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5日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现场会议上的即席讲话)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雄辩地说明,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决定着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思想解放永无止境。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全过程,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在黄河三角洲建设的各环节。
一、推进黄河三角洲建设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一要强化蓝色理念和海洋意识,面向大海求发展。人类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就是面向大海、走向海洋的历史;世界强国的崛起之路,就是依托港口、发展海运、走向全球的道路。黄河三角洲与世界其它大河三角洲相似,渤海与其它海湾相近,渤海也是海,也连接五洲,通向四海。长时间以来,我们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沿海的区位认识不足,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重视不够,更多的是看到建设港口、走向海洋的难度和成本,更多的是看到盐碱地、泥沙滩。对外贸易、对外交流主要是依靠青岛、烟台等海域,内陆型的经济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去年,国家从完善沿海经济布局、强化环渤海内在联系的高度,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四点、四区、一带”的产业布局,要求我们由主要依靠内陆发展转向面向大海、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由相对封闭转向更加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客观的需要、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思路,转身向北,变“背靠大海”为“面向大海”,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港口的建设上,放到临港产业区的发展上,放到特色产业的培植上,变单纯低效的农业开发为以港兴区、以港带园、陆海统筹、配套联动;变低层次的土地利用为高效集约建设,通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高端服务产业,把沉睡千年的土地开发出来,高效利用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强区富民。
二要强化综合利用和系统建设意识,整体开发求效益。长期以来,我们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认识大都停留在盐碱地多、未利用土地多、浅海滩涂多、立港条件差、建港投资大、成本费用高,侧重于农业开发和石油、原盐等资源型开发与初级加工。对如何利用近900公里的海岸线,利用渤海,进行整体化、系统化的综合开发,重视不够。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大企业嵌入式特征比较明显,经济外向度不高,近海县区不如南部县区经济发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很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发展理念上、战略选择上对劣势看的较重,对优势特别是沿海开发带来的关联效应、综合效益分析研究的不够全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大分工、大协作、大交流的态势把握的不够敏锐。随着全国战略布局的调整和发展重心的北移,港口建设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海陆统筹、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优势日趋明显,国家规划的“四点四区”和全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天津港沿岸也是属于泥质海滩,建港条件同样很差,但它通过疏浚淤泥、吹填造地,改善了航运条件,增加了发展空间,缓解了土地瓶颈制约,发挥了综合效益。2009年天津港吞吐量达到3.7亿吨,超过我们青岛港。过去4年时间,天津临港工业区投入滚动资金近400亿元,围合海域45平方公里,造出陆地33平方公里,形成了配套齐全、5万吨级航道支撑的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天津南港工业区将投资90亿元,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及建设配套设施,滨海旅游区也将投资40亿元,围海造陆20平方公里。同志们,这是何等的气魄,这将带来多大的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强化世界眼光、全球思维,辩证、动态、综合地看待黄河三角洲的优势和劣势、长处与不足、发展潜力和制约因素,既要看到建港的难度、投资的成本,也要看到港口建设对园区发展、产业发展、城区发展的巨大辐射带动作用,更要看到港口建设、吹填造地、经济发展和土地增值等综合效益,更要看到综合开发、整体推进、配套联动带来的叠加效应。自觉地把思想认识转到《规划》的要求上来,把发展思路转到依托港口、利用渤海、发展开放型经济上来,把工作的重心转到以港兴区、靠海发展、近海开发、综合利用、整体推进上来,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宽领域地布局产业发展、融通建设资金,更高层次地推进对接融合、分工协作、一体化发展。
三要强化高效生态观念,转变方式上水平。《规划》确定的黄河三角洲主题是高效生态。有些同志认为“高效”和“生态”有矛盾,不好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太严了,产业准入的门槛太高了,项目就很难招得来、落得下,这会制约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信心不足、畏难发愁的现象。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不转变发展理念,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就难有大的作为。应该看到,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上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项目,走粗放经营的道路,就会破坏资源环境、影响子孙后代,而且也是低效益的、不可持续的。必须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高效和生态有机统一起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结构优化升级、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降低能耗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家要看到,注重环保、节能减碳、改善环境是全球发展的大潮流,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黄河三角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去年哥本哈根会议核心议题就是绿色环保、节能减碳,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履行国际义务,承担保护地球的责任,发展绿色、节能和低碳经济,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高效节约利用,将成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原则。《规划》确定的14项任务目标,其中有7项是约束性的,必须完成。国家每年都会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也会关注,但更会注重能耗、环保等指标的完成情况。我们必须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起强烈的“交卷”意识,确保《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落到实处。从黄河三角洲的实际来看,也必须加大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强人才培养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改造改组、提升壮大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优的发展路子,实现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完善体制增活力。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关键在于不断推进改革创新。这方面,天津、辽宁的做法值得很好地学习借鉴,潍坊滨海新区也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辽宁由原来的“五点一线”变成了现在的“39点一线”,对国家批准的各类园区,按“重点发展区”给予重点扶持;对各地兴建的一批特色产业园区,经省政府审核确认后,按“重点支持区”给予重点政策支持。在管理体制上,允许成建制、配班子、有级别,“重点发展区”干部按副市级配备;“重点支持区”考核合格的,也可以高规格配备副市级干部。天津在行政管理、金融创新、土地管理、投融资等方面都大胆探索。滨海新区由原来的3个行政区3个功能区,整合成现在1个行政区9个功能区。在融资模式上主要采取以政府性投资公司为主要载体,以未来财政收入(土地收益)为抵押,向金融机构大规模举债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平台由原来23个整合为16个,注册资本745亿元,融资规模可以搞到3000亿、5000亿乃至9000亿,有效解决了建设融资瓶颈问题。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积极探索新办法,大胆尝试新模式,打破制约开发建设的制度障碍,建立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创新发展、自主发展、内生发展的能力,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未来几年要打好八大战役
(一)打好港口建设的战役。港口是一个地区的核心战略资源。天津、辽宁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建港。没有港口的发达,就没有临港产业的繁荣,就没有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振兴。《规划》把四个港口的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提出依托“四点”、建设“四区”、形成“一带”的空间布局。我们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坚定不移的推进港口建设,下决心把“四港”做大做强。一是高起点规划。根据各自所处的区位、临港产业特点、后方集疏条件、腹地发展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确定港口的功能,努力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二是高标准建设。要用世界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最新设备、最新材料进行建设,努力克服先天不足。统筹建设、配套推进港口引桥、码头泊位、航道、疏港道路、仓储设施和物流信息系统,提高整体效益。要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设和经营好港口。积极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努力扩大利用外资,鼓励民营资本以投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建设。三是高水平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完善服务功能,搞好市场开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成本管理,千方百计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各级政府的口岸部门,要积极协调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部门,为港口的高效快捷服务搞好协调,积极推进无水港和无水码头建设,最大限度的发挥港口的投资效益。同时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好沿岸其他港口。四是大力度扶持。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黄河三角洲港口建设的扶持力度,要增加对港口的投入,特别是疏港路、防潮堤的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
(二)打好园区建设的战役。经济发展园区化、园区布局功能化、产业发展集群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特色产业基地的客观要求,必须把园区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一是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四大临港区以及各类园区的规划。坚持生态优先,严格环境保护,注重环境质量,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科学界定功能分区,合理布局产业用地、城区用地、生态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多建一些多层厂房,多上一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的产出率。二是全力抓好“率先突破区”的建设。省委、省政府确定在黄三角区域先拿出4400平方公里,作为“率先突破区域”,建设省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可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建设的“起步区”和“先导区”,给予重点支持,实行率先突破,确保早日见效,起到示范带动效应。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建设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推进要素聚集、产业集中、土地集约,建设现代特色产业体系。三是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发展环境。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服务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化环境,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配套服务。各类园区可以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设置若干个功能区,成立相应管理机构,履行相关职能,具体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也可以由园区管委会设立若干个事业部和招商局,划定区域,挂上牌子,搭起班子,先干起来,条件成熟以后再报省里审批。四是认真抓好现有园区的改造、提升。近期东营经济开发区、潍坊滨海开发区已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要支持更多的具备条件的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争取设立更高层次的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同时,抓好一批特色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区、现代渔业区、现代畜牧业区等专业园区建设。省直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要抓紧审批。
(三)打好土地开发的战役。这是这次会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辽宁、天津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这里讲的土地开发主要指以下三部分:一是按规划可以开发改造成建设用地的盐碱滩涂、荒草地和国有未利用地;二是现有闲置或废弃的盐田、养鱼养虾池等低效利用土地;三是围海造地。今天大家看到的,滨海新区通过建设防潮大坝,围起来吹填造地。现在滨海区大坝围合面积有50多平方公里,将来至少形成30平方公里的土地。希望同志们抓住当前国家对沿海滩涂未利用地开发和围海造地尚未出台明确限制政策的有利时机,努力打好土地开发这场战役。一要务必高度重视。《规划》确定的四大功能定位中,其中一条就是“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加快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这是我们的任务和职责。这里有800万亩未利用土地,还有近1500万亩浅海,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机遇稍纵即逝。通过开发未利用地、改造低效的土地和围海造田,既可以解决土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又能够以地生财,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二要务必把土地整理开发当作一个产业来抓。组织专业化的队伍,组建专门的公司,搭建相应的融资平台,完善运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土地开发整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三要务必抓紧干起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坚持财政启动,金融支持;坚持先征后填,进入储备;坚持招标拍卖,以地生财,形成开发—整理—储备—拍卖—收回投资再开发、再整理、再储备的良性循环、高效运作的新格局。四要务必科学规划、严格执法。尽快编制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未利用土地开发专项规划,搞好必须的调整和报批。该保护的必须严格保护,不能越雷池半步;可以开发的尽快开发、科学开发、有序开发;特别要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省里将努力做好工作,最大限度地支持各地做好土地开发。滨海新区提出的盐田中间有些农用地的问题,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时调出来。我省还要与国土资源部签订一个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
(四)打好基础设施的战役。黄河三角洲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目前,区内基础设施欠账太多,比半岛地区明显滞后。省直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各市县必须抓紧行动。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协调好跨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县重点抓好园区和市域内重大建设项目,形成省市县配套联动、加快建设的新高潮,使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大水平。一是抓好交通设施建设。首先是滨海公路。大明省长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滨海公路建设,省交通厅要抓紧研究,抓紧办”。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要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市区)要积极配合,大力支持,争取今年立项,明年开工,确保好事办好。其次要抓紧修建东营经滨州至济南、济南至乐陵、潍坊至日照的高速公路。第三,要对区内现有的铁路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运力。同时积极规划新建铁路。第四,要认真研究支持市县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省交通厅要对市县提出的疏港公路、疏港铁路、连接线、高速路口等项目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市县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二是抓好水利设施建设。黄河三角洲最大的瓶颈制约是淡水资源。要高度重视,搞好深入调研,制定科学规划,努力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要抓好一些重大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防潮堤、引供水、海水淡化装置等设施建设。要超前谋划,多修建一些平原水库,多修建一些供水渠道,有条件的县市要进行海水淡化的开发利用。沿海市县要修建防潮堤坝,确保沿海经济园区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三是抓好能源建设。能源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引擎。要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潮夕发电,加大输变电设施建设,为区内建设提供强大的绿色能源保障。四是抓好城镇建设。按城乡统筹要求,抓好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城镇建设,争取三年有个大变化、新气象。
(五)打好发展特色产业的战役。建设高效生态区,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关键是培育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特色支柱产业示范基地。
一是认真抓好现有产业和企业的改造提升。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了一批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尽管存量不是很多,水平不是很高,实力不是很强,但是来之不易,非常珍贵。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不能完全摒弃这些产业和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些存量资产,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和高效生态、科学发展的要求,对这些产业和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使它们脱胎换骨、焕发生机。重点推进石化、造纸、轮胎、纺织、食品等行业的改造提升,瞄准市场特别是国内这个大市场,避开国际贸易壁垒的制约,选准优势产品,选准技术路线,搞好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开发新的名牌产品,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尤其是要加快石化行业的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吃透国家政策,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资合作,提高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条,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产业升级,扩展发展空间。同时,坚决淘汰落后的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二是认真抓好现代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农业是黄三角地区最大的优势,也是黄河三角洲特色产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点产业。要着力发展好粮食、蔬菜、果品、畜产品,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这就要求,一定要搞大规模的。不论是粮食、蔬菜、水果,还是畜产品、水产品,都要发展成规模、成批量、成优势、成市场、成龙头、成集散地,都要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做成精品、做成品牌。一定要搞现代化的。要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种养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现代化、优质化、精细化、系列化的大型联合加工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化、广覆盖的物流服务体系,把产品送到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送到大宾馆、大超市和连锁店,送到千家万户。一定要搞高水平的。所有的农产品都要做成绿色的、生态的、放心的、保健的,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经得起各种检测检验,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定要搞高效益的。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搞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促进循环利用,增进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认真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次经济危机之后,必然是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这是历史的规律。我们国家从去年开始,就研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温总理先后有三个讲话,提出要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和信息产业等七大新兴产业。省委、省政府提出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新医药、新装备具有良好的条件、独特的优势。新能源,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海浪能发电,这里都有条件。要建设全国最大的新能源示范基地。新装备,东营石油装备占全国总量的40%,引进海外高技术人才建设石油装备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走在了全国前面。潍柴动力的内燃发动机是世界有名的。在生物育种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如莱州的登海种业,是国家级玉米生物育种研发中心;乐陵希森集团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马铃薯研发示范基地。最近,高青县利用日本的和牛和山东的鲁西黄牛,成功繁育出高青黑牛,一头牛能卖6万元,今年要搞10万头黑牛规模养殖。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选准路线,选准产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培养、引进。一个好的人才,可能会引进一批人才,可能会搞出一个大型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大发展。
四是认真抓好县域经济的发展。大明省长反复强调这个问题。省里《实施意见》写了10个问题40条,其中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进程,下决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突出县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依托各类园区,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培植壮大一批带动作用大的大型企业,带动一大批专、精、特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产品、大产业,小资本、大聚集的新格局。下决心抓好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把农产品流通做活做大做强。抓好城镇建设和社区管理,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构建和谐新农村。
(六)打好招商引资的战役。一是注重对外宣传。用好黄三角这顶帽子,打好高效生态这张牌。省黄三角建设办公室最近刚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准备推出一部20分钟的“黄三角”宣传片,马上要进行航拍,月底制作完毕。还准备印制一本“黄三角”宣传画册。各个市县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二是注重资源开发型的大项目招商。围绕土地开发、围海造田、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引进投资过100亿、200亿,占地20万亩,30万亩的资源开发型的大项目。三是注重基础设施项目的招商。重点抓好港口、道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和煤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能源设施以及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城市公用设施的招商引资。四是注重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转变招商观念、招商方式,由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转变,由政策招商向环境招商转变,由行政招商向市场招商转变,由引资向引智转变,积极利用BT、BOT、融资租赁等方式。注重引进人才和战略性投资者,引进更多的服务业项目,特别是服务业外包项目。
(七)打好生态建设的战役。一是强化生态优先的意识。国家批复这么多发展规划,第一个带“高效生态”的就是黄河三角洲。坚持生态优先,就是当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遇到矛盾的时候,优先考虑生态环境,要绷紧这根弦,千万避免上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二是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千万不要碰“高压电”。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规划》,弄清哪些区域是需要核心保护的,哪些项目是绝对不能建设的。《规划》中提出的核心保护区,即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海岸线自然保护带,绝对不允许搞建设。三是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主要是抓好沿海防护林工程和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城乡绿化。四是抓好环境保护。强化法律意识、纪律观念、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加快环保设施建设,搞好垃圾、污水、大气治理,确保环保达标,确保生态改善。
(八)打好改革创新的战役。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黄河三角洲建设千头万绪,任务艰巨,最重要的是扎实推进改革创新。要在土地管理、财税金融、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特别是在土地和金融方面,必须要有大的动作。在土地改革创新方面,我们争取尽快与国土资源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土地开发整理方式,对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动态管理,为各市县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要广开融资渠道,搞活融资方式,利用新的融资工具。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各个市县、各个园区都要抓紧建立自己的融资平台。要注重运用BT、BOT、融资租赁等现代融资方法。同时,要搞好行政管理体制、财税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特别要坚定不移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这也是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