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日,由武汉美术馆主办的“Face To Face 童雁汝南作品展”在武汉美术馆开幕,
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为本次展览出品人,由高小林担任策展人,鲁虹担任学术主持,艺术总监Giuseppe La Bruna。
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式现场,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先生,威尼斯美术学院院长朱塞拜·拉布鲁纳(Giuseppe La Bruna)先生、展览策展人、武汉美术馆艺术总监高小林先生先后发表致辞,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先生也代表中国美协发来了贺信,武汉市文联党组书记李蓉女士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展览艺术家童雁汝南先生
展览艺术家童雁汝南先生也在现场发表致辞,感谢展览主办各方的支持,并向所有从各地赶来的艺术家与贵宾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展览共展览出艺术家童雁汝南的肖像绘画作品一百余件,同时展出的还有艺术家收藏的汉、唐陶俑头像,以及黄宾虹的山水、莫兰迪的花卉、埃及彩绘棺木罩、奥尔巴赫、贾科梅蒂的肖像绘画作品。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的作品都以肖像为主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肖像绘画曾经作为“写像”,具有实用的价值,肖像绘画不但是属于艺术的,更是社会文化的。
现代社会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性能先进的相机、电脑图像技术,甚至是手机美颜……瞬间就能获得比艺术家花上数日甚至数年的绘画更加精美的图像。
肖像绘画的写实功能在当下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但肖像画做为艺术的永恒的题材,尽量势弱了,但并未如某些预言那样消失。
Mohika Kirschbaum 布面油画 41×33cm 2015年
在当代艺术潮流中,人物肖像这个曾在艺术史上大放异彩的主题虽然已少有人问津。但一些艺术家尝试了肖像艺术的现代之路——肖像画在脱离了实用功能后,如何开辟另一条道路、另一个境域。
艺术家童雁汝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和时代潮流中,逆流而上,专以肖像为主题,探索肖像画的可能存在的未知空间。
不但如此,艺术家还把肖像创作局限于正面头像和相同尺寸中;不但如此,他以这种方式的创作已经进行了整整二十年。
我是谁 布面油画 41×33cm 2008年
如果说选择肖像,是整个一部西方美术史给予艺术家的建议,那么,以相同尺寸绘画数十年,则是东方哲学的启发。
想象一下:一个画家以相同尺寸,相同主题,甚至相同构图形式画二十年,这样重复的工作,是不是犹如日课?是不是以画笔进行的修行?是不是犹如掘井?在同一个地方一直深挖,那么积年累月下去,是不是必将冒出清泉?
展览现场
对于童雁汝南来说,这样画画就生活本身,是自然而然的,是生命的养份,不如此,便不是岁月日常。
这样的日深月久功课,艺术家称之为“庖丁解牛”。由技而道,乃是艺术家创作的真正意图。
童雁汝南的肖像画材料和创作形式都是西化的,但他在绘画中的追求,却是相当传统的。童雁汝南深受老庄思想影响,他通过肖像,获取的是历代中国文人在山水画中所追求的人生哲学,在人的肖像面部中塑造的是中国山水画般的境域。
布面油画 41×33cm 2007年
对此,艺术家自己称之为“画肖像就是画山水”。
在以褐色调为主调的这些正面肖像中,面部没有清晰的五官,也没有一般肖像画那样细腻可感的皮肤,只有山川丘壑般的笔触。
但童雁汝南的作品不是那种带有避世性质的深林幽境类,事实上这些肖像画给人的感觉是比山水意义更宽广的“大地”。
布面油画 41×33cm 2006年
特别是放大的局部,全然是一幅苍茫辽远的黄天后土——艺术家曾去西部写生,广袤的高原黄土连绵起伏,给艺术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童雁汝南的肖像画中,没有清晰的五官和典型的情态,只有漫漫山水大地沟壑纵横般的笔触,但就在这些笔触中,却有一种精神气,指认着模特本人。
他的肖像中所呈现出个人的特征与确在性,使被描绘对象绝对个人的气质被永恒地固定在画面之中。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高小林认为:这是艺术家通过第一感应捕捉到的对象反映在艺术家那里的“心象”。
或许果真如此。因此,在几十年如一日地修行中,在重复的工作中,每一件作品又是独立不可替待的,是一个人(模特)“内在的肖像”,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自在完满的世界。
童雁汝南的表现形式是当代的,他的肖像作品,是抽象中的具象,又是具象中的抽象。
从画面构成上,观众容易追溯到塞尚、弗朗西斯·培根……特别是弗洛伊德等西方艺术大家。
Erwin Wimmers 布面油画 41×33cm 2015年
童雁汝南更受到贾科梅蒂、莫兰迪、奥尔巴赫这些大师艺术精神的启迪,这种追溯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他的确对以上以及更多前辈大师有过深入的研究,也常到欧美国家去研习大师之作,他的案头书就有有关塞尚、培根的研究著述,以及研究庄子哲学及中国艺术精神的诸多论著。
没有无源之水,童雁汝南的绘画深受西方当代艺术思想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他的表现手法也是基于西方美学的当代手法。
但从小的国画学习,李可染等国画大师的熏染,深植于血液的中国传统,使他创作思想的内核始终是中国的。
展厅现场
他对黄宾虹等承上启下的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也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黄宾虹的作品,他深入到中国山水精神内核,并融于他的创作中。
因此他使用油画材料语言和当代创作手法,却是向传统的回归。也可以说是以当代形式继承传统,继承的不是传统的表现形式,而是精神内涵。
也正是艺术家对于传统的理解与认知,使他能以油画材料,能在肖像面孔中,看到山水景致。这可以说是艺术家通过当代艺术形式,对当代艺术本质进行的反思。
相对于传统,当代艺术急功近利,快节奏,浮燥。一个浪潮席卷着一个浪潮。
展厅现场
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在十五分钟内成名”和“每个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都预见了当下艺术的现状。
时代社会的包容给所有人机会,但社会的高速发展使艺术无法沉静,当代艺术的世界总在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在如此艺术环境下,童雁汝南却有其明确的学术方向,笃定地二十年如一日进行重复式的肖像画创作,似乎时代的潮流与他没有关系。
开幕式现场嘉宾云集
二十年岁月过去,正如沃霍尔所说那样,多少创作绚丽地昙花一现,又沉寂无踪。然而童雁汝南仍然在他固定的画面上描绘,从古代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黄虹宾到莫兰迪,融汇贯通,在肖像中建构他的艺术世界。
艺术家正是用这种确信的,坚定坚持的行为方式,超越当代艺术。
童雁汝南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画不同的人,几十年一直坚持模特写生。
在互联网虚拟生活成为日常的今天,仍然坚持面对面的写生。在艺术家看来,作为人的肖像,其本质就是“人”,因此,必须面对面。
徐仁芳 布面油画 41×33cm 2006年
艺术家认为:人的面孔是一个不能穷尽的世界,只有在面对面的观看中,这个世界才呈现在眼前。人总是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艺术家则希望从不断变化的脸上,找出即属个体又永恒存在的本质。
这也是为什么童雁汝南的肖像画既无清晰的五官面目,又总是一眼就能分辩出模特其人的原因。
这些年童雁汝南在世界各地写生,画了多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模特既有普通人,也有名人。
近几年发起的“Face To face”系列写生及展览活动,则以建构城市名人谱系为主。
Heidrun Yyirth 布面油画 41×33cm 2015年
从西藏到香港,从亚洲到欧洲,在波恩、巴黎、米兰、威尼斯、阿姆斯特丹……等城市为国家元首、州长议员、文化名人、艺术家、美术馆长、收藏家、演员等各行业领军人物进行肖像写生。
在与各地名人交流中,形成了一个城市名人谱系网。
这个网络通过线下绘画和举办展览活动,以及互联网线上的多重联结,童雁汝南把他的艺术理念和所坚持的中国传统、中国艺术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个人创作的同时, 童雁汝南也为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31日,3月2日于美术馆中庭将展开一场童雁汝南将以方力钧为写生对象公开创作的公教活动,届时,观众可以亲眼目睹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展览信息】
展名:“Face To Face 童雁汝南作品展”
展期:2019年3月1日-3月31日
地点:武汉美术馆1、2号展厅
艺术家介绍:童雁汝南
二十年如一日修行式、面对面的肖像艺术创作,来阐述中国山水精神,是对互联网时代艺术的整体反思,在世界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国家元首等百位世界名人为其做模特。
在意大利、德国、瑞士、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美术馆举办十多次个展,在法国大皇宫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奎里尼斯坦帕利亚基金会博物馆、东京都美术馆等举办百余次联展;和Marlborough 、G.A.M 等画廊合作;作品被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基金、 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等收藏;获瑞士洛迦诺金杯奖、ISPEC特殊文化奖等。
杭州G20 、厦门金砖、上海进博会主会场艺术总监。曾策划数十项展览,顾问数十亿收藏基金。近年来探究中国文化艺术的源头及当代活化的方式,正策划有国家文化战略意义的展览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