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身处国内的最终用户经常会发现,一台国产的定制化AHU和一台欧洲品牌的标准化AHU,在同样满足设计参数要求的前提下,其实实际使用效果的差距往往十分明显。有时明显的程度,甚至已经到连一个非专业的人士,都能直接通过感官体验来分出高下。
图1. 定制化机组对比标准化机组,摄于2017.04上海制冷展
我们知道,AHU技术并非高精尖科技,其对制造水平的要求也未到苛刻的程度。这样的差距显然是市场在竞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呢?
首先,我们将我国现行的AHU标准和欧洲标准做一个对比。
我国现行的AHU标准为GB/T 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在编制时某些内容参考了欧盟现行标准EN 1886-2007以及美国ASHRAE标准,并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优化。
然而在最终实体检测环节,发生了较大的出入:
图2.我国检测机构检测报告项目
图3. EN 1886检测机构检测报告项目
可见,我国的检测内容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除漏风率一项外,检测项目基本为安全性检测(电气安全)和诚信度检测(风量风压噪音是否达到标称值)。而评价结果也只有简单的合格或不合格,达标或不达标。这样的检测结果,让一些性能优异的AHU产品完全体现不出优势,反而会让客户觉得有些产品性能过剩了,采购成本上吃了亏。
反观欧盟标准,安全性检测和诚信度检测作为基础检测,已经不列入标准检测中了。而标准检测中的每一个项目都与机组的质量与运行性能直接挂钩,可谓拳拳到肉:
l 机械强度:箱体面板抵抗内压/外压的能力,与整机寿命,运行稳定性直接相关。
l 过滤器旁通系数:保证箱体内部过滤器发挥效果的能力。与净化除尘效果直接相关。
l 传热系数:防止AHU内部冷热能量泄露的能力,与AHU运行节能性直接相关。
l 断冷桥系数:防止AHU产生冷热桥的能力,与运行安全,节能,卫生以及机组寿命都直接相关。
而且EN1886在检验合格的结果基础上,还引入了分级机制,性能越优异的产品等级就越高。再以威柯的标准化机组Ventus为例,经过欧盟相关机构检测后的评估为:
图4. Ventus性能指标,每项指标皆为业内顶尖。
此时再来看看国内的一些所谓合格的‘定制化机组’,当它们满足了风量风压噪音等一些标准和设计中要求的参数的时候,到底有多少真正关键的参数被无意或有意的忽略了?这些被忽略的因素会对整个空调系统乃至建筑的正常使用产生多大的影响?相信很多用户已经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