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称构图
「对称」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亦即:
在二维坐标平面中,若沿某一条线将平面对折,两边对象可以完全重合,则两者互为镜像关系,也称互相对称,那条线则称为「对称轴」。
在摄影构图中,所谓的「对称」主要是指「镜面对称」。根据对称轴的不同,「对称构图」又可以分为「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
1.1、左右对称
「左右对称」的构图多应用于建筑摄影。许多建筑,尤其是一些古典建筑,常采用轴对称框架设计,以求庄严与美观。
图1-1,摄于广州石室圣心教堂。以中间走廊为轴线,从建筑主体到室内装饰,教堂都呈现出了严格的左右对称关系,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图1-1:建筑处处突显左右对称的设计。
1.2、上下对称
「上下对称」的构图技巧常应用于风光摄影。映射到拍摄实践中,可利用湖面、水面、雨后路面等镜面所反射的倒影,上下对称构图,体现天然对称之美。
如图1-2,湖水静谧如镜,倒映远山雄姿。山体与湖面倒影形成了上下对称关系,浑然一体。
图1-2:山体与湖面倒影互呈上下对称。
除了水面,还可以借助一些建筑物的光滑表面,利用「镜面反射」构图。如图1-3所示:
图1-3:机场候机大厅的地面光洁如镜。
如果现场恰好有镜子,那千万不要放过利用它的大好机会。
如图1-4,汽车展厅的天花板是一面巨型镜面玻璃,清晰地反射出展台的轿车。我将镜中成像纳入构图,形成「一虚一实」的上下对称。
图1-4:利用天花板的镜面反射构图。
二、对角线构图
所谓「对角线构图」,顾名思义,将景物的外观或线条置于画面的两对角位置,使之大致成一条「对角线」。
这种构图方式并无普适性,唯有遇到合适的场景方能加以应用,可谓是「可遇不可求」。
如图2-1,利用酒店围墙和旋转阶梯所形成的线条,顺势作对角线构图(如红色参考线标示),画面对角线两侧,白色的围栏与蓝色的大海形成了鲜明对比,两种色彩相得益彰。
图2-1:围墙与阶梯形成了一条对角线,如红色参考线标示。
图2-2为手机拍摄。利用「近大远小」的视觉透视,以蓝天为背景仰拍桃花树枝。取景时稍作倾斜,借花枝自然向上生长之态势,大致将枝桠两端置于画面对角线位置,焦点放在距镜头最近的一朵桃花。
图2-2:利用树枝的生长态势作对角线构图。
三、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指将画面横向或纵向分割成三部分,其中,「横向三分法」在风光摄影中尤为常用。
如图3-1,摄于深圳玫瑰海岸。我以远处的海平面的天际线和近处沙滩的海岸线作为「分割线」,将画面从上至下划为三部分:天空、大海和沙滩。而海上的游轮和岸上的瞭望台则恰好形成了「点」「线」呼应,打破了画面的单调沉闷,起到激活视觉的作用。
图3-1:利用天际线和海岸线三分画面。
事实上,「三分法」并非要求「三等分」,也未要求画面中必须要有两条明显的直线,它其实是一种均衡画面比例的构图思想。
比如图3-2,画面中虽无明显的「分割线」,但广义上仍属「三分法构图」:远山、海水、礁石,从上至下,分属画面的三大区域。如图中红色参考线所示。
图3-2:远山、海水和礁石,分属画面三大区域。
与远山和礁石的坚硬质感相比,海水的视觉感受更为轻柔,故占超过一半的画面比例,以均衡视觉比重。
四、井字型构图(九宫格构图)
「井字型构图」,是指在画面中分别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等分线,4个交叉点即为视觉焦点。因它将画面分割成9个方格,故又被称为「九宫格构图」。
如图4-1,将岸上的船置于九宫格右下方的交叉点上,使之成为画面的视觉焦点。
图4-1:船的位置处于九宫格的交叉点上。
「井字型构图」应用广泛,不仅在风光摄影中发光发热,而且在人像摄影中亦常常大显身手。如图4-2:
图4-2:井字型构图亦适用于人像摄影。
五、黄金分割点构图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比例」,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数学常数,约为1.618,其代数式定义是:
(a+b)/b=a/b=1.618...(a>b>0)
该比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和谐的比例,自然界中的向日葵、蝴蝶花纹、鹦鹉螺的内部结构等,都呈现出这种黄金比例。
符合黄金比例的矩形被称之为「黄金矩形」。若对黄金矩形不断地作「黄金分割」,以分割点为圆心作圆弧,便能得到一条近乎完美的弧线,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黄金螺旋」(如图5-1所示),摄影构图中的「黄金分割法构图」便源于此。
图5-1:符合黄金比例的矩形被称为「黄金矩形」,红色弧线被称为「黄金螺旋」。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黄金分割点」与「三分割点」在画面中的位置:
图5-2:黄金分割点与三分割点。
由图5-2可见,两者在画面中的位置相邻而不重合。因此,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拍摄时可通过井字型构图的方式找到这个完美而神秘的「黄金分割点」。
如图5-3,蜜蜂处于黄金分割点位置,作为视觉兴趣点。
图5-3:蜜蜂处于黄金分割点位置。
若觉得前期拍摄难以把握,却又想获得精准的「黄金分割」构图,此时可借助后期裁剪的方式去实现。
如在Lightroom中,按快捷键R,再按O(字母),便能调出黄金分割参考线,对照片进行二次构图。如图5-4所示:
图5-4:在Lightroom中调出黄金分割参考线。
裁剪后,令人物处于黄金分割点位置,如图5-5所示:
图5-5:后期裁剪获得「黄金分割构图」。
六、引导线构图
所谓「引导线」,其实是一个虚拟概念,并无严格定义。广义上而言,只要能够引导、汇集或聚焦观者视线的线条,皆可称之为「引导线」,运用此方式的构图便称之为「引导线构图」。
如图6-1,由于「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长廊的弯曲走向和地面两侧的白色线条,都起到了汇聚视线的作用。拍摄时,可以等两位路人走到长廊尽头时,才开始抓拍,目的是为了让人物处于视线汇集处,以便让观者视线有个最终的「视觉停留点」。
图6-1:以长廊的走向和地面的白色线条作为视觉引导线。
同理,在楼梯这种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我们亦可通过俯拍的方式,借助栏杆的旋转线条,由外向内引导观者视线,获得一个有趣视角。
图6-2:以楼梯的旋转线条作为引导线。
七、框式构图
我们再来分享一种常见常用、简单易学的构图技巧——「框式构图」。
拍摄时,寻找环境中具有「框架结构」的物体,将主体置于「框」内即可。其作用与「引导线」类似,同样具有「聚焦视线」的作用。
如图7-1,直接利用墙上的窗户作为构图框架,聚焦远处建筑。
图7-1:直接利用窗户。
图7-2则利用了物体固有形状,以凸镜的圆形镜框为载体,以镜面反射的夜景为主体进行构图。
图7-2:利用物体固有框架。
「框式构图」中的「框」未必是规则的方形或圆形,也可以是不规则形。
如图7-3,早晨,低角度的阳光斜照在城门上,建筑的阴影与拱形门构成了一个不规则框架,路人则刚好位于框内的显著位置。这种构图方式适用于明暗对比强烈、光影效果突出的场景。
图7-3:利用光影形成的不规则框架。
八、负空间构图
「负空间」是一个外来词,其英文名为negative space。在视觉艺术中,作品主体做占的空间为「正空间」,其周围的空白空间则为「负空间」,与中国传统国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
若说建筑师是构筑空间,画家是创造空间,那么摄影师则是捕捉空间。在摄影创作中,我们应该秉承宁少勿多的原则,给主体留有适当的「负空间」,以辅助构图。
如图8-1,逆光下,长出嫩叶的树枝成了剪影,我以此为主体,在其左侧和下方预留了大量空白空间。
图8-1:给树枝周围大量留白。
同理,如图8-2,我选取了一枝花长得稀少的树枝,以天空和远处的秃枝为背景,给黄花风铃木的周围大量留白,既有「一枝独秀」之感,又有「极简优雅」之风。
图8-2:利用花朵周围的负空间构图。
九、总结
文章最后,我们再来简单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8大经典构图法:
1、对称构图;
2、对角线构图;
3、三分法构图;
4、井字型构图(九宫格构图);
5、黄金分割点构图;
6、引导线构图;
7、框式构图;
8、负空间构图。
以上这些方法并不互斥,而是彼此关联。在拍摄实践中,我们可以视乎具体的场景特征,结合使用一种或多种构图法。
佳能1500D
佳能1500D是最适合小白入门的一款相机,相机所有的参数设置都调整为小白能够看得懂的模式,按键也并不复杂。对于不会取景和聚焦的新手,相机的全自动模式可以帮拍摄者调整最佳的状态,只需轻按按键即可。原装的镜头满足日常拍照足够了,也不需要花大价钱。
索尼小黑卡
索尼的小黑卡是十分经典的一款相机,相机仅有巴掌大小,却拥有比一般入门级单反更加出众的拍摄能力。相机配有可旋转的触控显示屏,可以直接触控对焦、触控快门,比按键对焦更方便。蔡司的大变焦镜头在色彩的还原上十分出众。如果配上专业的取景器,那么摄影会更有感觉。
莱卡拍立得
莱卡相机以镜头昂贵出名,但也有相对比较便宜的产品。莱卡拍立得应该对女孩子很有吸引力,相机四四方方,又没有一般拍立得那般幼稚,很适合随身携带。相机自带相片纸,可以随时拍随时取阅照片。最新的款式还带有自拍模式,一个人也能自娱自乐很久。
莱卡数码相机
徕卡D-LUX7算是莱卡家族中性价比很高的产品了,相机沿用了上世纪的经典造型,很显艺术感。相机的快速镜头以及理想的焦距,抓拍方面很有天赋,随便抓拍就是一张高清照,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相机还拥有WIFI功能,可以使用手机遥控拍照。至于镜头,莱卡的镜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松下微单
很少女心也很便宜的一款微型单反,相机拥有少有的少女粉配色,能迅速的俘虏女生的芳心。相机最值得一提的点就是它拥有着手机上才有的一键美颜功能,内置了22种滤镜,可精确修饰面容。从此不用再担心拍出来的照片太尴尬,每张照片都是精修图。
佳能迷你单反
没有庞大的身材,属于佳能家族中的小精灵。迷你单反比正常单反小一圈,拥有更为多元化的配色,也有着入门级单反的拍照能力。如果你的手比较小,那这款相机可能十分适合你,轻巧便捷。另外,窗口可以270度翻折,这一点在入门级单反上很是少见。
虽然说“单反毁一生”,但是学会这门技术也是不错的手艺。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些PS常用的工具用法以及注意事项,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移动工具
1、文档大小相同,开始拖动后,按下Shift,可保持原图像位置,前提是文档大小必须相同。如果文档大小不同,则是拖拽后,按住Shift,会自动居中。如果目标文档包含选取,会移动到选区中央。
2、自动选择可以靠近点击图层对象来选择图层。
3、移动工具状态下,可以按Ctrl快速切换自动选择模式。
4、其他工具状态下,按下Ctrl快速切换移动工具。
5、移动工具状态下,组合Alt键,可以复制图层。
6、移动工具状态下,组合Shift键,约束角度。
7、方向键可以微调,组合Shift,步长加大。
8、方向键结合Alt键是复制图层。
9、组里的问题,当改为图层时,只能选择图层,而不能选择组。
10、图层链接后,就会以选中的图层位基准对齐。
选框工具
1、按shift,可以选取正方形
2、按alt,从中心点建立选区
3、Ctrl+D取消选区,Ctrl+Shift+D重新选择
4、Ctrl+H可以隐藏蚂蚁线显示,选区仍存在,Ctrl+H调取显示
5、选区是暂时性的,只有保存选区后才能被存储到PSD中,在选区中右击,存储选区和调取选区。在通道面板可以找到被保存的选区。
6、在新建选区的模式下按Shift键切换到添加到选区;按Alt键切换到从选区减去;同时按住Shift和Alt键切换到与选区交叉。
7、羽化使选区边缘柔和过度,从而起到渐变的作用,使选区内外达到自然衔接的效果。羽化值的大小决定虚化程度。8、不选择消除锯齿图像边缘会有锯齿,选择则会变得柔和。
9、单行和竖行选区工具属于特殊的矩形选框。
10、单行和竖行选区是可以羽化的,此情况下,选区不可见,仍然存在。
套索工具
1、多边形套索的用法,点击画面的关键的点,来直线连接。
2、交接快捷方式:双击或者按Ctrl左击或者回车。
3、多边形套索适合于选区直线边缘。
4、磁性套索的空点可以智能识别像素边缘。宽度的大小控制识别的范围。宽度越大,识别范围越大,否则识别范围越小。对比度:高对比度适合清晰边缘,低对比度适合模糊边缘。频率是来调节磁性控点的多少。
魔棒工具
1、取样点以但像素色彩信息取样。多取样点取平均值。
2、容差越大识别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3、快速选择工具是非常重要的抠图工具。
4、三种模式是做选区类通用的模式,但是没有交叉模式。即新选区,添加到选区,从选区减去。调整边缘命令可以优化选区。
5、选区也可以由透明度的。
6、边界命令可以让便捷变成选区。
7、路径是重要的辅助工具,是矢量元素。
历史记录
1、从当前状态创建新文档,这个功能可以很方便的留下步骤备份。
2、保存快照,这个功能可以吧状态保存下来,实质不被新的步骤顶替。快照不会被新的操作步骤顶走,也不会被保存到文件里。
3、历史记录只是暂存的信息,是不会被存储的。
历史记录画笔工具(作用不是特别大)
1、历史记录画笔工具,就起到了恢复原始图片区域的作用。
2、滤镜,就是可以快速对画面进行特殊效果的处理。
3、在历史记录面板里最左端有个图标,该图标表示:记录状态为历史记录画笔的历史源,历史源不是固定不变的。确定历史源之后,这样恢复后就不是最原始图像了,而是加工后的图像。
4、历史记录艺术画笔工具(作用更小)
模糊工具
1、模糊工具,可以把图像拉开、产生距离感。是对所画目标区域进行模糊处理。
2、在对图像进行模糊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模式改变对象颜色。
3、勾选“对所有图层取样”操作都会作用于目标层上。
4、滤镜里面也可以制作模糊效果。
5、CS3里没有这个选项即:“保护细节”,作用是保护图像微笑像素防止画面失真。
6、锐化工具效果无法与模糊工具效果相转换。
7、锐化工具是在图像现有像素基础上进行锐化的。
8、涂抹工具:强图越大,涂抹效果越大。勾选“手指绘画”可以绘制前景色,快捷键Alt。
减淡、加深和海绵工具
1、减淡、加深工具用法一样,效果是相反的。
2、保护色调:可以保护图像在使用减淡时色调方面失真。
3、Alpha通道就是记录透明信息的特殊层。
4、曝光度就是强度。
5、海绵工具作用:局部增加饱和度或降低饱和度。即加色或减色。
6、饱和度先简单来理解就是:色彩的鲜艳程度。
7、降低饱和度最终可使图像接近黑白。
仿制图章工具
1、“对齐”保证鼠标每次操作都与源点对齐画出整个图像。
2、仿制源:窗口---仿制源。设置宽、高参数可以仿制出放大缩小的仿制源图像。
修复画笔工具
1、快捷键是“j”,Shift+j可以在工具组里进行切换。
2、使用修复画笔工具后,边缘会有融合的效果。
3、仿制图章、修复画笔工具可以跨文档继续进行。
4、把仿制源文档删除后,仿制源也就不会存在了。
5、修复画笔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和周围环境进行融合。
6、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较智能,一个较准确。
7、选项栏里的源:取样就是仿制图章工具,图案就是图案图章工具。
8、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直接在污点上点击、绘画就可以了。
9、在去污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相应的模式。
10、近似匹配:计算较为简单,就是就近取样覆盖污点;创建纹理:在擦出污点的同时创建出和周围相似像素相似的纹理效果。
11、修补工具:源是去除的,目标命令是复制的,透明命令是修不出来的对象会有透明效果。
12、内容感知移动工具比修补工具更加智能和简单。
13、使用红眼工具在红眼睛上框一下就可以了。
填充工具--油漆桶工具
1、油漆桶工具快捷键G;可以填充前景色和图案。
2、油漆桶用来填充相似颜色的区域,而单一颜色,会填充整个区域。
3、混合模式来丰富填充的叠加效果。
4、画笔是用来画颜色,填充是用来填充颜色的。
5、不透明度的数值决定填充的透明效果。
6、编辑--填充命令快捷键Shift+F5或者Shift+后退键
7、填充里也有内容识别,和修补工具效果一样,具有智能计算的功能。
8、编辑--定义图案,可以定制自己的图形作为图案元素。
9、填充--历史记录,可以填充相应的历史源。
10、填充:填充实色,填充渐变,填充图案。
渐变工具
1、渐变,是一种特殊的填充。
2、渐变编辑器可以制作任何渐变的效果。
3、上边的游标代表不透明度,下边的是色标。
4、色标可以自由的添加或删除。
5、平滑度控制渐变过渡的平滑程度,数值越大,过渡越柔和。
6、选项栏中有五种渐变模式,丰富渐变的过渡方式。一是线性渐变;二是径向渐变;三是角度渐变;四是对称渐变;五是菱形渐变。
7、渐变时可以用Shift键,锁定角度。
8、仿色渐变可以减少文件大小,减少带宽。
9、还可以通过图层样式来填充。双击图层就会弹出图层样式选项框。
10、图层样式更加智能,更加丰富。
11、三种叠加还可以同时作用在图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