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黄恺:心血管慢病诊疗和急症救治要“两手抓,两手硬”

提及中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形势,湖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下称「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黄恺面色总会略显凝重,在接受健康界访谈时,他向健康界展示了一组数据:

从2002年到2018年,中国因急性心肌梗死所导致的死亡,在农村增加了5倍多,在城市增加了3倍多。心血管疾病现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原因,占居民死亡构成的45%以上,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这种情况是非常严峻的。”黄恺表示,目前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210万例左右,如果不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根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300万。

在黄恺看来,当前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慢病患者的管理达标率亟待提高,二是以急性心肌梗死为代表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湖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黄恺

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任重而道远

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黄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高脂血症人群以及高血压人群。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糖尿病患病率为11.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8.2%。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就是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长的主要推手。”黄恺表示,如果不把这些高危因素管理好,就无法遏制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心血管事件增长。

近年来,中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均有所改善,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在湖北省,糖尿病的达标率只有12%左右。

“就全人群来说,达标率至少要在50%以上。”黄恺表示,中国心血管慢病管理要达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树立起“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不要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全部交由医生负责,因为现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满足不了如此庞大的需求。

以湖北省为例,目前全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在内的心血管疾病人群和高危人群有1000多万人,但是内分泌专科大夫仅有不到2000人。

“2000人要管1000多万人的事情,难度是非常大的。”黄恺说道。

搭建心血管慢病诊疗和急症救治“二合一”网络

2021年1月,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323”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用5年时间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简称“323健康问题”)。其中,全省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由黄恺牵头负责。

考虑到承担慢病防治和急病救治工作的是同一群人,即等级医院的心血管医生、内分泌医生以及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黄恺提出搭建覆盖全省的心血管慢病诊疗和急症救治的“二合一”网络,将基层医疗机构与等级医院进行联通,以此提升基层的慢病管理能力和急病救治能力,最终达到降低全省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根据黄恺的设想,这张“二合一”网络由四层构成,即:一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作为网的底层,其上是二级医疗机构(县、区级医院),再往上一层是区域的中心医院,最上层则是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以及湖北省人民医院等省部级医院。

通过这张“网”,大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医生能够在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患者用药、专科知识等方面对社区的全科医生进行指导,让长期稳定的慢病患者在社区即能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从而实现慢病的区域化、网格化管理。

与此同时,基层医生在上级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和培训下,对急症患者的甄别、救治能力亦能获得大大提升。

黄恺透露,目前该防治网已覆盖湖北省98%的二级及以上医院,以及9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

为了配合这张“二合一”网络的建设,湖北省卫生健康委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了专门的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乡镇卫生院、县区医院、三甲医院的医生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交流,保证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能得到大医院同质化的治疗。

“每天都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在系统里提问:患者该用什么药,检查指标是否正常,要不要继续治疗……上级医院也安排有专门的医生值班回答,这样一来,整个系统随时都可以为患者服务。”黄恺表示。

此外,为了推动慢病管控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湖北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召开了专项会议,要求患者在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开出的药品种类和品规是一样的,进一步保证治疗的同质化。

将溶栓治疗推广到基层,为患者赢得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凶险,死亡率高,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120分钟内,如果能在这个时间内疏通血管,大量心肌可以被挽救。一旦错过救治窗口,则会威胁生命。

研究显示,中国约78%的急性心梗死亡发生在社区、街道以及乡镇卫生院。这意味着,患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心血管疾病,还来不及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运到等级医院,就去世了。

黄恺对健康界分析,以湖北省现有总人口约6000万人的初步规模进行推算,估计全省每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10万人左右。

“我们现在每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支架植入的不到2万例,进行溶栓治疗的也是大几千例,两者加起来可能也就2万多人得到了有效救助。那么剩下的7万多人呢?”

这7万多人可能在心梗之后幸运地存活下来,但会在将来发生严重的心脏功能衰竭,也可能直接因为心梗而猝死了。

“绝大部分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黄恺表示,这也是心血管病防治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

事实上,湖北省在国内最早组建了覆盖全省的胸痛救治网络,确保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后,能够迅速去到就近的胸痛中心进行溶栓治疗、行PCI介入手术。然而,对于急性心梗这种与时间赛跑的疾病,最大的问题其实存在于等级医院之外。

“在将患者从乡镇卫生院转运到等级医院的过程中,耽搁时间过长。”黄恺说。

如何让患者在基层就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如何建立科学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地缩短早期救治时间,提高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成功率,进而降低致死率、致残率,降低疾病负担?黄恺认为,借助已经搭建的“二合一”防治网络,将溶栓治疗推广到乡镇卫生院或许是一种解决办法。

溶栓治疗,是指使用药物将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使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但溶栓治疗并不简单,因为有大出血风险,需要医生精准判断适应症和禁忌症。在此之前,基层医疗机构鲜少有医生具备溶栓能力。

2021年7月,湖北省开始启动乡镇卫生院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点,将最新型的溶栓药物配送发放至试点乡镇卫生院,并安排上级医院专科医生亲自到现场对基层医生进行指导,让基层医生会溶栓、敢溶栓。

截至目前,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开展心血管疾病静脉溶栓300余例,融通成功率在85%以上,无一例发生溶栓相关的并发症,也无一例死亡。

“即便是没有融通的患者,症状也会得到明显好转。”黄恺说,目前基层溶栓治疗已在鄂东南、鄂西、鄂北、鄂中等地展开,希望到2023年底,湖北省1300余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都能够按照标准程序开展溶栓治疗。

“这样一来,老百姓发生急性心梗后,在附近的乡镇卫生院就能得到及时救助,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黄恺强调,对于急性心梗这种疾病,一定要赢得时间,越早把堵塞的血管打通越好。

据了解,宜昌枝江在湖北省第一个实现县域胸痛救治单元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会识别、会溶栓,也能和上级医院迅速联动。现在,枝江的急性心梗平均开通血管时间从之前的60分钟已提速到30分钟左右。

“两手抓,两手硬”

“心血管慢病防治和急症救治这两点,必须‘两手抓,两手硬’”。黄恺强调,只有通过“三高共管”才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同时只有通过加强胸痛中心的建设,才能提高包括乡镇卫生院在内的整个医疗系统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能力,从而降低死亡率。

据了解,自搭建心血管慢病诊疗和急症救治“二合一”网络以来,湖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接诊胸痛患者3.3万余例,挽救了大量生命。

黄恺表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规信处和信息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正在推动解决部分医院的系统不兼容问题,希望能在近期将省内从乡镇卫生院到县区医院再到三甲医院的网络系统全部联通,进一步完善全省防治网的建设。

此外,为了提升基层医生的防治能力,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大力开展了全科医生培养项目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对几万名基层全科医生进行心血管专科培训。

“希望通过培训和‘二合一’防治网的建设,基层医生可以具备初步的心血管专科知识,能够采取国内外先进的方式对慢病患者进行诊疗。”黄恺表示。

在心血管急症救治方面,目前湖北省已有近一半医疗机构具备强大的救治能力,还有一半医院正在建设中。“希望到明年年底前,湖北省90%以上的等级医院都能够建成胸痛中心,都能够通过胸痛中心的认证,这也是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发文所要求的。”黄恺告诉健康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