,遂乘马狂奔。这匹马居然载着赵构渡过黄河的一条支流,过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这条支流也因此而被称为“康王河”。

但我个人不太认可康王就是宋高宗赵构的说法。因为在封建王朝,民间所拜的“人神”,要么是历代朝廷有封号的,要么是地方官根据民间信仰上报的,显然赵构皇帝并不符合这要求。再说了,朝廷根本不会把近代前朝皇帝(除了远古的)封为神,鼓励大家当皇帝会影响维稳的!而赵构本人除了书法不错,面对外敌的侵略一味求和,罢免主战派官员,用奸臣,杀岳飞等忠臣,政治上并无一点建树,活了81岁但56就退位,这样的皇帝,老百姓供奉他干嘛?

赵构——“书法皇帝”

关于康王还有些说法,能在历史上对上号的有春秋的周康王、楚康王、汉代将军李烈等,还有一些网友的说法,也许是祖上传下来的,听起来更加神乎其神——

“玉封道果康福恩仁康皇大帝属于地祉神灵,掌管人死后的接引,一般凡是村的宗祠和庙堂都会有康皇的神相!”(这个功能来自道教)

“真的康王做过七天皇帝‘就是东岳府,他结拜兄弟就是四兄弟,康班四相。他是二弟。”(东岳十太保之一,道教称号)

“康王的真名应该叫崔文瑞,是宋朝的边关大将,一生忠义,他一直远在千里守护边关。他母亲去世时他在千里之外,后来误沾碰到母亲尸水中毒而死,翻鸭也吃了他母亲尸水中毒,所以康王不吃翻鸭,凡是康王庙都没有人拿翻鸭去拜的。”(这个神奇的传说在吴川流传很广,翻鸭应该是番鸭,看名字是从外国引进的鸭,宋朝时也有这品种?)

“康元帅名字不详,父名康衡,母金氏,乃生于黄河之滨。康元帅慈慧悯生,从不伤害幼小者,照顾孤寡,连虫蚁也怕踩死。康元帅还治愈了邻居不少病人。康元帅慈爱悯众,声闻于天。玉帝特敕封其为‘玉封道果无漏真君、敕封诚孚天烈广福康皇仁恩大帝’,掌管各地的土地神。”(事迹类似于妈祖,但这样一位仁心医者,为何会封为元帅呢?)

“康皇大帝出生秦朝末年,名叫康立安。父亲叫康衡,母亲康金氏,康皇大帝从小心地善良,不伤害他人。28岁的时候在泰山得志,自立为皇。起国名为安,后来因为汉朝进侵,便带车、麦两大元帅抗敌。后来因为兵少粮缺,战死沙场,后来安国百姓为了纪念他,刻他的相供奉至今。”(上面传说的另一个版本,父母名字都一样,但人设的转变有点离奇:医者自立为王?心地善良突变沙场杀戮?)

“车元帅、麦元帅以及赵元帅、康元帅都是来源于俚越底层,这是因为陈三官是被认定为冼夫人手下大将,罗大人是百越首领,陈七官则未有资料,名称似乎与陈三官是兄弟关系,也就来源于俚越底层。”(康王是俚越底层?我不服)

广东民间的康公出游活动

……还有哪些?网友们可以补充。最后一位朋友说到的车元帅、麦元帅,还有一位班元帅,也是经常跟康王康元帅在一起的被老百姓供奉的。曾有人说他们是战友,也有人说不是,是不同朝代传下来的。由于年代久远,真相确实难以得知了。

另外,从上述网友提供的称号中,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康王似乎与道教联系紧密。在湛江,我在农村参加一些民俗活动时,发现道教确实是比较盛行的,这与全国的情况不同。为什么呢?因为湛江人很多人的祖先是南宋福建移民。

在宋代,道教发展很迅速,吸收了相当多的人神进入道教神体系,变成元帅神,从属于体系中更高等级的道教神。元帅神主要的功能是避邪护法,是道士做法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元帅神。

其实从道教的资料中,也可以确认康王是宋朝名将康保裔。据《道法会元·忠烈康帅秘法》一文中记载:康帅的全称为“地祇急报无佞灵佑灭醖忠烈康元帅”。这卷秘法中,明确地写着康帅就是康保裔,又名康应。《道法会元》是记录宋元到明初的道法汇编,这个时间段跟康保裔所处时代一致。

康王出游中的道教仪式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康王的身份有很大可能是源于北宋抗辽名将康保裔,后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成为道教的元帅神之一。由于宋朝儒道盛行,而康保裔在两种信仰中人气都很高,得到朝廷的大力推广,在民间鼓励多建神祠,树立英雄楷模。后来的朝代中因为符合政治需要,也继续大力推广,所以成了中国南方最盛行的人神之一。

而湛江、粤西、广西沿海、海南的康王崇拜,主要是由南宋末年逃难的军民带入的。康王康元帅是军中之神,是宋朝所有军人学习的楷模。一起从福建带来的还有妈祖、关公与另外几位元帅。武帝关公崇拜在湛江也流行,关帝庙有很多,也许另几位元帅也是军中楷模,但事迹还不清楚。

湛江年例中的妈祖与康王

由于信奉康公,湛江很多人,无论男女名字中往往带一个康字,如康华、康良、康保、康生、康娣等,又称为“契康”,也就是认康公当契爷的意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