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新娘到女诸葛 西凉皇后逆袭记从敦煌说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美丽且有才干的女政治家屈指可数,而十六国时期,西凉昭武皇后尹夫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原标题:【奔流文化·闲谭】西凉皇后尹夫人的传奇人生①公元四世纪末的敦煌之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美丽且有才干的女政治家屈指可数,而十六国时期,西凉昭武皇后尹夫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今在武威,仍然有一处与她有关的古迹——尹夫人台,唐时,高祖李渊在尹夫人台修建了皇家寺院尹台寺,用以纪念先祖,供世人敬仰与追思。

今日尹台寺

今日尹台寺

尹夫人台最早曾是东汉大将窦融的点将台,故称“窦融台”。而到十六国时期,西凉昭武皇后尹夫人在此居住十七年,为其增添了一抹女性的温婉色彩。这里承载了她半生的跌宕起伏的命运,故民间亦称此地为“皇娘娘台”。

尹台寺内景

尹台寺内景

尹夫人是历史上一位真正的大女主,1600多年前,她以风骨为笔,在乱世河西写下惊心动魄的人生传奇。

1

史书翻回公元4世纪末,当时正值十六国乱世,河西处于五凉时代的后凉末期,建康太守(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段业在张掖自立门户,建立北凉。

此时的敦煌,文武全才的李暠已颇有声名,他自称飞将军李广之后,胸怀大志。

将门血脉,天赋初显,李暠自小饱读诗书,雅量高致。他性格沉静内敛,恰似一泓深邃湖水,波澜不惊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加之为人宽厚谦和,以仁者之心待人接物,赢得了众人的敬仰与爱戴。

后世传说李暠“身丈二,膊阔四围,豹头虎眼,每餐储粮一斗,蒸豚二肘,酒量如沧海,力能拔山,气盖世,戏剑钺200斤如举一羽”,真若此,这不是西楚霸王再世吗?

然而李暠并非一个赳赳武夫,他眉间隐江山秀气,胸中罗锦绣文章。他日夜苦读,通涉经史,且擅长文辞,其学识与才华如璀璨明珠,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

李暠中年丧妻,沉痛之余,他写下祭文《妇辛氏诔》,文辞哀婉忧伤,广为流传,然而时隔不久,他却向扶风人马元正的遗孀尹夫人行了纳彩之礼,尹夫人本是天水郡尹文之女,后来随父亲移居姑臧(今武威)。她自小聪慧可爱、颇喜诗书,到了豆蔻及笄的年龄,她常常自比汉之班昭、晋之左芬这样的才女。集美貌、才华于一身的尹夫人,她的美名流传在陇西山水之间,成为当时许多男子渴慕的对象。

心比天高的尹夫人,曾许下非公侯不嫁的誓言,可惜世道混乱,贪婪的野心家到处都有,能担当的真英雄实在难寻。

最后,尹夫人嫁给了陇西望族的马元正,此人本也是翩翩佳公子,两人的婚后生活倒也是琴瑟和鸣,鹣鲽情深,但天有不测风云,马元正因病英年早逝,只留下尹夫人孤苦一人。

或许是李暠身上迸发出来的光彩暗合了少女时光中对于“英雄”的期许,纵使尹夫人心如枯井,心中却已泛起丝丝涟漪……

尹夫人画像

尹夫人画像

尹夫人颔首同意了这门亲事。这在当时的敦煌引起了不小轰动。

两个失偶的人二婚“搭伙过日子”,他们能相守白头吗?也许再次牵手,并不是将就,而是一起修炼人生下半场的勇气。

两人的婚姻不是简单的补位,而是彼此要成为爱侣、知己、亲人,他们之后携手在河西缔造了一段短暂却耀眼的西凉盛世景象,这是不是一种极致的浪漫?

2

李暠和尹夫人对于人生的第二段婚姻,自然都很满意。

只是两人成婚后,李暠被尹夫人冷落,足足过了三年的单身日子,有何缘故?

原来尹夫人心中有一个坎,她认为马元正坟土未干,自己就匆匆再婚,强烈的内疚感让她决意为先夫守志三年,这直接把李暠晾在了一边。

其间,尹夫人拒绝与李暠同床共枕,拒绝和李暠说话,无论李暠如何取悦或生气,她都一个表情:冷若冰霜,被人称为“哑巴新娘”。

三年守志期过后,尹夫人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对李暠倍加呵护,举案齐眉,礼无不周,对他前妻辛氏的孩子,更是恩过己出。

对旧人有义,对新人有情,这便是尹夫人!

正将他们沉浸在甜蜜的婚后生活中,李暠在河西的声名,几乎给他招来杀身之祸。

最初北凉君主段业听闻李暠有干才,便委任他做了效谷(今瓜州县境内)县令。

敦煌太守孟敏身故,敦煌和沙州的世家大族、当地官员认为李暠性情温和坚毅,能够施行仁政,不待段业任命,就推举李暠担任宁朔将军、敦煌太守。虽然事后被段业认可,但从此对李暠有了猜忌之心。

右卫将军索嗣,尽管之前和李暠素来交好,但此时选择出卖挚友,向段业进谗言说,李暠绝不能留在敦煌,任由其发展势力,他日必反。

于是段业便派索嗣接替李暠任敦煌太守。

索嗣率领五百骑兵前往敦煌任职,离敦煌城二十里地时通知李暠迎接自己。

李暠疑虑重重,正欲出城。“索嗣兵临城下,其心叵测。”新婚的尹夫人从屏风后走出,声音如玉石相击,“不若佯装出迎,设伏除之。”

这个提议让李暠虎躯一震,他依计而行。索嗣在敦煌城门外遭遇伏击,仓皇败走。段业为了安抚李暠,反诛索嗣。

历史在这里拐了个弯——若没有尹夫人设下奇计,或许便没有后来的西凉建立。

公元400年,北凉晋昌太守唐瑶和敦煌豪族共同推举李暠为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

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李暠不再推辞,随即登坛告天,西凉政权在乱世烽烟中诞生。

对于尹夫人的智慧,李暠感叹说:“得卿相伴,非止得王嫱西施,实得一女诸葛也!”

3

李暠建立西凉,旋即立尹夫人为王后,让她共同参与西凉国政。这个场景,恰似后世的唐高宗李治和她的皇后武则天一起临朝,被宫中称为“二圣”。

当时在西凉,流传着一个民谚:“李尹王敦煌”,百姓尊称她为尹夫人,后世说到西凉,也称李尹政权,这既是历史的实情,也是对尹夫人的政治智慧的由衷赞美。

尹夫人劝李暠奉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为正统,奉表称臣,并提出了“兴儒重农”的富国强兵的国策。

在她的建议下,李暠在敦煌南门外修筑厅堂,名曰“靖堂”,作为议论朝政、检阅武事、听取收集各方意见的地方。同时,西凉还在敦煌修建泮宫,设立县学、州学和医学,广招学生500余人,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使得当时敦煌地区学风大盛,成为西陲边疆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传播中心。

西凉疆域图

西凉疆域图

尹夫人又敦促李暠设置武威、武兴、张掖三个侨置郡,安置江淮和中州的流民。他召集外逃的百姓,返回故里,从事农桑。他亲自深入到农村劝导农民种好庄稼,使“百姓蒙赖”。他又把军队开到阳关、玉门关一带屯田,采取“寓兵于农”的措施,“广田积谷,为东伐之资”。积极为统一河西走廊作物质准备。

在家庭方面,更让人称道的是尹夫人对李暠前妻子女的呵护——视若己出,恩逾亲生。当李暠为子嗣教育忧心时,尹夫人亲手抄录《女诫》与《汉书》,在烛光下教导孩子们:“乱世中,惟学问与德行不可夺。”

在敦煌发现的唐人写本《敦煌廿咏》里,就有歌颂李尹治理凉州的史实:“昔时兴圣帝,遗庙在敦煌。叱咤雄千古,英威镇一方。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旁。晋史传韬略,留名播五凉。”

李暠和尹夫人携手治理西凉的18年里,西凉“年谷频登,百姓乐业”,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安定的局面,势力远及西域,李暠因此被奉为兴圣皇帝。被房玄龄誉为“英姿杰出”“怀荒弭暴,开国化家”的一代人物。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刘小雷

(奔流新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