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青岛的N个理由丨有一种人生,叫青岛

选择一座城,就是选择一种生活;住在一座城,就是铭刻生命印记;更新一座城,就是重启一段人生。

青春之岛 创业之城

青春之岛 创业之城

流淌在文学地图中的情怀,记载着人才对城市宜居宜养的褒奖。

“青岛这座城市极富浪漫气息,同时又有坚实的历史脚步,有坚实的生活依托。”对青岛,作家杨志军不吝溢美之词,《你是我的狂想曲》是他对青岛这座浪漫、时尚、理想之城的告白。

来青定居30年的作家连谏则对青岛有着偏执的爱,“青岛是我最爱的城市,以前来青岛住的地方还是一些老房子,如今改天换日,现在我哪儿都不想去,在这座城市生活,幸福指数特别高。”

青岛像一本书,开卷有益,历久弥新,不厌百回读。

或许,这是独属于作家的热爱。当诗情画意变成柴米油盐,人才足迹成为青岛宜业宜学的佐证。

从“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本地连齐俗,人全带楚音”之说,可管窥古时移民风貌;近代开埠,各地移民聚集,更让这座城市形成“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特色。

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今天,1037.15万人因秀美的环境、深厚的底蕴、广阔的平台、难逢的机遇、开放的胸怀而留在青岛。

38名住青顶尖人才、2000余名省级以上人才,278万名人才,因强大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接全球的枢纽网络、开放包容的商住环境而建设青岛。

去年至今,逾30万人才因更新的城市品质、更广阔的产业机遇、更美好的发展愿景而爱上青岛!

焕新的青岛,浪漫山海与未来产业、时尚商圈、前沿文化、智慧城市交相辉映,历史人文和创意潮流演绎“二重奏”,既是心灵栖息地,也是青春竞技场。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十强”……是人才对青岛的嘉奖,也是“用脚投票”的答卷。

来华留学生走进上合示范区。

来华留学生走进上合示范区。

春节迁徙大数据揭示了青岛虹吸人口的成色:山东省内占87%、外省豫苏冀领跑、东北三省为第二梯队,其中山东省内主要是潍坊、烟台、临沂、日照、菏泽、济宁、泰安、济南等城市。

人爱城,城爱人。

“租房即可申请落户”全面兑现“来了,就是青岛人”的承诺;“青雁归巢”的呼唤喊出了游子们的情感归属;“保障性租赁住房+青年人才驿站”“人才补贴”“求职补贴”“住房补贴”暖心留心;国际人才周、青岛工匠日、创业节践行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人才礼遇。

“青岛既适合生活,也适合打拼。”博士研究生许行就职于青岛某科研院所,他的女朋友硕士毕业后也在青岛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二人申请到了租赁型人才住房,正在筹备婚礼。

2023年,10余万青年人与青春之岛“青青”相惜,开启第二人生。

冲刺“北方第二城”,青岛宜创宜研的特质激活了人才能量。

青岛1.58万亿元GDP的背后,有千万人口的“托举力量”;有百万人才的“智慧基石”,有顶尖人才的“引领驱动”。

英才用创新创造的荣耀为更新奠基、为城市加冕。

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青举行。

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青举行。

无数“第一”展示人才的骄傲:涉海两院院士数量全国第一、海洋高端平台数量全国第一、海洋领域国际领先技术全国第一,构建了全球第一个海洋糖库、首次发现20世纪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热区“热斑”……

无数“领跑”镌刻人才的献礼:全球时速最快的高铁、全球生产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智能互联工厂、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

无数“创造”诉说人才的回馈:1717家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300名,促进增收超100亿元;278个博士后平台招引博士后7813人,科研成果创造产值超60亿元。

青岛创业总部

青岛创业总部

从京杭大运河畔来到青山碧海边,8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在青岛奋斗了65年,至今仍为“海济苍生”上下求索,致力于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

“青岛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在青工作20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道出了人才的心声。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葛兴福甚至因为青岛优渥的创新生态推迟回德国“养老”,决定在青岛再待五年。

美好故事正接续上演。

万千抱负,百味人生,就在花样青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