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够了这套房

去年五一,我还纠结去九寨沟还是东澳岛,今年五一,却只能坐在书房,敲着键盘,默默与狗对望。

狗子眼里满是幽怨:

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去,跟隔壁的二哈哥、柯基弟在夕阳下奔跑?它们的世界,真的是简单又纯粹。

上海一老友跟我吐槽,一生崇尚自由,结果被病毒治得服服帖帖,连续在家已经呆了一个多月,精神有些恍惚。

但有一件事他很坚定,换房!

这让我很惊讶,因为这位兄弟去年才换过的房,为何这么快又要换房,换着玩吗?

他说,“差点儿饿死”,别的小区有物资供应,而他这个小区,隔三差五遇到粮食危机,甚至吃了几次发芽的土豆和生了苗的大蒜。

上海这波疫情,大家惊奇地发现,不同的房子“抗灾能力”竟然也不同,这也许会成为一条新的房屋价值评估标准。比如最近就有中介卖房时,就把物资发放次数当作亮点。

今年上半年跟2020年差不多,基本是近几年人们居家生活时间最多的时间段,大家都在深刻感受着房子的优点和缺陷。

为此,我从朋友圈对100个业主做了调查问卷:“你满意现在的住房吗?”

结果大吃一惊,满意率仅有32%……

每一个不满意背后,都藏着无法忍受的事实,今天子木以此做个分享,希望他们的故事在你买房决策时,有所帮助。

1

最烂的房子

采访者:王大硕

其他的我不清楚,但我敢说,我买到了全市最烂的房子。

2019年,刚结婚的我带着妻子去看房。

那时候正好有政策出台,新房限价,我看的房比附近二手房便宜很多,再加上开发商据说是全国有名的大型开发商,所以当天就签了合同。

没想到那才是噩梦的开始。

第一次是交房的时候,精装变毛坯。

当初买房的时候,感叹人家这样板房做的太好了,不愧是品牌开发商。

然而交房时,真的是买家秀和卖家秀,有的业主忘了装踢脚线;有的业主,卫生间地板没有坡度,水下不去;有的业主房子里的电路排布都是混乱的……甚至装修所用的材料,都是严重缩水的。

集体几次维权后,开发商给了一点补偿,再加上业主群里出现了内奸,此事不了了之。

但住进来才知道有多难受,最难忍受的就是隔音实在太差了。我怀疑开发商在做墙体的时候,忘了灌水泥……

隔音有多差呢?

我每天都能听到楼上楼下在激烈运动啊,楼上习惯在夜深人静时候搞事情,我跟我媳妇儿只能盯着天花板,苦笑着发呆。

楼下的喜欢在白天运动,对刘畊宏的《本草纲目健身操》情有独钟,有时候我老婆也喜欢健身操,但几乎可以不用打开我家的音响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跟楼上楼下交涉。

交涉过,没用的。因为隔音太差了,我们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一起热闹”。

我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换房,这套房住着心里不是滋味,感觉每天像是在“集市”中生活一样。

对于其他买房人,我劝大家一句,买新房时要擦亮眼睛,任何开发商都可能踩坑,最主要是,你买的这套房,它是否存在利润。

一定要去了解它的楼面价是多少,售价又是多少。

开发商如果没有钱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从其他地方扣补,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买房人。

真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2

孟母三迁

采访者:小阿狸

很后悔,当初不应该买这套拆迁房。

前几年全国房价都在上涨,我怕晚了更买不起,于是就跟着上车了。

我当初做过很多功课,认识到拆迁房有很多问题,比如绿化不够,居住环境一般等等。

但我感觉可以忍,因为房子价格会相对便宜一些,买房很难十全十美嘛。

然而当我住了一年后,感觉糟糕透了,原因就是这个小区的业主素质好差劲啊。

整个小区一半以上业主,都是来自于旁边的农村,老头老太太很多。我并不是对农村人有偏见,毕竟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

可是很多农村的年轻人根本不讲理。

我的女儿去楼下玩,被一个小男孩强吻了,我去找他理论,结果他的父母叉着腰说,“小孩不懂事,大人计较这么多干嘛?”

疫情期间,我们囤了一些东西,家里没地方放,就暂时放在了楼道里,结果怎么着?被偷了!

我去问邻居,人家跟我吵了一架,去找物业,物业说他们也不清楚,摄像头有限。

然后就是疫情期间,大家隔三差五排队做核酸。你猜怎么着?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和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大爷,因为插队问题,当着几十人的面,打了一架。

我孩子问我,他们为什么打架。我无法回答,只能默默说,昨天你不是看动物世界了吗?雄性与雄性之间,有领地之争。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人在楼道里抽烟,甚至小便,有人在小区里骑电动车把别人撞了的,业主和业主因为狗的问题骂战,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疫情后,尽快换房,这套房打折也要卖掉。

别的我能忍,但唯独居住环境无法忍。至少我要给我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现在也明白了当初的孟母为何要三迁了。

各位买拆迁房时要慎重啊。

3

住得太累了

采访者:张老师

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的换房欲望。

原来一家三口时,两室一厅住着还凑合,赚的钱也不怎么存,该消费消费,对居住环境没什么特别的要求。

然而疫情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

疫情那段时间,老婆的父母来探望我们,结果跟我们一起隔离在我家,到现在为止,已经一个多月了。

当两室一厅承载一家五口时,简直就是灾难。

岳父岳母住在次卧,孩子和她妈住在主卧,我睡沙发。

时间短还可以,时间长,精神和身体双重疲劳。

不仅睡的不舒服,岳父打呼噜、喜欢半夜上厕所,岳母喜欢早上清晨五点钟去浇花,孩子八点起床吃早点。

这意味着,我每天基本都是“浅睡眠”状态。

主卧和次卧的门也挨得特别近。

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私人空间,岳父的呼噜,老婆也能听得一清二楚,白天老婆刷抖音,还会影响次卧休息的老人。

平时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重复不断影响到你的生活,真的很容易影响心情。

最恐怖的是,家里只有一个没有窗户的卫生间。

只要有一个人在里面上大号,这个厕所基本半个小时内都处于瘫痪状态。按照5个人的上厕所频率,我们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承受着嗅觉炸弹。

由于两个人的加入,这套房子运行系统直接崩溃,生活体验感降为负数。

我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一直在追求更大的房子。

现在我俩每天顶着黑眼圈,祈祷疫情快结束,发誓省吃俭用也要换一套大房子,一定是三室两卫,卫生间一定要有窗户,卧室之间一定要有足够的距离。

想告诉大家的是,买第一套房时,千万不要想着在这里住一辈子,而是更关注它的升值价值,未来是否能卖更多的钱,方便置换更好的居住环境。

4

与物业对抗到底

采访者:白羽

前几年,我耗尽家里所有积蓄换了这套房,没有任何退缩,因为这套房子,基本属于武汉关山大道的天花板水平。

这个楼盘当初开盘的时候,销售对外宣传物业是五星级服务标准,要啥有啥,每家每户都有专门的管家。

为了匹配这么好的服务,物业费也设置得很高,大概在4.6元/平方/月左右,基本也是当地的天花板水平。

本以为会享受着“嘘寒问暖”的VIP生活,你猜怎么着,住进来的第一周,就自动化身为对抗物业大军的一份子。

我们这楼是超高层,电梯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设备,但是问题百出。

有时候电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下楼时胆战心惊,害怕会不会直接掉下去。

出故障没问题,但及时修就行。

然而平均一部电梯,修理时间大概在3天左右甚至更长,最夸张的时候,一栋楼4部电梯坏了3部……

小区最基础的卫生环境也搞不好,经常遇到楼下的垃圾桶塞满溢出,垃圾掉落一地,却无人收拾。疫情期间的消杀工作就是搞笑,保洁拿着一个养花的小喷壶,左喷一下右喷一下,结束。

保安小伙子,对业主和外来人员不管不问,只知道翘着二郎腿刷抖音,有时候开心地能笑出猪叫。

最夸张的是,开发商一直宣称“人车分流”,小区内地面上不能有汽车甚至非机动车跑动,以体现豪宅的品质。

我也喜欢这个设计,带小孩和宠物在外面散步游玩是很安全的。

然而最近,小区经常出现小轿车走动,甚至差点撞到小孩子。

细一打听原来是物业某领导给别人开后门图方便。

于是业主群里又爆发了一场大战,问,小区是业主们的,还是物业领导家的?

虽然这些事情都不大,在外人眼里都是看热闹,但身在这个小区的每个业主心里都很闹心。

这就像你去超市花了超过别人一倍的钱买了一个馒头,结果咬了一口发现,里面都是霉菌。

而隔壁的小区,物业费比我们低一块多钱,享受的服务是我们的两倍,情人节的时候都给业主送一支花。

幸福源于对比,越对比越愤怒。

现在真的很后悔,买这套房时没有花时间了解这家物业的背景,以至于现在每天打卡业主群都是一些负面的消息,影响心情。

而且这种改善盘,未来房子的升值性很考验物业水平,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5

最新审视

你会发现,在过去房价疯狂上涨的年代,人们对于居住体验基本充耳不闻,大多数都是“将就”的态度。

这是因为房价裹挟着人们奔跑,任何不利因素,在房价面前暗淡无光。

但是当房价无法快速增长,甚至下降呢?

这时候,房价就从金融产品变成了实打实的居住商品。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开发商盖的房子好不好,物业服务是不是匹配成本,这套房对生活体验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

在逐渐理性的时代,其实整个市场,消费者在倒逼卖家做出改变,这才能让房地产市场有更实际的成长。

而对于下一个时代的房价变化,可能都要围绕着居住体验做文章,比如配套好不好,户型好不好,物业怎么样,邻居的素质如何。

房子不单是钢筋水泥壳子,它是一个家庭的避风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