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句融合中英文的热词“city不city”在网络上火了,不少网友都在视频中用起这种说法,以此展现中国的繁荣景象。有网友注意到,这个网络热词最早是由美国在华博主“保保熊”在一段视频中使用的。
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博主称“感到很意外”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创造出“city不city”的博主“保保熊”中文名叫艾保罗,曾在上海留学,如今已在中国生活多年。近日,艾保罗接受了北青报记者的独家采访,讲述了其发明“city不city”背后的故事。
北青报:第一次说出“city不city”是在哪个视频?
艾保罗:我妹妹今年博士毕业,5月底到上海来找我玩。之前我注意到,很多网友会好奇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所以在妹妹来上海前,我就想拍一些她在中国的视频,从她的视角来看看中国的特色。她来的第二天,我们一起到上海外滩拍视频,当时我们一共拍了三次,把最好的部分融合在一个视频里。这个视频里提到了“好city啊”,视频发布后有这么大的反响,让我们也感到很意外。
之后,我们来到长城参观,在这个视频第一次使用了“city不city”的说法。拍视频时我们已经爬了两个多小时的长城,当天很热,我们一共拍了5次,后来发现还晒伤了。
北青报:在你看来,“city不city”是什么意思呢?
艾保罗:对我来说,让人有精神、感到刺激或兴奋的就可以称作“city”,不只是本意“城市”。“city不city”可以延展到很多事情上,比如和好朋友一起玩,和家人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等,都可以感到很“city”。甚至人不在城市,只要感到兴奋,就可以是很“city”的感觉。
有不会中文的亲戚小孩吃巧克力时也说“好city啊”
北青报:你是如何发现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上火了的呢?
艾保罗:我发现一些明星也在视频中使用这个词了,这时候我才觉得真的是火了。尤其是我刷到好几个《甄嬛传》的演员都在模仿、使用这个词。我还发现有些企业在宣传自家产品或活动时,也会说产品“city不city”,活动“city不city”。
看到我创造的词“出圈”了,我也觉得很有趣。实际上,我一些在海外的亲友也刷到了“city不city”的视频。他们听不懂中文,但根据单词明白了大概意思,也觉得很上头。我亲戚家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孩,从来没说过中文,有一次和家人在外面旅游,吃巧克力的时候也忽然说了一句“好city啊”。
北青报:最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也提到了“city不city”这个网络热词,你了解到这个事情了吗?
艾保罗:是的,我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我觉得这个词也是对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肯定。
北青报:你觉得“city不city”爆火的原因是什么呢?
艾保罗:首先我觉得我妹妹有很大的贡献,在视频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她了。后来我也分析过,觉得还有一个原因是“city不city”这个发音节奏很上头。似乎无论什么语言背景的人,都会觉得好听。
两天要说200多次city也希望能休息一下
北青报:“city不city”火了之后,你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艾保罗:最近我在路上被路人认出来好几次,还有人会找我合影,我也觉得很好玩。
我很高兴大家喜欢“city不city”这个词,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但现在找我来说“city不city”的人太多了,我和朋友聊天时会先提醒,不要用“city”这个词。上周末我参加一个活动,两天时间说了200多次“city”,我也想休息一下。
北青报:很多中国网友都觉得你的中文很流利,你是如何想到学习中文的?
艾保罗:2011年,我在美国读本科的时候开始系统地学习中文,那时候亚洲文化在美国很受欢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让我感受到了有特色的中国文化。但对我们来说,中文是一门很难的语言,我认为学中文就好像在同时学“听”“说”“读”“写”4种语言,有些词我能说但不会写,有些词我读得懂但不会说。对我们外国人而言,有些字有很多同音字,如果一个字听不懂,可能整个词语都完全听不懂。但我常常会说一句话:“中文一直给我‘开门’,我也愿意穿过门去探索。”
来中国读书之后,我一直居住在上海。我很享受当下,也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