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181”工作思路 崂山区构建“大旅游”新格局

2025年,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紧抓青岛成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工作格局和“一核引领、三线并进”总体布局,按照“181”工作思路,推动崂山文旅出圈出彩。

2025年,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紧抓青岛成为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的重要机遇,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工作格局和“一核引领、三线并进”总体布局,按照“181”工作思路,推动崂山文旅出圈出彩,即围绕“文旅提升年”这一中心目标,聚力实施八大行动,完成一批重点任务,全力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中国式现代化崂山实践做出文旅新贡献。

按照“181”工作思路 崂山区构建“大旅游”新格局

抓项目、强产业:谱写文旅新图景

“2025年,崂山区将持续推进国信冰雪运动馆和石老人滨海区域改造提升等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观海文化科技产业园、若七文化艺术综合体、银丰玥美酒店、北都酒店等项目建成运营。”据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服务,结合文旅行业新时期、新特点以及企业诉求,着手研究制定包含文旅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和文旅人才培育为一体的集成性文旅政策。此外,深入剖析国家、省、市、区政策内容,上门走访企业精准传达,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全面地理解政策要求与机遇,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有力支持。积极组织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申报各级(省、市、区)荣誉称号,通过专业指导与资源对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抓节庆、强特色:聚力提振文旅消费

2025年,在延续性举办“山海印象”原创音乐节、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基础上,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将创新性举办沙滩风筝放飞季,深化“春色崂山”“秋韵崂山”“冬趣崂山”文旅休闲季,计划举办系列活动不少于300场,持续放大鲅鱼节、樱桃节、茶叶节等传统乡村节庆活动效应,进一步擦亮“特色产业+文化体验+节庆旅游”的农文旅融合IP品牌,努力打造更多元、更时尚、更具发展活力的消费场景。

同时,建立发布机制,分类推出活动详情、举办地图和时间明细表,将“春、秋、冬”文旅休闲季打造成淡季主题活动品牌,健全全周期旅游产品体系。以节庆活动融合新业态,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旅融合新画卷。

抓实事、强服务:聚力推进文化惠民

今年全年,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将围绕群众需求和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惠民活动超1500场,开展文化服务进学校、社区(村)、企业等文化“五进”行动,争取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庆、季季有主题”。计划组织开展文化惠民低票价看电影、看演出活动60余场,预计发放惠民消费券约5万张,发放金额约200万元,可拉动消费约800万元。

同时,将建立以“文化崂山”为统领,以“音乐海岸”“崂山文化讲堂”“阅动山海”“广场舞大赛”等品牌活动为支撑的“1+N”崂山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矩阵。新建3处城市书房、2个自助图书馆、15个儿童友好阅读新空间,推出全区公共文化场所电子地图,完善15分钟文化生活圈。

抓保护、强创新:聚力繁荣文化事业

以实施传统文化“两创”争先行动为引领,推进崂山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建设,深入发展“文化+旅游”,加大文物、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发展力度,加强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动态管理、宣传推介和奖补扶持,高起点策划“博融万家”馆际联展活动,发挥山东大学文化智库作用,开展崂山民间故事、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专题研究。

创新发展“非遗+旅游”,建立非遗培育体系,推荐崂山绿茶制作技艺等申报第六批国家级非遗项目,认定第九批区级非遗项目,推出“非遗游记”品牌活动,组织“崂山有礼·造物雅集”非遗手造市集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等“五进”活动不少于50场,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原标题:文旅开年谈 | 崂山文旅:构建“大旅游”新格局 争创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