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兵分两路:瑞典尚未有结果;北京先传好消息,王毅用3个词划线

中美在瑞典进行的第3轮经贸谈判进展颇为缓慢,好不容易对外透露基本共识,美财长又给支支吾吾的表示一切要看总统的意思。那么刚刚回国的特朗普,究竟对中美关系有怎样的盘算呢?或许,中美另一支队伍在北京的交谈,能对特朗普接下来的决策提供给某些参考信息,王毅外长用3个词表述中美关系的新情况,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

据外交部消息显示,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进行会晤,期间王毅外长表示不应搞单边霸道,多做一些有利于两国与世界饿的“大事、实事、好事”。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在中方措辞中,明显是希望中美关系的进展不仅仅停留在“企跌回稳”,更希望双方能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中美合作的积极性与正向性。

对比瑞典谈判,美代表团赴华并得到王毅外长的积极回应,可能更让特朗普感到兴奋,是个难得的好消息。

特朗普上任以来,对内大刀阔斧的动作一点也不亚于对全球发动的关税战,无论是在裁撤民主党所遗留的“深层政府”,还是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都将根深于美国却发家在全球的国际资本都深深得罪了。

比如中美关税战开打时,波音对华出口业务遭遇史无前例的滑铁卢,已经飞往苏州进行喷漆改装的两架飞机,又无奈返美。再或者,受关税影响,苹果公司只能快速调整供应链,从印度调回零部件加班加点的组装等等。

在美国的全球资本集团混乱,一方面是由于其经济网络遍布全球,牵一发而动全身;另一方面则是特朗普的突发奇想,往往会打人个措手不及。

在全球市场中,最让美国资本不愿放弃的便是中国。中国不仅是全世界工业产业链最完善的国家,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消费市场,因此像美国波音、通用这些军工巨头,即便想配合美政府在涉台问题上操弄,也只敢用八竿子打不着几个皮包小公司竞标,生怕被中国反制所牵累。

如果中方真的摆出要同美国决裂态度,那么最先着急的一定是这些美企,而他们除了会转头施压特朗普之外,也别无他法。

眼下,中美关系肉眼可见的有“破冰”迹象,中美外长在马来西亚的会晤和第3轮经贸谈判,充分证明了中方深化改开的路线不会产生偏移与动摇,中国依旧是外企可以放心深耕的沃土与合作共赢的发展伙伴。

从特朗普的利益而言,更多的美企可以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发展是件好事,不仅能有效减缓自身的政治压力,还可以稳定中美关系。所以在北京率先放出的通报,要比瑞典悬而未决的谈判结果,更有积极意义。

同时,中方释放出的积极信号,也直接作用于瑞典谈判的结果,让双方能就新的结果往前再迈上更高的台阶。

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遇见一位重商主义的总统,其实打交道的方式很简单,尽管口头上搞各种“泛安全化”,搞针对歧视的政策,但本质上这种利己主义是短视的。用眼下的“大事、实事、好事”换取中国更长远的战略利益,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种双赢策略,更是中美实现攻守易形的客观写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