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完美的旅行
西北师大二附中九年级三班 李夏西
二0二0年五月一日,父亲在朋友圈发表诗作《车过天水》:“青丝妆成二毛发,二十年来初还家。秦州父兄未及问,隔窗抚迹泛泪花。”二十年前,他离开天水,此后就没有回来过。此日是有其他事项,转车路过天水。七月三十号,当我们的包车“依维柯”载着全家大小十口人行驶在羲皇大道上的时候,我确信,父亲这是要圆他的归乡梦,也是给我们大家一次难得的集体旅行的机会。
麦积山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但已经能感受到它的造型别致,气势宏伟。“依维柯”就在它和麦积镇之间宽阔、平坦且整洁的大道上驶过。顺着谷道行进,绿色便扑面而来,两山树木茂密,郁郁葱葱,野花遍野,星星点点。空气湿润,甜美,山色苍翠,碧绿。“依维柯”如同是在碧波荡漾的湖上游弋,我们简直是“车在锦上行,人在画中游”了。
我们先到仙人崖。仙人湖上碧水青青,涟漪随风阵阵。由于疫情原因,湖上舟船没有运营。我们品尝了湖边小吃店的“呱呱”、凉粉、浆水粉鱼。吃罢,众人从西面攀登仙人崖,先至南崖再到东崖下山。山并不高,道路修筑得也安全,但确实有几处堪称悬险。“天下名山僧占多”,这里亦然,好像以道观居多。途中最有趣的,是道旁凡是有横向缝隙的地方,都有棍棒树枝支护。大缝隙大支护,小缝隙小支护,最小者以草秆支护。仿佛整座山,都是由这大大小小的支护撑起来的,很显然这是人工之力,也有宗教信仰的含义,所谓尽一臂之力,所谓护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其功甚伟,遍布山野。大家都为之感叹。
随后我们去了净土寺。站在净土寺的大雄宝殿,举目四望,众多苍翠山峰如莲花瓣,如雄狮状,朝我们聚拢、俯首。父亲说此地四面闭合,苍翠环绕,远离俗世,冬暖夏凉,真是一个修养心性道法之宝地。整个建筑,楼观庙宇,鳞次栉比,巍峨高耸,满满当当,而这些都是主持师傅以十年之功修建完成,让人感叹人工之力可以胜天。
黄昏之时,我们到达了住宿地——街亭温泉村。我们住在一栋带花园的二层小别墅里,主人是父亲二十年前的朋友。吃罢丰盛的“农家乐”,我们沿着村子的主干道散步,这才发现这个村子全是大小别墅:或用来做客栈,或用来做农家乐,更有艺术家们,来此体验民风民情,读书思考创作。父亲说,二十年的变化可谓天地之别。
第二天, 我们去泡温泉。就在我们住宿地不远,前后排列着两家温泉。新建设的“街亭温泉”,号称亚洲第一。据介绍,有不同种类的温泉近两百种,汤池数百个。我们进到里面,感觉其巨大无边,各种奇思妙想,独特体验,让人感受非常。人生之乐,于斯为盛。中午,我们在温泉度假村的粤式餐厅用餐,又是足不移步而享受南国饮食之精致美味。
第三天, 我们去参观麦积山石窟。恰逢雨天,有一阵子甚至是倾盆大雨,然而我们并不十分狼狈。母亲她们先后给大家买了雨衣、雨帽、雨鞋等各种雨具。我们就在或稀疏或稠密的雨点、雨声、雨雾中,深刻感受“麦积烟雨”之胜境。
麦积石窟之行,是我们整个旅行的高潮。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个深深的遗憾。这天中午,我们刚下麦积山回到住宿地,姑姑、姑父的车就已经停在别墅门前。他们是来接表弟乐乐回家的。表弟因为有假期补课任务,按照老师要求,不得不提前结束旅行回家。姑姑和姑父也是第一次来麦积山景区。但由于时间紧,他们不能和我们一起游览,甚至不能自己去看看麦积石窟。他们急匆匆吃了饭,随即返回了。实际上,在整个旅行中,我也存在着时不时涌上心头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学习压力。我开学就上初中三年级了,而“中考”的压力是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的。
也正是这种情况,导致这次暑期旅行的遗憾和不完美。但是,仔细一想,这种不完美,不也是正常生活中的常态吗?唯其不完美,唯其存在遗憾,作为建设者也好,学生也好,才有了继续努力奋发前行的强大动力。
家,家乡,国家
成县第一中学高二九班 陈子怡
家
与我而言,四人一屋便为家。
父亲,言语虽少,父爱如山。
母亲,唠叨虽多,母爱似水。
弟弟,争吵不歇,手足情深。
我,为女为姊,平日里父母宠也好骂也罢,与兄弟吵也好闹也罢。爱之于我,不过细水长流,柴米油盐之间。
不大的小城,有一方天地是吾家。因此不管外面风雨多大,都心有一隅安宁依靠。长夜里一抹灯光洒向窗外,映在窗上的影子影影绰绰:我与弟弟在吵闹,母亲边唠叨边夹菜,父亲则忍无可忍呵斥一声:“赶紧吃饭!”
家乡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小城四季分明,幸能拥有北国的人情,南国的风土。
春,樱花初绽,暖阳柔草;夏,树荫蝉鸣,红莲满塘;秋,层林尽染,桂香袭人;冬,雪莹枝丫,梅点沉冬。
在小城生活了十几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虽然不如城市繁华,不如农村静雅,但自有一番风情说不清道不明。
我从未想过离开这里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会是什么感受,直到前不久看到一个毕业的学姐说:
“自此故乡无春秋,只有冬夏盼君留。”
离开后,才叫家乡。
国家
常言道,家、国、天下。
国家,中国人的国家有许多名字:中华,华夏……但对我们来说,我们脚踩的一寸土地,拂过的一缕清风,听闻的一声鸟鸣,目之所及皆为国家。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便能有幸选择家,亦选择国。生于乱世,则只能国在先,家为后。
2020年,中国人民先战疫,后抗洪。战疫,14亿人口,传染性病毒,一个似乎不可战胜的敌人。但祖国,从未放弃任何一个人!年迈的老人也好,新生的孩童也罢,无论是谁,众生平等。
我们在家度过艰难的寒冬,没有人追求一时的享乐。没有人贪图一时的自由,上下一心的华夏儿女自古如此,携手走过五千年的风风雨雨。
冬尽春至,暑往秋来。疫情的阴霾一点点散去,洪水的恶浪一寸寸退开。我们身后有一个永远的家,她的名字叫——中国!这里是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是炎黄子孙,是中华大地,是千万人流血流泪追寻的、梦寐以求的永世繁华!
生于世间,一个我,四口之家,万人之乡,千年古国,无悔生华夏!
姥姥家的小康之路
兰州市十九中教育集团下沟分校 七年级十三班 任嘉珊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那小康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小康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是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生活的追求。而我眼中的小康是出行乘坐高铁、地铁的便捷感受,是家乡脱贫致富后的新面貌,是家庭生活的日新月异……
秋天的暖阳携着淡淡的温情,正是这种温情,贯穿了整个城市。它穿过乡村民居,穿过徐徐吹来的微风,落到我的脚边,带我领略家乡的变化。
近年来,我姥姥家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体现在焕然一新的房屋,错落有序的民居。原先的乡村土路,车开上去总会扬起一阵风尘,惹得行人频频掩面咳嗽。现在土路变了模样,换上了沥青新装。道旁路边,山峁沟壑则栽上了树,变成了丛林,长满了高大挺拔的白杨。鸟儿开始将窠巢安在树的枝丫上,呼朋引伴地吸引更多的鸟儿在此处安家。
姥姥家在张掖,地处河西走廊,这里常年有着来自西北的沙尘,空气中总混着一股沙尘的味道。十几年前,大量化工厂又拔地而起,没日没夜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家乡的空气质量每况愈下。现在,化工厂都关停了,父老乡亲们栽种的杨树越来越多,环境在慢慢变好,空气也渐渐好了。现在回去,深吸一大口,便会闻到扑鼻而来的新鲜空气。妈妈说:“我小时候是在乡下,那时沙尘可大了。现在环境改善了,城乡差异越来越小,乡下孩子跟城里孩子差不多。” 这就是奔小康后妈妈家乡的变化。
妈妈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临泽小枣,以前,每年小枣成熟后卖不出去,枣农忙了一年根本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国家精准扶贫,为枣农搭建网络销售平台,枣农通过直播带货成功售卖临泽小枣,也让家乡的枣售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我们镇上每家每户都有了更多的收入,开上了轿车,住上了新房。村子里也有通过开农家乐、民宿走上小康之路的家庭。
小枣成熟的季节,家乡已经聚集了不少来自城里的游客。姥爷经常自豪地说,抖音上经常能刷到我们张掖、临泽小枣的视频。姥姥也说,平整的乡间道路、宽阔的活动广场与枣林一起,共同提升了张掖的“颜值”。
“一、二、三,茄子……”这是我们一家人在姥爷家楼房前的合照。我笑着,脑海里浮现出姥爷家相框里老照片:有姥爷三四十岁在名胜古迹前照的,有家人围在老房子前嬉笑的场景,有姥姥抱着我的温暖瞬间,还有家里的地,第一辆三轮车,以及前几年翻修的小院子……
从蜿蜒崎岖的土路到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从自行车到三轮车再到小轿车,从平房到楼房,这不就是姥姥家走向小康生活的足迹吗,不就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老百姓的小康之路吗?虽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祖辈们通过自己的勤劳,走在了小康致富的道路上,这就是我眼中的小康生活。
花木兰
甘肃成县一中高二九班 杨琪
“许多女英堆,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世世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
我小的时候,喜欢和爷爷一起坐在门口的桐树下爬在他的膝上,听爷爷唱豫剧,尤其是听他唱《花木兰》,当在他那略微沙哑的嗓音中,仿佛可以看到那个骑在枣红大马上,手持一把红缨枪英姿飒爽的甲胄女郎。
爷爷喜欢抱着我坐在桐树下讲过去的故事。有时他会泡一杯浓茶一边给我打着扇,一边讲述着史书上第一位女将妇好的故事;有时他也会与我在窗边听雨之时,一边摸着我的脑袋一边给我讲穆桂英的故事。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心中有孝义有担当的飒爽女郎花木兰。从爷爷的讲述中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古代对女子没有过分的苛责,直到一个夜晚我和爷爷在一起数星星时,我将我的疑惑讲了出来……
爷爷不急不徐地说道“妞妞呀,很多时候看事情不能只看一个方面,古代其实对女孩子呀,有很多的不公……”就这样我坐在爷爷的膝头,听着爷爷讲了好多当时社会对女子的不公,比如女孩子不能抛头露面,不能进入学堂上学读书……我也才知道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之中,女子想要拥有一席之地是多么的困难,也就更加感叹那些巾帼英雄的不易。而我所身处于这个时代是多么的幸运,男女平等,无论是谁都可以享受国家的教育,都能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女子也都不会被束缚,能够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能为强国梦做出不弱于男儿的贡献——
挑战生命禁区,献身世界屋脊水电事业的杰出女性赵秀玲、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突破的国家短道速滑队的杨扬、为中国首次赢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屠呦劝……正是因为这个时代才让这些胸怀大志的女性可以大展身手,实现她们的报国情与强国志。
在现在这个时代,“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