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十六年的寻找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在祭奠先人、追思缅怀的同时,有些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就是为民族独立解放、为国家繁荣富强作出奉献和牺牲的先烈们。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烈士牺牲后被安葬在外地,有的也没能够及时通知到他们的亲人。在湖北赤壁,就有这样一处烈士陵园,几十年来,虽然当地群众和学生也前来扫墓,但他们的亲人却并不知道他们被安葬在这里。最近十几年,陆续有烈士亲属得知了消息,前来祭奠。

姚成庙是江苏启东市人,清明节前,他带着家人和亲属专程到湖北咸宁的赤壁市祭奠自己的叔爷爷。姚成庙的叔爷爷叫张学发,安葬在赤壁市羊楼洞革命烈士墓群。这是70年来张学发的亲属第一次来祭奠。今天第一次到这里祭奠亲人的还有从广西赶来的陈高峰,他的叔叔陈笃荣70年前长眠于此。

赤壁市羊楼洞革命烈士墓群安葬着142位革命烈士,大部分都是抗美援朝老兵。在2005年之前,他们的家人和亲属从来不知道他们安葬在这里。

家属们口中的余警官、余大哥就是余发海老人。余发海今年71岁,退休前是一名警察。自2005年,余发海就开始为烈士寻找亲属,告诉亲属们他们的亲人安葬在赤壁,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6年。

2003年,余发海因为肾衰竭做了换肾手术,需要每天服用抗排异药物,终身不能停药。2005年,因为手术修养两年之后,余发海接到了赤壁市政协委托给他的一个任务,说在郊区羊楼洞村有一片革命军人的墓地。

开始以为的简单任务却并不简单,羊楼洞村离市区40公里,那个时候的路也不好走。先后去了几次,余发海才终于站到了这片墓地前。

找到墓地之后的余发海把消息反馈回赤壁市政协,政协又组织了更多的人来帮助余发海抄写碑文、整理资料。

带着这些疑问,余发海开始走访附近的村民和当时还健在的一些志愿军老兵,同时到档案馆查找地方志和其他资料,所有的线索最后指向了一所野战医院。

根据余发海在2005年的调查走访,从1955年墓地建成开始,羊楼洞村的村民一直在自发地保护墓地,每年的清明节,当地中小学还会组织学生和村民去墓地开展祭奠缅怀活动。1981年,赤壁市民政局拨款为墓地修建了围墙。历经50年,墓地得以保存,但是,50年来,从来没有一个烈士亲属前来祭奠。

可是寄出去的一百多封信要么石沉大海,要么查无此人给退了回来。余发海后来了解到,几十年来,有的地方调整了行政区划,有的地方地名改变了,有的烈士亲属从原来住的地方搬走了,还有一种情况是墓碑上的信息也不准确。

但是,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余发海还是陆续收到了几封回信,还有电话,这也让余发海从此踏上了为烈士寻亲的旅途。

寻找的过程艰辛而漫长。姚成庙和家人在2019年才知道他的叔爷爷张学发安葬在赤壁,但他不知道,2006年的时候,余发海就已经开始在寻找他们。

这一次的寻访无功而返。就在余发海寻找烈士亲属的过程中,赤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十多个部门组成的羊楼洞烈士陵园修复和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余发海成为这个领导小组下设的工作专班的成员。

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媒体报道以及越来越多志愿者的参与,大大加快了余发海为烈士寻亲的进程。到2018年的时候,已经有117位烈士的亲属被找到,只剩下25位烈士的亲属还没有下落,张学发的亲属就在此之列。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启东市,姚成庙恰好从手机上看到了媒体发布的寻亲信息。这距离余发海2006年给当地民政局写信已经过去了13年。姚成庙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自己的姑奶奶,也就是烈士张学发的妹妹,如今已86岁的张亚芳。

张亚芳的父母亲去世早,兄妹俩相依为命。1948年,张学发参军入伍,将妹妹托付给了本家叔伯照顾。那一年,张亚芳才13岁。当兵后,张学发经常写信回来,满纸满言都是对年幼的妹妹张亚芳的关切,他还把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寄给叔伯,叮嘱叔伯“买肉”,给正长身体的妹妹“吃好一点”。

张亚芳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张学发所在部队写来的,说张学发负伤,从前线回到了湖北医治,但伤势怎么样,在湖北哪里,都没有提到。之后书信中断,就再没有了哥哥的消息。

这么多年,张亚芳从来没放弃过寻找,但始终没有收获,对哥哥的思念日积月累,一直深埋心中,直到2019年。

去年因为疫情的缘故,张亚芳和家人没能到湖北祭奠,今年清明,他们终于可以成行,但儿女们和外孙姚成庙一家考虑张亚芳老人年事已高,不适合长途奔波,就由晚辈们替她去祭奠。

16年来,余发海和赤壁市民政局以及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起,已经找到了120位烈士的亲属,并促成近百位烈士的亲属到赤壁市祭奠。

现在,通往烈士陵园的柏油路已经修好,从市区到这里只需要半个小时,来祭奠和缅怀烈士的人也越来越多,从2014年到现在,已经累计达到200万人次。

在这里,我们要谢谢余发海老人多年的不懈坚持。现在,当地为烈士寻亲的工作仍然在路上,通过各种手段向全社会公布烈士信息线索和寻亲热线电话,并同党史教育结合起来,褒扬先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两天,在很多地方,人们都会走进烈士陵园,回望历史,致敬先烈。记住来时路,才能更好前行。今天,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