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过一个“钝感力”的概念,即面对外界的挫折,人要有一种迟钝的力量。他认为,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所谓“钝感力”,是指迟钝的能力。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在现代社会生存的智慧。
迟钝一点,让自己的心变得粗糙一点儿,能够承受各种锻炼和痛苦,这样才能让自己多一些积累。从而保持信念,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
那些有内心“钝感力”的人,往往更容易过好自己的生活。
拥有钝感力的人对于失败并不会太在乎,也不会在乎别人的评价,即使目标暂时受挫,仍能信心满满地坚持下去。
那些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或是生活比较美满的人,基本上都拥有这种钝感力。
当我们具备不为失败而动摇的钝感力,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1
拥有钝感力的人,不在乎失败,更成功。
拥有钝感力的人,面对困境和失败不轻易被击垮,对小事情小细节能豁达包容。
一个人一辈子不能总是成功,也不会老是失败;人生长途,必有崎岖。
成败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没有蹒跚学步和跌跌撞撞,就没有直立行走和随风奔跑。没有失败的痛苦磨砺,又哪有成功的资本理由?
一件事成功了固然可喜可贺,但最值得回味和不能忘却的还是曾经为此艰难奋斗的过程;失败了也不必怨天尤人,应该保持值得期许的乐观。
一蹴而就,马到成功,旗开得胜,那不是奇迹或偶然,就是传说或梦想。
一败涂地,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固然令人扼腕长叹,但百折不挠,绝处逢生,东山再起,又何尝不让人喜出望外?
有时成功不是赢了他人,而是战胜了自我;而失败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放弃了自我。
人们总是难以正确地看待成败,成功了难免沾沾自喜,满于现状;失败了又兀自伤悲,自暴自弃。
其实,成功与失败并不对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就是由失败组成的,或者是在失败中孕育的,故有“失败乃成功之母”之说,但不是所有成功都必须经历失败,也不是所有失败必然孕育成功。
有时候成功与失败更类似卵生,一起出世,共同生长,仿佛一枚磁石的正反两级,相生相克,互为存在,也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相仿,角度不同,认知各异。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
“明智的人决不坐下来为失败而哀嚎,他们一定乐观地寻找办法来加以挽救。”
我们都有失败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能不能有自己站起来的勇气。
对于失败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你是哪种人。
把失败看成人生的阴霾或者灭顶之灾,一遇见挫折,心里的所有梦想就都一下子幻灭了的这种人,只能是平庸之辈。
而那些对失败毫无恐惧,怀着斗志与激情与痛苦对抗,并从一次次的痛苦体验中学习如何重新爬起的人,才最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特别难熬的阶段,或长或短,让你感到绝望,看不到光。可是,沉溺于抱怨、苦恼是没有用的,难过痛苦更加无济于事,倒不如收拾收拾心情,抖擞抖擞精神,昂首挺胸去面对,也许一切就会柳暗花明。
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其实也曾躲在角落里哭过很多次,那些看起来过得春风得意的人,其实也是无数次跌倒后又奋力站起来的。
还有更多的人,他们尚未成功,尚未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和你一样疲惫不堪,但却从来都没想过轻易放弃。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付出一定代价,也都会有所获得,有时候失败的收益甚至更多,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重大发明或发现,看似偶然,实则经历反复试验,多次失败,才柳暗花明,夙愿得偿。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被一场大火无情地烧为灰烬,经济损失超过了200万美金。那晚,所有人都看到了,在无情的大火中,爱迪生一生的心血灰飞烟灭了。
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尔斯找到了父亲,他看到父亲正平静地看着火光,面对着废墟说,“感谢上帝,给了我从头再来的机会。灾难有灾难的价值,要不是这场大火,以前的谬误,怎能被烧得一干二净呢?”
大火后第三个星期爱迪生发明了第一部留声机!
很多人钝感力可以从失败中来获得,幸福也常常在经历痛苦才能更深切的感到。
肯德基创始人山德士曾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
不放弃,坦然地面对1009次失败,直至1010次的成功。
若想拥有成功,必然要经历一番苦难,在失败的逆境中,我们更能体会到真正的成长。
坚持自己的志向,别在乎失败的自己,便是真正强大的自己。
没有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成功也未必是永久保持的。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一次失败而从此一蹶不振,丧失斗志。
拥有钝感力的人,不会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们目标明确,即使遭受非议,也仍然坚持走下去。
比尔盖茨也曾说:“在你没有成功之前,请不要在意你的自尊。”
这并非是抛弃自尊自立,是拥有钝感力。
做人,不妨让自己的心“迟钝”一点 ,“粗糙”一点,这样才能轻装上阵,快步前行。
2
拥有钝感力的人,能理性看待别人的评价,活得更好。
生活中,很多人都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常在意身边的风言风语,被无关紧要的事左右我们的情绪。
我们喜欢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和别人做一番比较,拿别人的标准来折磨自己,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自己被别人孤立,每天都让自己活得很累。
看到过一句话:“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不论是冷是热,只要温度适合自己就好;生活有时又是万千口味,酸甜苦辣咸涩鲜,只要口感适合自己就好。”
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不必在乎别人的目光,别活给别人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让自己开心才最重要。
人活一世,别人再重要,也远没有你自己重要。别人永远是你生活的旁观者,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生活的掌舵者。
世上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酸甜苦辣咸,只有吃到嘴里的那个人才知道。
不要太过于去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你的尺度不是别人的尺度,别人的看法不代表你的观点,别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你的生活。
别太在乎别人的评价,懂你的,不用解释,不懂你的,解释也没用。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智慧。只要不涉及原则对错,别人说什么听听就好。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又何必为了别人委屈自己。
当你不在乎他人的眼光,爱你所爱,行你所想,你的生活才会有无限可能。
好的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你大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和期许,活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被他人的言语包围是生命的常态。
我们总是一路走着走着,把自己困守在安全区里,只追求不被“说闲话”,小心翼翼地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唯独辜负了自己。
与其这样,倒不如面对风凉话,不理;面对看不起,不信;面对不理解,不在乎;面对嘲讽,不听。
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彻底摆脱人言,这样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毕竟,只有你才能负责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英雄主义叫,做自己的主人。
你的人生,从来就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人们常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都没有改变别人的能力,但却可以决定自己的态度。想被所有人喜欢几乎是不可能的。若要八面玲珑,就会放弃自我。想取悦所有人,必定会身心俱疲。想讨好所有人,也一定不会被所有人深爱。
为别人而活,很累,也很愚蠢。
看过一个小故事:
有位老父亲和儿子赶着一头驴去附近的集市,打算将驴卖掉。
半路上,几个妇女对这父子二人指指点点,其中一个高声说道,你们看这两个人太傻了吧,竟然放着驴不骑,傻乎乎地自己走路。
父亲听到后,便让儿子骑上了驴。
走了没多远,又有一群人对他们投来异样的目光,一位大爷说道,你们看这孩子,太不孝顺了,竟然自己骑着驴,却让老子走路。
父亲一听,考虑到儿子的名声,便让他下来,自己骑到了驴的背上。
不料,刚走没几步,路边又有人说话了,你们快来看呐,这男人也太自私了吧,自己舒舒服服地骑着驴,却让孩子在地上走,哪有这样的。
父亲听到后,只好叫儿子也坐上来。
快到集市的时候,有人指着父子二人说道,这俩人太狠心了,两个人骑着一头驴,也不怕把驴给累死,这驴真是太可怜了。
父亲听到后,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索性将驴绑起来,父子俩找了一根圆木棍,抬着驴子向集市走去。
经过一座独木桥的时候,驴因为被绑着不舒服,挣扎了几下,结果掉到河里被水给冲走了。
生活中,不管你做什么,总会有人对你不满意;
如果一个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自己没有主见和立场的话,那么往往就会活得很累。
日本电视剧《凪的新生活》讲述的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女主大岛凪的故事。
她会在同事疏忽造成错误时不忍对方请求主动承担责任。准备好午餐还会不忍拒绝同事的邀请一起吃饭。拍照即使自己的样子没拍好也不忍拒绝同事发到朋友圈。
天天绷着神经努力不让别人不开心,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的她即使将自己低到尘埃,最终换来的是没有一个人把她放在眼里。
帮同事加班却被同事背后吐槽坚决不要成为她那样的人,拿她节约时间正好。
怕被冷落,被忽略,被嫌弃,也害怕别人的嘲讽。
于是,想花光平生所有的力气去扼制住别人的喉舌,时常徘徊在自身的感觉和别人的看法之中。
为了取悦别人,把“自己”狠狠地摔在地上,自顾自地先踩了起来,那些独有的个性,像雕琢玉器一般被自己数次打磨得丝毫不见痕迹。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活成了自己期待中的模样,而是活成了别人想要看到的样子。
很多人总是有太多的顾虑和牵绊,这个要考虑,那个要顾及,很难做到遵循自己的内心。
太过于在意别人看法的心理,正是很多人感到心累、痛苦、压抑的源头。
你不一定要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人活着,经营好自己最重要。
若太在意身外之事就会怠慢了自己,反之才是爱自己。
所以真的,没必要去迎合别人,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做自己就好,接纳自己,取悦自己,已是完美。
林语堂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如果完全按照别人的标准去生活,你会发现,你都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因为无论你怎么做,总是有人不满意。”
生活不过是自己取悦自己的过程,记住,别活给别人看,因为总会有人不满意,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让自己满意才最重要。
人生路上,很多时候真的没必要太过于在意别人怎么看你。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说到底,就是缺乏钝感力,往往活得很累。
面对生活,缺乏钝感力的人,一旦得不到外界的认可,通常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选择放弃,放弃最初的目标、放弃自己的坚持,会变得颓废,最终自暴自弃。
而有钝感力的人,往往不在意别人的评价,选择坚持。
对坏的事情不耿耿于怀,能迅速忘记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这种心灵上的正面钝感力,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
渡边淳一就有很强的钝感力。
遭遇退稿后,他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一直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不在意编辑对他的评价,认为编辑看不到他的才华。
钝感力让他不屈不挠,也让他坚持不懈,让他的才能在文学之路上开花结果,促使他走出一片辉煌。
那些活得好的人,并非有多么聪明,只是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比较“迟钝”,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权力的游戏》里有句话: “狮子从不在意绵羊的看法。 ”
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你在意的东西,真的没有那么多。
能伤害你的,都是你在意的;能成就你的,从来只有你自己。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没人能替我们经历、感受,所以,不应该为了别人的看法而活。
以平常心看世事,用钝感力过生活,不管别人怎么说,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你弱小的时候,不管怎么做都有人会看不顺眼,认为这不好,那不对,但当你强大了,顺耳的声音就会多起来。
你若不屑一顾,就能云淡风轻,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