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及时上好疫情教育网课

及时上好疫情教育网课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很多问题,特别是大众在公共卫生知识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如何在教育中补足这个短板,如何把灾难当教材,让全国的大中小学生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也提到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不过从现实操作看,大部分学生网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还是学科知识,而很多学校对“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要求的理解,也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做好个人防护,如出门戴口罩等。对于两部门提出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普遍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不少学校也不知道怎么给学生这方面的教育。

虽然每个学生都是疫情防控的亲历者,也可以说是在向现实学习,但是,疫情防控的各方面信息极为混杂,怎样让学生学会识别、分析信息,理性思考、认识社会,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与此同时,教育学生不仅是要管一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底蕴。因此,不仅要告诉学生防控疫情的知识,更要用好疫情防控中的“活生生案例”,让教育“入脑”“入心”。

笔者认为,当前最切实可行的途径是,国家有关部门,如教育部、卫健委、科技部能携手,组织权威专家学者给全国学生共同打造一门“通识类”网课(当然,可以进一步分小学生版、中学生版、大学生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防控疫情中的热点问题,用案例教学法,给学生讲解防控疫情中的个人卫生习惯、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管理、社会治理等学生关注的内容。在目前“停课不停学”的安排下,这既方便操作,又能最大程度避免疫情防控教育流于概念化、形式化,还能解决一些教师和家长能力不足的问题。(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