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乡村振兴新模式:湖南汨罗市罗江镇的探索纪实

(撰稿:赵紫微、谭安娜/摄影:谭安娜)

凤凰网湖南讯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探究乡村振兴新模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村经济效率提高,是乡村振兴理论工作者与与城乡实践部门的的主要工作内容。2021年12月25日,尽管天气寒冷,气温骤降,长沙理工大学的刘祚祥教授依然带领部分研究生深入农村,研究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探寻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城乡融合,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促进城乡资源融合,形成新的生产函数,从而使农村实现产业兴旺,农业效率得以提高。

汨罗市罗江镇位于汨罗市中部、汨罗江北岸,“一江两岸”的说法也由此而来,以汨罗江为界,南边是汨罗市中心城区,北边则是尚未开发完全的罗江镇,新老G107国道和武广客运专线从南至北纵向贯穿,十古公路从东向西穿越境内,交通较为便利。罗江镇由红花乡、黄市乡、天井乡三个乡合并设立,全镇区域面积155.9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6.2万人,常住人口约5万多人,离乡进城务工的人并较少。在资源禀赋方面,除了人力资源丰富以外,罗江镇的特色农业资源有茶叶、板栗、柑橘、杨梅等;林业资源有天井林场等优质林木,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拥有高岭土、白云岩等;生态资源方面坐拥红花山、天井山、罗江、汨罗江等,自然资源比较富庶。因此,农业与建材加工业成为其主导产业。

罗江镇千盏茶叶产业园

罗江镇千盏茶叶产业园

近年来,乡镇政府紧抓乡村发展,努力推动产业兴旺,吸引乡友乡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的步伐加快,乡村经济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始终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带动经济全镇共同发展的产业,没有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调研团在镇长与主管农业的镇党委副书记的带领下,参加了罗江镇几个有代表性的新型产业业态,并对有些项目在执行中所遇到的系列问题也进行了介绍。罗江杨梅生态园,是罗江镇比较成功的一个现代农业项目,尽管其生产规模与其他有名的杨梅产区的不能比较,但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本地品牌,这几年在当地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该园区种植了1500多亩的杨梅树,园区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偌大的杨梅园只有杨梅树,刘教授随即提出,可以借鉴桑基鱼塘的模式,在种植杨梅的同时,养殖走地鸡,通过种养平衡,以实现园区的生态化经营,在既有资源的础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刘祚祥教授与罗江镇党委副书记在杨梅园讨论如何发展林下经济

刘祚祥教授与罗江镇党委副书记在杨梅园讨论如何发展林下经济

长期以来,罗江镇一直在探索振兴之路,特别是在产业上,罗江镇负责人一直在进行着各种尝试。引进高科技,培育新品种;招商引资,培育新产业。改善基础实施,调整产业结构,试图通过现代经济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率。湖南省林业科技示范园,是汨罗唯一的林业科技项目。园区依靠科技创新,调优林种结构,引进林木良种,开展造林、育苗、良种繁育等试验示范,目前已完成建设面积1580亩,投资2000余万元,园区还在进一步规划建设当中;湖南千盏茶叶产业园,园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面积约2000余亩,干茶的年产量在250余吨。但是,茶叶的采摘、加工过程全部依赖人工,成本高昂,导致该茶叶难以形成规模化优势,也未能产生品牌效应;湖南汨罗华康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占地面积千余亩,但其所租用的场地却存在部分债务纠纷,产权不清晰,成为进一步投资的桎梏;天颐健养老院,该养老院面向市场经营,院内已入住60多位,虽然规模较小,但基本能够收支平衡了;红花山庄,是由返乡创业的乡贤曹金魁创办的,是一个休闲、旅游的基地。水上乐园、温泉、儿童游乐设施、餐饮、住宿是山庄的主要业务,目前基地客源的辐射范围为半径30-50公里。据曹金魁介绍,山庄后期规划所需要的资金一直难以获得,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较少,难以支撑山庄未来发展的需要。

汨罗市红花山庄

汨罗市红花山庄

通过对以上罗江镇现有部分企业的现场观察与调研,实践团发现罗江镇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产业发展特色不够明显。缺乏代表性产业,地域品牌效应不足,如茶叶基地等都只是将土地租赁出去,收取租金,由其他茶叶公司进行运作;杨梅的品牌宣传力度也不够,杨梅上时期较短,对杨梅的市场营销要求较高,导致产量难以做大,“罗江杨梅”这个品牌没有真正打响。第二,一些工商资本下乡所作的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有些项目难以为继。经营农村社区的产业项目需要企业家具有强大的资源运作能力,但是不少回乡创业的企业家,通过在沿海地区从事制造业或者商业积累了部分资金,响应家乡政府的号召回乡创业。但是,在项目的选择上,这些企业家偏离了其原来累积的知识结构,从事一个全新的行业,导致其项目难以为继。其结果必定是资源荒废、无人问津,但投资的沉没成本却成为农村社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第三,资源闲置,需要盘活。在调研走访的途中,发现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没有在持续运营,土地、树苗、工厂、机械等等资源都空置在原地,亟需资本投入、重新运营。镇党委带领各村党委对其资产进行清理的工作,将本地所有的资源资产进行划分规整,形成了数据库,为资源盘活打下基础。

罗江镇为实现乡村振兴所做的努力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城乡资源融合只是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前提,在此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原来发展乡村的惯性思维以为只要将资金、企业家等要素引入下乡后,产业就能得到发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资源流动只是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盘活农村资产、如何实现城乡资源对接,以形成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函数才是促进乡村振兴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实现城乡融合,但是,城乡资源如何整合为新的生产能力?其内在的组织如何实现?实践证明,将农村的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并不能解决农业的弱质性。因此,需要通过新的技术与组织创新以解决农村经济组织重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通证经济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证经济用共识取代制度,通过设定进入就必须遵循原定规则而形成被所有人认可的共识,从而大大降低社区内成员的交易成本,继而实现规模的扩张和边界的扩大,从而提高农业的效率。相对于公司制度,农村社区更适于改造成通证经济,这将成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祚祥教授提出组建村投公司这一新型农村经济主体,不是将传统的公司制度复制到农村,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通证经济以解决农村资产产权不清晰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村投公司可通过引进技术、企业家等其他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函数,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在技术方面,资产权属清晰是盘活资产的前提条件,区块链技术在资源确权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掌握资源各方面信息的机构、部门或个体都可以上链,成为链上的数据节点,在链上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提供真实信息和举报虚假信息的节点予以奖励,否则进行惩罚,从而剥离出不良资产,并将优质资产资本化。资产出链后,通过村投公司与外部市场对接。在人才引进方面,一方面可以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扶持本地的企业家,为实现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