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③|“伤不起”的糖尿病足,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审核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 殷敏毅

科普文:

1、成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管护师。

2、王妍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管护师。

科普图:沈萌,上海市震旦职业学院 22级护理6班,护理专业学生

公益科普支持: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组织被破坏的一种病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全球每8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丧生,每30秒就有1名糖尿病足患者被截肢。

老李今年84岁,耄耋之年的他家里四世同堂,本应幸福地安享晚年的他却因为脚上的一个小口子,差点导致截肢。原来,老李患糖尿病已经三十多年,平时吃药也不规律,血糖好的时候经常忘了吃药,体检时候血糖上去了又再吃上。

半个多月前自己修剪脚指甲的时候,不小心剪破了个小口子,不太痛就没在意,没想到这口子越来越大,抹了点药膏没什么用,伤口逐渐发黑,最近几天还流脓,发出阵阵臭味。这可急坏了家里的小辈,赶忙把老李送到了医院。经过了血管外科医生的初步诊治,老李这是糖尿病足坏疽,而且已经出现了严重感染,如果再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可能需要通过截肢才能控制和阻止感染的扩散,保住性命。

尽管糖尿病会增加截肢的风险,但通过正确预防和治疗可使半数以上的患者避免截肢。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

糖尿病足临床上主要分为神经病变表现和下肢缺血表现两种。

神经病变表现患者会出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等症状,同时出现足部皮肤袜套样改变,行走时有脚踩棉絮感等症状。

下肢缺血表现患者则多表现为皮肤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色素沉着,皮温下降,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情况。患者往往会因为腿疼走走停停,走一段时间就需要停下休息一会才能继续行走,即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

随着病变进展,患者还会出现静息痛,即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疼痛,夜晚尤其严重。部分严重患者还会出现肢体感染,即趾端出现坏疽、足跟等关节受压部位出现溃疡等。

糖尿病足患者应如何进行有效治疗

1.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

这是有效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者通常只关注自己的血糖,其实血压和血脂也同样不容忽视。这三者如果不好好加以控制,都会使血管发生病变,加重糖尿病足。

2.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足部缺血缺氧,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也会影响我们身体的正常代谢,因此要戒烟,同时减少二手烟的吸入。

3.保持适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规律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还可以改善腿部血液的循环,降低足部皮肤溃疡的发病率。

4.药物治疗

当患者出现下肢有麻木、刺痛、皮温改变时,就应该引起重视,除了做好以上的三点之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口服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扩血管药物(如西洛他唑)、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抗凝血药物(如利伐沙班)等。如足部破溃也可以通过清创换药进行治疗。

5.手术治疗

当缺血程度严重,全身药物治疗不理想,可采用手术方法重新建立血管里的血流,介入微创治疗已经非常成熟,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的特点。

若足部溃疡感染严重,出现无法逆转的坏死、坏疽、大面积肢体坏死和严重感染,且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后,就必须要尽早的进行截肢处理。

糖尿病足患者在家更应做好护理

1、消毒干净讲卫生

糖尿病足患者注意足部的卫生,尤其每天按时洗脚,可定期使用酒精等进行足部的消毒,特别是有真菌感染时,可使用杀灭真菌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2、无破无胀无溃烂

糖尿病足患者还应该注意每天检查足部,看一下足部有无损伤、肿胀、破溃等症状发生。尤其发生了破溃之后,及时就诊进行伤口换药治疗。

3、剪趾甲防破皮

糖尿病足患者应适时修剪趾甲,避免去公共场所修脚。修剪时要注意防止损伤皮肤,如果造成破溃,应立即消毒换药,否则很有可能因此发展成足部溃疡。

4、注意防烫和冻伤

糖尿病足患者日常活动中需要预防外伤,足部注意保暖,温度适宜,防止烫伤;并注意防止皮肤干燥,天冷时需格外注意防止冻伤。

5、鞋袜合脚要保健

糖尿病足患者应选择全棉透气、大小适宜的鞋袜,鞋袜要保持干燥干净。及时清洗,可以更好地保护双足。

6、及时就医要检查

糖尿病足患者应经常到医院检查自己的足部健康,了解自己的双足状态,神经、血管是否发生了病变,从疾病的早期就做好足部的预防及护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