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朱良才之子朱新春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时说:“父亲是第一位主动让位的开国上将。毛泽东曾夸奖他觉悟高,周恩来称赞他思想开明,邓小平表扬他顾全大局”。
朱良才,原名朱姓明(字绍时,号振声)(1900.9.27—1989.2.22),湖南汝城县人。曾参加湘南起义、黄洋界保卫战、长征、西征等战略行动。
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毛泽东曾称其为“军之良才”。1958年,其因病主动退出领导岗位。1989年2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开国上将朱良才
父亲是第一位主动让位的开国上将
1955年,父亲经授衔成为上将。事实上,在这个期间,毛泽东已经开始考虑高级领导班子年轻化、培养接班人的事。所以毛泽东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号召年大体弱的老同志,主动让位给年富力强的年轻同志。
朱新春说,由于多年以来的辛勤工作,导致父亲的身体状况不太乐观,坚持了几年后,父亲便主动递交了辞呈,他怕自己的身体状况影响到工作,这样反而得不偿失。父亲想,既然中央都号召了,咱就听党的话,跟党走,带个头。
很多人劝父亲不必辞职,让他安心养身体,身体好了再回归岗位,但他还是坚持辞职了。父亲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要有后来人。我们老同志早点退下来,把位子让给年轻人,这对革命事业有好处。”
1958年11月,中央正式批准了父亲主动让位的申请。1958年底,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说到我父亲主动让位的事,大家都很感慨。会上,毛泽东夸奖他觉悟高,周恩来称赞他思想开明,邓小平表扬他顾全大局。
父亲是第一位主动让位的开国上将。他退休后原本可以享受不少待遇,但他尽量都拒绝掉,因此他退休后的生活是很清贫的。有一次领导出于安全考虑,提出给住处增高围墙,但被父亲拒绝。他说,我们是人民公仆,百姓不会害我。
父亲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从小就告诉我们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不许说谎,尤其要“夹着尾巴做人”。父亲告诉我,要淡泊名利,不要为名利所扰,不要被名利所困,不要为名利所害,一辈子做清白人。
朱良才之子朱新春
《朱德的扁担》一文是我父亲写的
父亲一生只公开发表过4篇文章(《这座山,它革命》、《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一根灯芯》)。而这4篇文章,全是写的井冈山。
这4篇文章都是父亲亲自写的,4篇文章的初稿完成后,父亲又主动征求有关同志的意见,主动修改加工,直到初步满意后,才送《星火燎原》编辑部。编辑部初审通过后,将4篇文章打印成小样,又派专人送回父亲处。
收到小样的父亲,就伏在台灯下,亲自在小样上逐行逐段地思索,逐字逐句地斟酌,然后,一会儿用毛笔涂画,一会儿用红钢笔圈点,一会儿用蓝钢笔修改……甚至,改到难以言尽之处,还亲自提笔给编辑部写信。
就这样,我父亲改完一稿,编辑部校对重印一稿;编辑部重印一稿之后,又送我父亲再次修改。前前后后,反反复复,仅仅与编辑部之间,就往返修改了5稿。最后,我父亲与编辑部都认为文章可以定稿后,又将文章送有关老同志征求意见。
其中,《朱德的扁担》一文,还专门呈送朱德本人审阅。朱德与有关老同志审阅通过后,编辑部才正式印成16开大字的大样本,送各有关领导、老同志及相关组织共同审阅。
与此同时,极为慎重的编辑部,还将此文刊登在内部刊物《红旗飘飘》上,以求更广泛地征询意见。这一转,又是半年,直到有关的领导、老同志与组织都审阅完毕。
195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将《星火燎原》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立即轰动全国。至1963年,《星火燎原》共出版了8卷,相继用13种文字、8种版本发行国内外,共发行710余万册,创造了奇迹。
各省市区的教育部门,纷纷派人上门来找我父亲,要求将篇幅不长,通俗易懂,生动精彩的《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我父亲很痛快地答应了,但条件是:一不谈稿费,二不署作者的名。
1960年,朱良才一家
为什么?按我父亲的话是:教育后代,谈什么钱!讲的是毛泽东和朱老总,又不是讲我,署我的名干嘛!要记,就记住毛泽东和朱德嘛!
1959年,《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被一些省市编进小学语文课本之中。而到了1961年,全国统一中小学教材,教育部正式将《朱德的扁担》和《一根灯芯》,列入全国中学、小学的语文课本之中。
《朱德的扁担》出名了,可作为作者的子女,我们兄妹几人还真不知道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自己的父亲写的。以至上小学时,当学完这篇文章后,我还傻乎乎地拿着课文去向我父亲炫耀:“爸爸,你知道吗,朱德还挑过扁担呢!”
我爸爸呢,也故作惊讶地说:“是吗?朱老总还挑过扁担呀!”这下,我更加得意了,竟然还滔滔不绝地向作者自己介绍起《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来。 后来,我们长大了,经过多年的流传,才知道《朱德的扁担》是父亲写的。
仅从1961年到1995年这35年中,《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先后101次被选作全国小学、初中、特教、成教和教参中的语文课文。全国的小学生大约有1.2亿,35年平均下来,再按最少的计,每年的应届小学生,也有一两千万。
35年下来,什么中学、特教、成教、教参全不算,仅仅小学生的课本,少说也有3.5到7个亿的印量。这稿费,可真不是个小数字呀!可是,作为朱良才的子女,我们没有收取一分钱的稿费。
撰文:张喜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