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确认为汉文帝霸陵的消息近日持续引发高度关注。
多年来,考古工作者一直围绕文献记载的“凤凰嘴”寻找汉文帝陵墓,此次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的依据是什么?而按照我国现行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针,“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是考古行业的基本行规,汉文帝霸陵后续的考古工作将如何开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近日表示,目前汉文帝霸陵不会进行发掘工作,将以保护为主。
汉文帝刘恒,“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即位仅二十三年(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57年在位),却开启了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据《史记》载,汉文帝对于厚葬的态度“甚不取”。多年以来,关于刘恒霸陵究竟在何处,一直是考古界的迷思。
“因为汉文帝以山为陵,不起封土,后世一直找不到他的墓葬,从东汉到宋朝都没有文献记载汉文帝陵墓的信息。直到元代学者编的一篇《长安志》的文献中,首次提到汉文帝陵墓在“凤凰嘴”的说法,不过只是推测,并没有证据证实。之后的700多年以来,后世一直沿用了这个说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队长马永嬴说。20多年来,考古工作者一直围绕“凤凰嘴”寻找汉文帝陵墓。
据马永嬴介绍,此次确认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霸陵是一系列的证据链构成的。首先,是从位置来讲,它离窦皇后陵比较近;第二,它有四条墓道,是帝王级别的;第三,有大量外藏坑,这也是皇帝墓葬的特点,坑里出土的官印、陶俑都是级别非常高的陪葬品;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证据是,考古人员在窦皇后陵和江村大墓的周围发现了一圈更大的夯土院墙,形成了一个大陵园,将皇帝和皇后围在了一起,而汉代陵墓特征就是皇帝和皇后葬在一个陵园内。
马永赢曾专门就汉文帝霸陵选址做学术研究,并撰写《汉文帝霸陵选址研究》一文刊登在《考古与文物》。他在文中提到,汉文帝霸陵放弃渭北祖陵区,选址白鹿原的原因不是因为受到”昭穆制度”限制被迫别葬,而是为了解决其母薄太后的丧葬礼仪问题,并兼顾扼守交通要道、防御东方诸侯的政治需要;同时,文帝的个人情感因素也影响到霸陵的选址。
按照我国现行文物工作的基本方针,“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是考古这一行业的基本行规,汉文帝霸陵后续的考古工作会如何开展?马永嬴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文物保护技术的限制,目前汉文帝陵墓不会进行发掘工作,将以保护为主。
“我们后面做的主要工作是考古勘探和调查。现在我们发掘了几座外藏坑,一是因为陵墓区域被盗墓贼盗扰,需要对个别坑进行抢救型发掘;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确认这个江村大幕的墓主。这个发掘工作是非常慎重的,也已经经过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
对于外藏坑来说,因为其数量非常大,进行全部发掘旷日持久,没有太大意义。发掘几个,了解到它的内涵就行了,现在外藏坑的发掘已经够了,不会再继续发掘。”
马永嬴说,“ 目前国家政策规定,皇帝陵墓不能进行随意发掘。因为现在受困于文物保护技术的限制,对一些脆弱的文物保护还是有很大难度,所以我们会把这笔文化遗产留下来,留给后世子孙。等到他们有办法解决这些难题的时候,再去发掘会更好。如今已经确认了墓主,接下来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保护。”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考古工作者带着学术目的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迄今为止就两处,一处是殷墟商王陵墓,一处是明定陵,而正是因为吸取了1950年代明定陵挖掘的惨痛教训,才逐步形成了现在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像海昏侯墓、隋炀帝墓的发掘主要因为陵墓被盗了或者在基建中偶然被发现了,国家文物局出于保护的目的不得不批准发掘,考古上把这种做法叫做“抢救性考古发掘”,应该另当别论。
考古不挖帝王陵,原则上是指不动坟和不挖墓,也就是不挖陵墓的主体或本体结构部分,而帝王陵本体以外的周边祭奠设施、陪葬设施,国家现在没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不能挖它。所以包括秦始皇兵马俑、汉景帝的阳陵,都挖了一些陪葬坑,并且还建成了遗址博物馆。
考古工作者历经将近20年的付出,找到了真正的汉文帝霸陵,意义重大。 其中汉文帝所在的文景之治时期,是西汉社会转型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其帝陵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发展演变。霸陵的确定,弥补了这个时间段的空缺。
同时,由于汉文帝霸陵的位置确定,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也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后期的文物保护和利用来说,如果凤凰嘴没有陵墓的话,那么我们的人力物力都会转移到汉文帝霸陵上面来。包括后面可能建立遗址博物馆或遗址公园,就都会围绕江村大墓来展开。”马永嬴说。
(本文部分资料据极目新闻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