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给管理者的5条建议

岁末年终,K哥一直在忙着给企业做管理层培训。这些企业中既有成熟的上市公司,也有被资本青睐的科技独角兽,在和不同风格的管理者交流的过程中,K哥了解到更多企业发展现状,以及他们在管理当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K哥也把自己多年管理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也得到了企业家们的一致认可和赞同,今天就把其中的5条分享给大家。

01 将军赶路,莫追小兔

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句名言:做正确的事情往往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对管理者而言,制定计划、执行战略、完成目标一类的“大事”就是“正确”的事,而与此无关的其他琐碎小事,即使你做的再正确都算“不务正业”。将军赶路,不追白兔。作为管理者要有充分的定力,懂得抓大放小,才有可能把自己最该做的管理工作做好。

在海底捞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某一年,海底捞的一位主管带着300万总部拨款去北京开新店,但在筹备的过程中,这笔钱却几乎被人骗光。而骗人的一方又有强大的背景,这位被骗的主管想尽办法也不起作用,最后竟然想找黑社会来帮忙解决。老板张勇知道后,马上打来电话,痛斥主管“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们就值300万?去干你该做的正事!”

对那位管理者来说,什么是他最该做的“正事”?当然是根据总公司要求,如期把北京分店开起来,而不是不计代价、不考虑方式地讨钱。如果真按照主管的“险招”去要钱,很可能节外生枝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让主管疲于应付,进而失去“开新店”这个焦点。

心理学上有个“费斯汀格法则”,是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的,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状况。如果因为这些烂人烂事,乱了节奏,被它们牵着鼻子走,就会非常被动,甚至会因为各种“追赶白兔”的事情,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忽略或偏移了原本设定的核心目标。如果恰巧又是位管理者,那他注定会成为不干正事、累死三军的无能将帅。

02 管人低三分,管事高三分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团队的绩效和氛围。尤其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习惯强调等级制度和权力权威,管理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下属颐指气使。但在现代管理实务中,这种方式不仅会挫伤员工积极性,还会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K哥曾听猎头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民营企业老板找到他们,想用百万年薪聘请优秀CEO,朋友的猎头公司曾为他成功推荐了好几个CEO,但都干得不长就主动离职了。后来,朋友才了解到这位老板虽然貌似求贤若渴,但却对“求”来的“贤”丝毫不懂得尊重。别人向他汇报工作,常常没听几句就不耐烦打断,别人的想法但凡和他不一样,就会被痛骂,如果人家想解释,他就会指着鼻子让对方闭嘴。最后,这个老板不但没找到愿意跟他干的“优秀”CEO,而且还被离开的CEO带走不少早就不想挣“窝囊费”的团队骨干。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曾提出一个著名观点: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同时,尊重员工也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而且尊重员工本身就是获得员工尊重的一种重要途径。这就是管理学上常说的"坎特法则"。K哥有近20年的管理经验,对这个观点非常认同,在管理工作中,对人要有谦逊的态度,要能放下身段,对大家有发自内心的尊重。这样才能以心换心,让大家更卖力更用心的跟着你干。

但在管事上,管理者又必须展现另外一面,不能一味地好声好气好态度,而是要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比如大家熟悉的乔布斯,和他一起工作的很多人都是他亲自面试招来的优秀人才。但对工作对产品有极致追求的乔布斯,在做事上从来不对他们“放水”,经常指着他们的设计方案大骂“这不是客户想要的,这些都是狗屎。”

优秀的管理者为什么都对“做事”如此苛刻,因为他们都知道,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层级的增加,很多执行指令都会在传递过程中会有所损耗,只有提出高要求,才能确保做出来的事情,不因这种“损耗”而变得走样。同时,这种高标准也能更好地激发员工潜能,让优秀成为大家的习惯。

03 认错从高层开始,奖励从基层启动

美国著名作家、演讲家安东尼·罗宾曾说:“成功的领导者,是那些愿意承担责任,并促进团队成功的人。”在任何组织中,领导者都是决策者和引领者,在享有权力的同时,也要有扛起责任的担当。

戴尔公司有段时间员工离职率奇高。CEO迈克尔.戴尔通过调查了解到,自己竟然是“罪魁祸首”。原来调查结果显示,员工之所以离开,是因为很多员工认为戴尔不近人情、冷淡疏远,以至于上行下效,各级管理层都不知不觉变成这种风格,慢慢地让大家对公司没有归属感和忠诚感。

戴尔知道后开始认真反思,并在一周内向手下20多名高级经理认错,勇敢承认自己过于内向,让大家感觉难于接近,并承诺将作出改进,会努力和身边的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认错的场景还专门还录了像,转发给了公司里的数千名经理。大家为戴尔的真诚道歉所感动,并借此对照自身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慢慢公司的冷漠氛围开始改变,员工离职的现象也大大减少。

除了敢于认错外,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还要懂得肯定下属,把好事和功劳“推”给他们,而不是只会向他们甩锅。

中国零售行业的天花板胖东来,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有一次,胖东来卖场打折,抢购的人太多,下面的员工没能及时疏导,让顾客产生误会并发生口角,一下子让胖东来上了热搜。但胖东来没有屈从压力,也没有直接把那位当事员工推出去承认错误,平息舆论。而是先处分管理层(胖东来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出现这样的问题,管理层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后经调查发现,员工并没有过分之处,不应受到人格上的侮辱,最后公司决定给予该员工5000元精神补偿。而且还给事发当天参与劝说调解的员工,每人500元奖励。

04 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

管理者经常会面临决策选择,很多人会以为所有人都同意的决策一定是最好、最稳妥的决策,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通用公司前CEO斯隆就有一个习惯,如果会议中大家对讨论的议题没有任何分歧,他宁愿宣布散会,也不会做出任何决策。下次开会的时候,还会让大家继续讨论这一议题。这就是著名的“无分歧不决策”原则。

德鲁克也同样认为反对意见极为重要,他曾这样说过:“唯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沦为组织的俘虏;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需要的‘另一方案’;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为什么管理大师都遵循“无分歧不决策”原则呢,主要是因为在所谓的“一致意见”的背后,藏着不少隐患:

1.滋生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在团队或群体中,由于成员之间过度追求一致性或和谐,导致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被压制的现象。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冲突,团队成员可能倾向于认同多数人的观点,即使他们内心存在疑问或反对意见,最终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2.出现信息偏差

在追求共识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能只关注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略或轻视反对意见,导致信息收集不全面,决策缺乏客观性。这会让决策建立在不完整甚至错误的信息基础上,具有片面性。

3.推卸或逃避责任

追求共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规避风险的个人算计。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团队成员更倾向于选择安全保守的方案,即使这种方案缺乏创新性和竞争力。但“随大流”至少不会给自己带来额外麻烦,在这种想法下产生的决策,往往难逃平庸。

另外还要注意,“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并非简单的管理技巧,也是对管理者思维方式和领导格局的挑战。它要求管理者具备开放的心态、包容的精神和理性的思维,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冲突”,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让“反对意见”在决策中发挥最大效用。

05 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

任正非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做事业就像舞龙,龙头要抬起来,这就是方向,大致要正确。更重要的是随后龙身子要舞动起来,要有力,整个龙才能舞起来。“方向大致正确,组织充满活力”也是任正非领导华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他认为,面对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我们不可能完全看得准,能做到大致准确就很了不起了;在方向大致准确的前提下,要确保组织充满活力,这样才能让公司战略真正得以贯彻和执行,促使企业一步步走向成功。这一思维认知所反映的就是华为著名的“灰色管理理论”。

灰度管理是一种适配复杂环境的管理策略,它强调的是在明确目标和灵活适应之间寻求平衡。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严苛和僵化的规则制度可能会束缚员工的手脚,抑制组织的活力与创造力;而过于宽松的管理环境则可能导致组织秩序混乱,无法实现战略目标。因此,找到规则与灵活性之间的灰度平衡点就变得极为重要。

除华为外,世界上很多知名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都运用了“灰度哲学”。比如奈飞公司,就给了内容团队足够的灰度空间。比如,创作团队拥有充分的自主性和快速决策权,他们不需要繁琐的层层审批,只需要向市场和用户“负责”。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迅速决策拍摄哪些剧集、采用何种风格和主题等。

曾经火遍全球的《纸牌屋》就是创作团队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市场趋势的判断,果断投入资源进行拍摄的作品。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充分参考观众反馈及时调整剧情走向和拍摄手法,使得该剧一经推出就成为现象级爆款。相反,如果整个创作过程、内容走向,一开始就被框死,没有任何调整的空间,这部剧集还能不能像现在一样成功,可能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著名音乐家和指挥家本杰明·赞德曾说过:“指挥家,自己从来都不演奏任何乐器;但指挥家用他的影响力,使所有乐师更加出色。”在企业中,管理者的角色就类似指挥家,他的主要任务不是演奏乐器,而是想尽办法让所有人都能发挥最大潜力,一起奏出和谐的乐章。这才是管理的正解,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和管理者们共勉。‍

作者 | Mr.K ; 编辑 | 荔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