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集《在北方》分享会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高凯)近日,张惠雯小说集《在北方》分享会在北京举办。
张惠雯,1978年生,祖籍河南。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现居美国波士顿。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两次相遇》《一瞬的光线、色彩和阴影》《在南方》《飞鸟和池鱼》《蓝色时代》,散文集《惘然少年时》。曾获新加坡国家金笔奖、首届人民文学新人奖、华侨华人中山文学奖、《上海文学》奖、首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等多个奖项。
《在北方》是张惠雯的最新短篇小说集,主要聚焦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群体。张惠雯以自己对风景、天气、光线等自然元素的敏感营造小说氛围,又用克制而精确的笔法渐次推进人物心理变化,抵达人性深处,为读者呈现了异域他乡安居后的中产移民群体,尤其是女性经历的隐疾、孤独,她们要在爱情、婚姻、亲情和各种社会关系中做出选择,并保持独立和自由,“这样一件简单的事,其实并非易事”。
此次分享会上,张惠雯,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青年评论家、大连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瑶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一同畅聊了华语文学的写作、短篇小说的气质,以及女性的生活等话题。
张惠雯以“女性主义”“孤独感”两个关键词概括了自己的创作主题,她说,“新书《在北方》辑录了我近三四年间创作的九篇小说,聚焦生活在美国北方,特别是东海岸新英格兰华人移民的生活;之前的姊妹小说集《在南方》以美国休斯敦为中心的地区为写作背景;《飞鸟和池鱼》则包含着还乡的主题,与我写的移民小说相通,呈现出国内外人们普遍面临的生活问题”。
“陶渊明的诗曾写‘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认为《在南方》《飞鸟和池鱼》《在北方》反映的人生遭遇、人生情绪其实是一样的。”韩敬群指出,《在北方》的笔触显得更为严峻、尖锐,或者说是忧伤,这种变化或许与作者进一步深入思考女性命运有关。
张惠雯表示,《在北方》聚焦的是生活在海外的中产阶级,如何面对物质条件充足但感到孤独的心灵问题。戴瑶琴认为,《在南方》《在北方》提供了当下生活的多种样貌,也为创作者们提出一个新问题:如何理解当下的生活?“《在南方》中贯穿着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我把它称为‘现代病’,这种情绪在《在北方》表现为‘当你爱的人和你不喜欢的生活捆绑在一起’,《飞鸟和池鱼》是其间的转折点。无论是中国故事还是他国故事,都是要解决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谈及对张惠雯作品的阅读感受,徐则臣指出,很多海外华人作家擅长写特定的、相对单一的题材,而张惠雯的小说则展露出宽阔的文化视野,“有了比较、有了鉴别,才可能保持自己的判断和作为个体作家的独特性和主体性。”
徐则臣认为,“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语境对人的塑造非常重要,张惠雯祖籍河南,在新加坡念大学,后来到美国。我认为在新加坡的这段生活经历,为她与世界衔接的创作铺垫了一个非常自然缓慢的过渡地带。如果将她的所有作品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她对河南中原文化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点点滴滴地呈现了出来。”
本次活动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SKP RENDEZ-VOUS联合主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