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抗“疫”·你的背影⑪ 关于现在与未来,这是8位地产人的内心独白
编者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牵动全球华人之心。凤凰网房产特别策划《地产战“疫”·你的背影》,记录非常时期、非常之疫那些感动你我的人和事,向身处前线的同胞送去温暖与力量。第11期:关于现在与未来,聆听8位地产人的内心独白。
文明像一场五千年的狂奔,不断的进步推动着更快的进步,无数的奇迹催生出更大的奇迹,人类似乎拥有了神一般的力量……但最后发现,真正的力量在时间手里,留下脚印比创造世界更难,在这文明的尽头,他们也只能做远古的婴儿时代做过的事。把字刻在石头上。
——刘慈欣《死神永生》
2020年注定是不一样的一年,开年武汉疫情给这个料峭寒冬又添加了几分寒冷。
内地股市延期开市,上证指数开盘毫无悬念下挫,A股市场一片“飘绿”。不过港股市场物业股逆势上扬,让所有地产人在萎靡之中看到一丝希望。
从疫情发展而来,一方面房企出钱出力抗击疫情,贡献微薄之力;另一方面,众多房企公布延期复工、关停售楼处等相关举措,用实际行动为国“护盘”。
2月3日,央行投放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力保开市首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苏州、北京等城市发布支持中小企业措施,保融资,缓社保,减税费,为企业减负。
经过疫情的洗礼,关于行业前景、城市发展、自身未来,目前现状,业内人士又会有何种所思所想?风财讯对话诸多业内从业人员,聆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
庆幸的是,很多企业在疫情面前仍然保持乐观,纵然前路迷茫,依旧心存希望。
以下为风财讯根据采访整理而成,希望通过最朴素的文字,还原他们的内心独白。
1
前top30房企城市营销总 坐标:武汉
业绩是一方面,最担忧的是人们购房价值观会重构
身在武汉这座城市,与这座城市一起经历这场史无前例的疫病,这种感受远比其他城市的人强烈。我们会不断听到一些传言,有认识的人全家被感染疫情,他们也很焦虑,自身也会随着这种情绪有所起伏,就像看着别人500万中奖,和自己中奖,这是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感受。所以,自身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冲击。
其实,对于业绩来说,我并不是很担忧,因为每年客户的需求都是恒定的,如果一季度需求不能释放,肯定会在二季度进行释放。存量市场每年的需求都差不多,最怕的是增量市场方面人们的价值观会发生转变。
因为公共事件对人群的价值观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美国911事件。随着疫情的到来,“有恒产者有恒心”这种观念是不是会发生转变,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所以,我会在想,从业者数量会不会有影响,在健康及业绩超两百万两者之间,大家会如何选择?人生首选目标会不会就此发生转变,会选择及时行乐,短期地投资生活,而不是选择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
比如,这次公共事件出现之后,有人可能会把本来想在武汉付首付的钱,拿着去周游世界,希望能够得到价值的及时兑现。
这一公共事件影响很深远,尤其是身处疫区的我们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切身地经历了从最开始恐慌到慢慢变得平静,这种心情就像“过山车”。开始突然“封城”没有做任何准备,到现在人的内心没有那么恐慌了,有信心了,也不会哄抢了,超市开始正常营业,但是居家的物资蔬菜还是会有些影响。
至于复工,我们是2月13号以后才能上班,主流企业还是按照政府的号召延迟上班,我们身边极少数的企业提前复工,就会有员工提出辞职。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人会用生命做赌注。就像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只有生理、安全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更高层级例如自我实现的价值才会得到释放。
但是,从深层次来讲,这不一定是一件坏事,疫情也会给人们的三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会让我们的价值观更加正确,明白哪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增加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树立更科学的发展观。
我们也应该反思:是否“灵魂”已经跟得上了“脚步”,这种谋事业、创事业的劲头如何更好地与实现自我价值相结合。
就像那句话所说:看透这个世界的真相之后,我们是否还会继续爱它。
2
武汉市民,某房企工作人员 坐标:武汉
笑中有泪,泪中有笑,一切挺过去就好了
我是去年9月份加入目前的企业,我们本来在武汉在建的项目有三个,目前处于停工状态,因为疫情工作肯定会受到影响。
但是作为武汉人而言,很庆幸的是,老板的心态非常乐观,所有的指令工作部署都是把抗击疫情作为首要任务。其实,以信仰为基础,也不会因为自己很特别就搞特殊主义,目前的情况不仅仅是一家企业面临的难题,而是全部企业都面临难题,一切挺过去就好了。
最近,我们也收到了很多人的问候,包括供应商的关心和问候,大家一直有关心事态的发展,从武汉“封城”到物资哄抢,蔬菜涨价,基本是钟南山院士来了之后,信息逐渐透明,担忧也在逐渐减少。
身处1000多万的人口的城市,我为自己是个武汉人而感受到骄傲,因为会真切地感受到所有人能够步调一致(极个别少数会有例外),拧成一股绳去做一件事情。
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触了。
火神山俯瞰景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直播,6000万人做起了云监工,网友还给各种挖掘机、运输车、泵车等工程设备起了名字,比如送灰宗、送高宗、小红、小蓝等,有个“焊接的机器”大家给起了个名字叫“汉武帝”,我看到网络上很多网友的评论很搞笑,这是一种“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的感觉。
前几天,火神山打群架,我赶紧去看,理论上这可能是一个负面,后来关于施工队吵架,我了解到的是因为很多组都有任务分工,但是工具和设备数量有限,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完,事情一急,就会产生摩擦,你也会发现网友的包容度越来越高,像这种正能量无处不在。
当然,也会有心酸的时刻,一个朋友疫情之前去了外地,后来武汉封城,民宿经营方就把他们赶了出来,把他们用过的被子都烧了,朋友只能在服务区中度日,在外面遭受这些还是挺让人难过的。
还有一件事,开始疫情并不严重的时候,说服家里的老人戴口罩很难。大家开玩笑说,他们60后很执拗,说服他们这批人戴口罩远比60后这批人劝我们穿秋裤还难。
至于返工,我们正月初十会开始在线上办公,我也会提前与房东沟通如果正月十五返回会不会有麻烦,会不会有排斥,要做好预防。
也有从外地传来温暖的信息,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拒绝外来租客返城的消息,我们在上海租房的自如管家,很早就会发一个表格进行调研:15号左右有没有接触过武汉人等。
房东跟我讲了一个案例,大年三十时有个武汉的租客回到了自如的房子,这个租客主动联系了社区和公寓进行上报,与此同时,自如还把同样的小区的另一套房源拨出来供原来与他合租的人居住,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人感到温暖。
3
经济学博士、CCTV特约经济评论员徐洪才 坐标:北京
当下的主要矛盾是控制疫情蔓延 股市需要停几天
我今年56岁,非典的时候39岁,印象很深刻,非典时期当时住在望京,买了一套兵乓球设备和儿子在家打球,历经非典那场战役,心理不太会恐慌了。
因为在钟南山院士出来讲话之前,大家都麻痹了,以为不会“人传人”,我们在1月18号还参加了一场大型社会活动,而会上就有若干名同志来自湖北省,大家都没有特别在意。直到钟南山院士出山,宣布“人传人”,事情才出现180度的大转弯。
现在疫情还没有过去,当下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控制疫情蔓延,力争拐点尽早到来。疫情短期影响是很大的,三月份之后可能会慢慢消退。想要提高销售业绩什么的,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心情,生命还是最重要的,多赚钱是次要的。我呼吁股市暂缓几天开市,未能得到有关部门响应,黑色星期一毫无悬念地到来。投资者的悲观情绪,对于经济恢复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在主要是应急,首先从个人角度不要到处跑,不要乱窜,不乱跑就是对社会做贡献。只是政府发挥作用是不够的,大家要稳定情绪,没必要制造一种恐怖的氛围,精神状态要稳定,既不回避又要紧张有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多年之后可能还会有类似危机发生。未来的影响面会更大,要加快推进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包括地方政府、疾病控制部门等。尤其是,地方应急机制处理能力建设需要提升。
目前,正好趁着“闭关”在家我也在整理一些书稿,一般三年左右都会将自己之前发表文章及各种言论整理一下,将有价值的内容做成一本书。本来是2月3号就要出版新书的,现在看来会推迟。
4
某央企房地产部门主管 坐标:北京
房企的拿地策略可能会发生改变
目前我们也没有复工,疫情对于房企肯定是有影响的,比如土拍端好多都暂停或者延期了,另外目前最大的影响是营销端。目前看小阳春没戏了,可能好多房企今年的目标和策略需要调整,营销端的影响会很快反应到房企的资金链,进而影响房企的拿地策略。
至于网上售楼处最大的作用是宣传和为以后肺炎疫情过去后的售楼处开放打下基础,线上交易量估计很有限。以前售楼处的潜在客户,或者看过房,结合房企促销力度线上转化的可能性感觉会比较大。
5
原top4房企项目负责人 坐标 :青岛
疫情或许会倒逼房企产品变革
人只有在两种东西面前才能不把钱当回事:第一是健康,第二是自由。免疫力,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竞争力,才是可以摧毁一切商业逻辑的降维打击。身心健康,将是未来检验一个人价值的关键指标,我们或许从此懂得如何生活了。
做房地产十年了,去年因为母亲癌症需要陪伴,我辞去了之前的工作,原本已经在top4的房地产企业担任项目负责人,因为疫情的原因,青岛的很多售楼处都处于关闭状态,目前在家保养身体,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疫情之后或许会倒闭房企产品进行变革,例如,“健康社区”“生态住宅”“绿色住宅”会更加受到购房者的青睐,后续的开发商或许会在业务拓展方面将隔离、消毒等一系列新型房屋功能考虑在内,可能也会有物业提升小区居民生活卫生防疫相关的服务。
6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 坐标:北京
网上售楼处是蓄客过程,成交转化还需一定周期
我一直在北京,本来有计划出行,因为疫情取消了,针对北京这座城市来讲,因为本身春节期间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销售周期,原本售楼处及中介门店也会处于关停状态,住建委会停止网签,所以不会体现市场交易的真实情况及状态。
随着春节之后返程人群的增多,北京也会有住房及租赁的需求,怎么样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开发商还需要找寻更好的方式与途径。
因为我们所在的是在这个房地产经纪公司,基本上做新房营销代理业务。目前从我们公司自身来讲,还是处在居家办公的一个状态。各种会议和业务都通过线上的方式去解决和沟通,尽量减少线下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尽一己之力去控制疫情。
疫情影响肯定会比非典时期的影响大一些,一个原因是在于当前,除了疫情之外,整个房地产调控也处在一个相对紧缩的周期里,对整个购房需求的抑制本身就有明显的效果,再叠加疫情的影响,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是双重叠加式的打压,不仅在调控方面抑制了需求,加上疫情的原因,很多购房者都不敢去售楼处看房。
基于对未来收入的前景预期,会对消费者这种大宗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与2003年非典时期,市场需求刚刚启动,调控环境较为宽松,基于疫情还颁布了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有较大的区别。这次疫情可能会促使相关部门采取相应地刺激措施。如果这次疫情过后,中央及各个地方城市如果有没有出台相应的配套刺激性的政策 ,它的效果第一会强于非典,第二,对市场利空的周期也会相对较长。
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所能依赖的方式还是有限的,从目前来看,开发商已经采取了自己能采取最好的的措施,通过网上售楼处蓄客。如果疫情不能短期扭转,加上调控环境不能不放松的话,对行业的发展也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只能缓解市场的危机,不能真正地解决危机。
对于武汉,一直有关注它整体疫情的一个变化和演进,也是希望武汉居民能够加油,希望武汉的房地产市场能够尽快恢复正常。
7
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 坐标:香港
以时间换空间 保证企业资金链不断裂为首要任务
我在香港,香港的情况是这样,由于大家都知道香港医疗条件好,会有不少的国内人到香港看病或者寻找治疗方式,但由于香港人口密度非常高、写字楼众多、与内地联系紧,如果患病人员太多,香港的医疗体系会承受不住,这会导致香港被定义为疫区,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会把这个金融中心、楼市、贸易中心造成影响,情况严重的话也会导致大量撤桥,香港有60万外国人,都是身居金融和企业的重要位置。
现在各国都有一些解决方案,这种病危险性没有SARS强,但是传染性普遍认为比SARS高,隐蔽性也更强。
我刚买了一些防化服,万一家中有病人,就可以照顾,就算到医院也需要安全,万一疫情很严重也可以穿,也给我员工买了一些。之前买回来会试穿一下,平时也不会穿,在家也不用戴口罩。
试穿防化服
这次武汉肺炎疫情对房地产公司的影响为如下:(1)首先武汉疫情是民众的关注离开房地产,国家的部分停止的物业产权的过户,这使物业的需求减少,在其他因素不变(未考虑通胀和货币海量供应的情况下),物业价格会下跌,从而影响房地产公司的资金回笼、物业出售、物业预售;(2)这次疫情的城际人流限制政策,导致很多人依然滞留在原居地,地盘会延迟开工,也就是房子交付延迟,影响写字楼和公寓租赁行业,也导致房地产公司的收入有所减少。
积极的解决方案是:保留尽量多的资金,延迟其他款项的支付,保证企业生存资金链不断裂为首要任务,今年减少投资项目,和投资性现金流的支出,多做增加企业运营现金流的动作。
与此同时,希望武汉人多保重,留在家中不要出门,要体谅政府的难处,需要以时间换空间,相信以全球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会找到方案。
8
某地产央企一线工作人员 坐标:北京
中国楼市不是个充分市场 网上售楼处是权宜之计
主要是有家人节前刚好去过武汉出差,我们最近一直处于自我隔离状态,到了第15天才出京一趟。疫情对整个经济有多大影响现在还真的不好说,早几年房地产开发躺着赚钱的日子,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至于网上售楼处,是房地产公司自己在特殊时期,在业绩考核下,在无望的挣扎中,自己找到的一根稻草吧,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因为房地产公司的营销部门,都有业绩考核指标的。
在充分市场,房价与租金是能平衡的。中国楼市不是个充分市场,如果从房价和租金的角度来看,是房东在补贴租户。但由于房价能持续上涨,即使租金赶不上房价,大众也似乎能接受。于是乎,大家仿佛在击鼓传花,都在努力地推高房价,因为大家都得利(含地方政府)。
但房价持续上升,将透支很多无房年轻人的一生的幸福,比如大学生刚出社会就背负一生的债务。这个很难说是一种幸福。资产性繁荣的结果是:慢慢的,人就会缺失道德,都将以金钱或物质来衡量个人的价值。
想想一个社会:没有爱心,只有自我;没有责任,只有功利;没有道德,只有贪欲,会多么可怕?
目前状态下,关于传染病,只能靠个体自身免疫能力抵抗;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染,而人一定是要呼吸空气的,天气逐渐转暖,相信会变好吧。
最后援引凤凰网CEO刘爽致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一句话结尾:
当硝烟散尽,只有活着站着才叫NB。
严冬将尽,春日不远,
让我们大家携手,抗疫救灾,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