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美食家小宽

到下笔的这一刻,我都不知道小宽姓甚名谁,不仅我不知道,相信美食圈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想知道他的名字并不难,但这好象没有必要,因为“小宽”这个名字,在美食圈够响的了,叫他的本名,反而不知道是谁。

认识小宽之前,对他的美食文笔已经是顶礼膜拜,美食圈中文笔好的,小宽应该在前三位,前提是他认真写的情况下。小宽的文笔,如唠家常般温顺,不需要修饰,已是美艳动人,仿如邻家淡妆的女孩。他写扬州,说“我每年都会去几次扬州,春夏秋冬的扬州,有四时之美。春季有江鲜,夏季有蔬果,秋天有螃蟹,冬天有风鹅。”他说扬州“柔美中有粗粝,委婉中有强硬。一山一河都眉清目秀,一园一林都疏朗可近。食物也是南北皆宜,老少皆宜。”他说徽州,“3月份徽州黟县、歙县的油菜花开满地,放眼望过去,一地金黄。”“虽然有漂亮的风景、迷人的老板娘、古旧的街道、美好的食物,但基本上都是舒服状态,可以在古宅子里晒太阳,逗逗院子里的猫。”这么细腻温柔的“小宽体”,对本来是诗人的小宽来说,就如杀鸡用牛刀,美食圈也难得一见,我是羡慕得很,绞尽脑汁也拼凑不出这么优美又不造作的文字。

扬州

对现代诗我不了解,印象中的诗人,不是华丽文章,就是激扬文字,像小宽这么冷静的文字,感觉应该是出自一双纤纤细手,或者拥有天使般的面孔。直到几年前,闫涛老师介绍我认识小宽,却原来是个五大三粗的大光头,用陈晓卿老师的话说:此人长得一身好膘。小宽兄说,从前他也瘦过,现在肥头大耳,纯属吃出来的工伤,从2003年在《新京报》做美食记者开始,每天与美食打交道,一年吃三百家以上的餐厅,不胖才怪。胖乎乎、肥嘟嘟的小宽,给人的印象就是超级可爱,脸部过于饱满的肌肉,让脸皮显得不够用,说话都带着笑容,占用了脸部皮肤可腾挪的空间,眼睛只能眯成一条线,这时习惯性地摸一摸自己油亮的大光头,明明就写着两个字——“可爱”!小宽的光头,有可能是自己每天摸出来的,毕竟摩擦也会产生物理性破坏,不过,更大的可能,是写稿弄出来的,毕竟写作这东西,也是蛮费头发的。当然了,也有一种可能性,小宽边写稿边摸脑袋,这种可能性更大。

一年吃三百家店是什么概念?在美食圈中,这个数字应该是吃店最多的冠军了。从一开始吃个卤煮都觉得美味无比,到吃出经验、吃出门道,小宽靠着一张嘴,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一家一家地吃,把自己吃成一个美食家。这种最原始的试验方法,践行着伟大领袖“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之要亲口自尝一尝”的最高指示,也是最靠谱的方法。小宽说,在北京没有吃过十家以上的烤鸭店,就没有资格评论哪家烤鸭店好吃,没有吃过几个城市的串串,你也不知谁优谁劣。“要讲吃饭,人人都是吃饭的行家,但是凭什么你能够比别人涉猎的东西更多,无非就是你平时爱学习,多一点阅读量,跟别人交往的时候,能够跟别人聊得下去,特别是有一些名厨、餐饮从业者,跟别人聊天的时候能在一个频道上,这个很重要——三句话别人就觉得能跟你接着聊。”

吃得多、会总结,善思考,小宽用最原始的办法,成为一个最靠谱的美食家。他可以走街串巷,短时间内在北京吃遍200家人均消费一百元左右的小店,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推出的《100元吃遍北京》,成为京城的个人美食指南。也可以走南闯北,准确地把握各地的高端餐饮。最近我报名参加了小宽一个江南金秋蟹宴美食团,他带着我们吃南京紫金山院,菜品的设计和呈现,无可挑剔,让我大开眼界;在南京香格里拉的江南灶,他要主厨侯新庆师傅做一个“八戒宴”,禁用八种食材,并且要做出高级的味道。这八种食材是:燕窝,鱼翅,鲍鱼、海参、花胶、松露、和牛、鱼子酱。他认为,这些食材已经成为高级中餐的滥觞之物,许多厨师都有食材依赖,想做的贵一点,就把这八种食材反复叠加而已。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高端食材,用基础食材做出高级风格,这才是真水平。侯师傅做到了,非常好吃。这两顿饭,紫金山院的顾问、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厅的总厨王勇师傅、江南灶的侯新庆师傅亲自下厨,做讲解,还自己端菜分菜,与大家合影留念,顶级大厨做如此细致的服务,这是对小宽的认可和尊重,我见识有限,第一次看到这个阵势,对小宽在美食界的地位,真的是服了!

小宽与侯新庆师傅

思路清晰,说话有板有眼的小宽,表达起复杂的问题非常流利,说到简单处,居然有时会有点卡壳,这是轻度的结巴。小宽的结巴,结巴得恰到好处,就仿如给丰富的内、内容加了个标、标点符号,让我们听着他一串精彩陈述时得到短暂的休息,而且显得非常有趣。和小宽吃饭,喝到兴致之处,小宽会突然站起来,朗诵一首诗,大家似懂非懂地看着他,不知道诗歌是结束了,还是他结巴了,大家想要鼓个掌,或者叫个好吧,又怕喊错了点儿,每次都以小宽自己尬笑一声说:“哎哟,其实我是个诗人。”或者是尬笑一声说:“喝酒喝酒!”大家听到着个信号,才知道,原来诗歌结束了。

虽然有点结巴,但小宽从不巴结人,你听不到他对别人肉麻的赞美,有的只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冷静的思考。他说“米其林本质上是给国际旅行者的一个指南,而并不是给本地消费者的指南。我们去日本也好,去法国也好,可能也会去刷几家一星两星的餐厅。其实这个餐厅周围的人是很少去这种餐厅吃饭,他们的目标用户并不是本地的居民,而是旅行者,尤其是国际旅旅行者”。这种思考可是得罪了米其林官方和国内的米其林餐厅,没有一个美食家会说这么容易得罪人的话。他说携程的美食林和大众点评的黑珍珠,“这两榜单出现的时间节点差不多,甚至他们找的这些理事的人群都是差不多的,一堆人来来回回,其实圈子好小的,能够上得了台面,能够觉得咖位可以,其实来回就这几十号人。他们两个榜单对比起来,携程更多的是一个出行类的APP,它触达的人群是以出行为主。那么点评是以吃喝为导向的一个东西,他们触达的人群是用餐,所以从对标性上来说,还是点评的榜单更有准确对标性。”一下子揭露了真相。冷静的观察、客观的评价,这就是小宽的美食态度。

对餐饮业的发展,小宽的态度既客观又包容,他既沉迷于街边小吃,也欣赏精致美食。美食的体验是很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偏好,美食家也不例外。多数美食家会根据自己的美食偏好评价美食,或者被自己的商业利益所绑架,于是,偏执型美食家、地域保护型美食家、代言型美食家成为了主流,能超越地域、流派、利益的美食家,反而是凤毛麟角,小宽就是凤毛麟角里的极品,虽然不见毛也不见角。他把“讲究传统、古法、正宗、无添加,野生、散养”这一派命名为“过去时态审美”,这是传统派;把“潮流、融合、fusion,现代、先锋、分子料理”命名为“未来时态审美”,这是现代派。“两派之间互相瞧不起。传统派觉得自己代表着名门正宗,现代派觉得自己代表着时尚与未来。代表着这两派的美食家和厨师争论起来互相掐架。传统派说现代派那个东西全是花招子,就会摆盘,讲味道,还得是我们。现代派说传统派,他们全是老传统,菜系就是一个农业文明概念,现在都早就打破界限了,他们还在雕花一样做老掉牙的菜,完全没必要。”这个总结非常到位,也非常形象,基本总结了餐饮业和美食家的流派和“斗争”状态。

小宽自己属于“进行时态审美”,是即时的、现在的、所见即所得的。美食欣赏上,传统派和现代派他都喜欢,但更欣赏“中庸派”,“这边的东西你也取一点,那边的东西你也不排斥,然后在一条相对中庸的路上往前走的踏实一点。”他对美食潮流的观察细致入微,也洞察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得益于每年组织数次的美食旅行团,他自己带队,与旅行团不同年龄段的食客深度打交道,在一线掌握着人们的消费偏好,而不是闭门造车想当然。

从传统媒体《新京报》到门户网站搜狐网,再到现在自己捣腾的“一大口美食榜”,小宽开着“美食大巴”变换着不同的赛道,对美食的感知和观察,一如既往的精准。当然了,他又不是神仙,他也有自己的困惑,比如商业模式的困惑。《100元吃遍北京》弄了三年后停了,移动互联时代,没法及时更新的资讯会被市场淘汰,他戏言自己“我就是装修了一个豪华的木马车,但是汽车来了,这马车也没用了。”他一手张罗的“一大口美食榜”,由于流量不够,入榜餐厅无法变现,影响力自然也就小了,美食榜本身也无法赢利,他也自嘲他这个榜单“属于自嗨为主,免不了有点互相捧场,所以这种事是一个不太好弄的事儿。”

但我看小宽兄正在走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那就是“小宽精选”电商平台。小宽以他丰富的美食经验和在美食界的人脉,精选的美食,不论是水果还是大米,酒还是茶,零食还是即食食品,都十分优质和靠谱,我自己就经常上这个平台购物,小宽已经帮我们把过关了,全国的优秀品种就在这里,跟着他下单就是,还费什么劲?

令小宽困惑的是,这个电商平台成长太慢。好产品、好平台却没有好销路,问题出在小宽自己身上:知识分子不合时宜的清高,放不下架子吆喝,往轻里说这叫死要面子,往重里说叫不懂营销。“一大口美食榜”公众号办得很精彩,美食文章质量很高,小宽也只是羞答答地在最下方有个“商城”的链接,却不好意思给“小宽精选”打个广告。我三番五次地提醒小宽,既然开电商,你和我一样,就已经沦为一个见钱眼开的商人,凭自己本事赚钱不丢人,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发信息卖货,还指望谁帮你吆喝?“小宽精选”想出圈,就必须先在圈内叫响,连美食圈都不知道“小宽精选”电商平台和公众号“一大口美食榜”,这怎么可能做大?经过多次提醒,小宽好像也忸忸怩怩地在朋友圈里发点“今日好货”的信息,我估计,在点转发的那一刻,小宽的脸一定是红的。

这个冷静的美食家,也是冷到天花板了。来吧,如果觉得这个人还有点意思,请关注“小宽精选”商城,请关注公众号“一大口美食榜”,您的点击和下单,就是对小宽最大的支持,谢谢!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