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酱香酒文化是将酱香酒文化传承、生态健康、生活方式、内涵发扬。中国是白酒的故乡,而酱香酒则是白酒的典范,在民间也被称为政治酒、贵族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
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在许多场合,它都是做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一种态度。
每一种酱香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酱香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也似乎可以认为,有了酱香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光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桌上,很多人都在说酒文化,但是酒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究竟在哪里? 在贵州茅台镇酱香酒这样一个特定的载体中,其文化品性、哲学思维主要体现在“忠孝节义”四个字上。
家国荣誉,诚于国事;谓之忠。
儿遂母愿,殷勤于家;谓之孝。
不羡繁华,不易其地;谓之节。
护身健体,不伤饮者;谓之义。
忠孝节义四全,或谓酱酒文化。
茅台镇特殊的自然环境,被誉为酿造美酒的"风水宝地”,对茅台酒独特风味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证明:离开了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酒。
华问渠制酒流程
在中国数千年的酿造史上,茅台镇酱香型白酒工艺复杂,可以从"1"到"10"来总结:
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和两种发酵;三种典型体和"三高"工艺;四十天制曲发酵;五月端午制曲;六个月存曲;七次取酒;八次加曲、堆积、入池发酵;九次蒸煮;十种独特工艺。
茅台镇是酱香型白酒的发祥地和中国重要的白酒产地之一。酱香型白酒始于秦汉,熟于唐宋,精于明清,兴盛于当代。1915年,成义烧坊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留下了"智掷酒瓶振国威"经典佳话。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过茅台,华问渠捧出酿造的成义烧坊为红军洗尘疗伤,成义烧坊也从此与中国革命结下了不解的红色情缘。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总理指定开国庆典宴主酒用成义烧坊。
茅酒疗伤
此后,成义烧坊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赞誉为国酒、政治酒、外交酒、军酒、文化酒、友谊酒、健康酒等。
作为酱香酒的杰出代表,成义烧坊已经成为了中国白酒的代表,成为唯一大规模进入外国主流社会的中国商品和盛大宴会的珍贵饮品。在对外交往中,成义烧坊写下了难以计数的佳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