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过年专递·湖北】看过爸爸写春联,买来的春联就少了点意思 l 田一洁

奶奶在世的时候我还小,那时候她已经不大有劳动能力,还是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刨土豆和扭玉米粒是她常干

奶奶在世的时候我还小,那时候她已经不大有劳动能力,还是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刨土豆和扭玉米粒是她常干的活儿。

拿一个玉米芯搓另一个玉米棒子,搓的这个过程叫“扭”。那时候晚上常停电,就点起煤油灯,一家人围在火炉边,奶奶扭好一个玉米芯就直接扔在火炉里,腾起一阵灰,漫漫长夜灯火如豆,大人们就着昏昏灯火话生平,话家常里短,扯皮算账。

我和姐姐插不上话,奶奶就给我们出些谜语,比如“对面坡上一个碗,天天落雨落不满,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一旦要分家衣服都扯破”之类,后来没有新的了,就眼到之处,现编一个。如果爸爸心情还不错,会加入我们,给出出对联。那时候我家有一本《民间对联大全》,里面有各种婚联、春联及对联故事,包括苏东坡和佛印的一些对联趣事等也收在其中,我和姐姐都看过这本书,依样画瓢,如果没人细追究,也算能对对联。

那时候我记得出过“荷花香十里”,我们就对“狗屎臭三湾”。没人能评析对得工不工整,大家笑一阵、闹一阵,时候就不早了。这时候就会切换成大人怒、小孩烦的催促洗脚睡觉模式。

爸爸的毛笔字好,常替人代写各种对联,那本《民间对联大全》也因此被翻得破烂不堪。当然,每年过年,家里的春联也由他来写。

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四,或大扫除后的一天,最迟也是大年三十早上,爸爸宣布要写春联了。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工就都要动起来,抬来两张方桌拼好,帮忙裁纸、倒墨,选几幅吉庆的对联,看哪幅该贴在哪个门上。

定好要写的对联内容后,爸爸摆开架势要写。我和姐姐恭敬地在旁边垂手而立,生怕干扰了他。爸爸写好一边,左右端详,满意后,手一挥示意拿走。我和姐姐便急忙上前抬去晾到一边,左右不能乱,加起来总共要写六幅以上。大门的对联要长和宽一些,不然显得小气。一般红纸没这么长,还得接上一截,其余门窗的对联大小差不多,贴堂屋神龛的又要略小一些。

内容一般是迎新纳福欢度春节,祈愿人寿年丰之类,处处透着喜庆吉祥。这么多年我仔细留意,我家倒没发现经常在别人家看到的“财源广进达三江”之类的对联,我问过爸爸,他嘿嘿一笑,认为那样写俗气。

春联写好,我和姐姐一个去烧浆糊,用一个锅或盆坐上冷水,温热时就开始往里一点点加面粉,一直搅,搅到干稀适中最有黏性的时候赶紧端下来。有时候贴到最后还差了点浆糊,就往煤火上扔几个土豆,半熟时剥了皮蹭在墙上,也能顶用。这边则架好梯子或爬到桌子上,把去年的旧对联给撕干净,拿一个小扫把把尘土都掸干净,就开始贴春联了。

往左?往右?爸爸也不知道听谁的,骂我们眼水不准:“去,喊你妈来……”

春联贴好,顿时整个院子都不一样了,又把灯笼挂上,红红火火的,格外喜庆。

前几年,有一回腊月上街办年货,一家通讯公司送了一副春联,烫金的字,拿回来爸爸就称方便,便不肯再写了。从那年就开了个坏头,后面几年都是在街上买几幅。春联上花样百出,洒金的,还有浮雕的花之类,春联还算是春联,总觉得差了点味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然买的春联差点味儿,今年,我们还是自己写吧。

(作者为湖北作家,《青年文摘》签约作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