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局旧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建康路110号,太平南路与建康路交汇处,是南京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邮局,是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一处重要邮政旧址,也是20世纪20年代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传入中国的代表作之一。南京邮电局旧址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正式建成开业,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更名为建康路邮政支局,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邮电局旧址由英国人于1919年开始设计建造,建筑风格属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形式。邮局在设计上不同于传统建筑的南北走向,而是正门朝东,南北对称,平屋顶,共两层,建筑整体呈"凹"字形。入口处为花岗岩台阶,宽形柱式门廊和五座高大的圆拱门。台阶两侧各建有一座混凝土邮箱。大楼顶部中央建有一座圆顶西式风格的钟台。整个建筑物外墙为水泥拉毛粉刷,窗套为水泥仿砌石,门廊上部及装饰柱、阳台,围以花瓶图案的水泥栏杆。大楼底层为营业大厅,水磨石地坪,布局已作改造;二楼为办公用房,木地板,内廊式布局。原建筑还有地下室,现已废弃。当时邮局内部设施先进,有取暖设施,隔墙空心。冬天,热气在空心墙里流动传输,楼里每个房间都暖和,不过在后来的改造中拆除了。
南京邮电局旧址朝东的正门为邮储银行,朝南的正门为夫子庙邮局,南门招牌上"夫子庙邮政局"六个大字。拾级而上,是由六个罗马立柱撑起的大门廊。木色的老旧玻璃门、落地窗,青灰色墙面上挂着铜质的格纹壁灯,绿色漆制门檐雕花精美。走进邮局内部,铁艺玻璃吊灯、老旧的木式柜台,处处透出民国范。最有"民国味儿"的要数邮政业务服务柜台了。取代玻璃隔断和大理石柜台的是铁质栏杆隔断和木质柜台,复原了民国时期的邮局风貌。柜台背后的墙上挂着复古的木质匾额,上题"夫子庙邮政局"六个字,墙上还挂了十几幅民国邮筒、邮亭、邮政大楼的老照片。这里除了能办理一般的邮政业务外,还设置了文创销售和慢递业务。文创销售柜台采用深色木质展柜搭配老式铜挂锁风格,推出了十里秦淮"旅游护照"、桨声灯影秦淮河邮折和夫子庙邮局专属个性化明信片等。慢递业务和南京特色专属明信片也是文艺小清新们的心头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