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翼展未来”家庭教育论坛暨国际学校联展深圳站、广州站于上周圆满闭幕,现场到访的众多国际学校校长及招生负责人、学术负责人在现场进行了精彩演讲。接下来,就让我们对每场精彩演讲做一次全面的回顾。希望每场精彩演讲的文字记录,能够为今天正在择校的家庭提供帮助,也希望给教育同行们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
演讲内容摘录】
上面是我过往的经历,我不赘述了。我自己过去10年都是国际学校的老师,一步步做到教学的管理和学校的运营,我亲身带了4届中国的高三毕业班,特别荣幸见证500个华人家庭的申请故事。下面的图片是年轻的时候和我的学生们的合影,图片仅供参考,实物以本人为准。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神奇的国度新加坡。新加坡被誉 为亚洲四小龙,经济、文化、绿化都做得特别棒。新加坡的教育多年被评为全世界第一,时间关系今天简单给大家分享四点。
新加坡教育最大的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左边的图是我之前在新加坡访学的时候在他们的一所国际初中照的图片,不知道当年多少家长是理科班的,我当年是理科生一路申请上来,我清楚的记得初中物理的时候,初二的时候会学到光电效应,正常如果是中国的老师会怎么讲这门物理课?可能讲了物理概念之后就大量发题,让孩子们刷。新加坡用项目制的方法,他们会把这个班不到30个小朋友分4个小组,每个小组可能只有5个孩子,老师传导完光电的知识效应之后,让学生们用舞台剧展现艺术和生活相结合的效果。你发现项目制学习的背后是更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化的。我的同学当年有很多女同学对数学和物理根本不感兴趣,在这样的项目制学习方式里孩子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对艺术感兴趣,他对编剧感兴趣,他一样在项目制里有他的存在感。英美国家现在对项目制学习大量应用。
新加坡教育特别大的特色是CCA辅助课程培养体系,新加坡的小学生,比如小学二年级开始,2点多放学以后不会回家,他们要在学校参加各种各样的CCA,乍一看有点像中国的社团,你会发现有一个全世界共同的特点,只要和升学挂钩,家长们的重视程度就非常大。新加坡CCA分为四类:一是制服类,校园警察、红十字军,培养小我和社会共存意识;二是体育类;三是音乐表演;四是创客项目。正是因为这样的培养体系,从小学开始CCA就是必修的,到高中阶段大家看到右边的图片,这是我在新加坡的国际高中访学时拍的,因为这样的机制就导致了孩子们到了高中阶段,他们自发形成的社团就有上百门了,他们的天赋力和兴趣在很小的时候得到很好的保护。
分层教学,在国际上是很有争议的,很多家长认为是把孩子分三六九等,但是新加坡做分层教学有它的国情限制,新加坡的人口太少,只有深圳的1/3,这样的弹丸之地,如果不把人才的培养最大化利用,他们觉得这个国家的未来有点堪忧。不管新加坡的分层教学怎么做,最后不管学初中还是高中哪种类型的课程,最后还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仍然可以走到大学层面。这点也是和中国的分层教学有很大区别的。
全人教育,我过去十年一直也是从国际学校老师做起来,在中国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走访了很多名校,你会发现在中国提到全人教育,很多国际学校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能力的层面。他们觉得这个孩子德智体美劳都好,英语好、数学好、钢琴、体育好就是全人教育,其实在新加坡全人教育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作为人的价值的塑造,我们说一个孩子从幼儿时期长到青少年再到成人一定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到说要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样的贡献,我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小到我想用什么样的个性和心智去生活,新加坡作为2/3华裔的国家他们特别注重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人的道德标准塑造。去年香港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香港家长把孩子移民到新加坡进行教育。各界名流,比如罗杰斯当年做空泰国曼谷的金融大颚,他提出22世纪是中国的时代,如果你不会说中文在这样全球化的时代可能未来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他把两个女儿移民到新加坡。包括中国的一些华人明星,李连杰先生当年也是放弃了美国的绿卡加入了新加坡,但是这背后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加坡高净值人群的税收比较低。
茵维特国际学校目前在新加坡有3所分校,被新加坡评为排名前十的国际学校。今年我们特别荣幸,除了新加坡的3所分校,香港的两个校区陆续开学,中国的深圳校区成为全国第七所分校,幼儿公学部已经开学,明年小初高正式将在深圳和家长们见面。未来澳大利亚的一个班正在筹备,我们希望有一个茵维特的全球大家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们都可以在全球的校区之间进行交流交换,真正的培养孩子的国际化视野。
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个简短的宣传片。(视频播放)
作为湾区的第一所新加坡特色的国际学校,相信很多家长也想看看我们来到大陆的办学诚意和决心,这里重磅给大家介绍在我们左上角的许进源是执掌新加坡第一书院和新加坡排名第一的公立学校华中学校多年的世界级的名校长,是哈佛大学的硕士,也在新加坡的教育部担任过部长。许校今年12月份会从新加坡飞到深圳带他的三个女儿Base到深圳校区,作为深圳的总校长。下面是我们来自世界一流名校的学霸老师们,全部毕业于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以及世界一流名校普林斯顿大学等,未来坐镇小初高校区。
接下来介绍一下茵维特中国区人才培养理念和我们的核心教育哲学,很多人谈未来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我不知道家长们怎么理解国际化,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误区,认为全外教、纯西式、纯英文就是国际化,这是不对的。国与国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相交的部分才是国际化。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作为中国老师,我们首先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中国人,他可以不是中国国籍,但是一定要具备把中国文化作为他的文化根基之一,认知世界的能力,将来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认为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培养国际化的人才是根本不矛盾的,而且是高度吻合的。在我们设计茵维特中国区的课程的时候,我们特别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我们学校中文课不是简单的中国语言课,背几个成语、学几首论语就算学习到中国文化,我们要用中文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批判式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既能够有能力学会继承、发扬,又能够有能力懂得反思和感激。我相信任何一种伟大的文明得以在这个世界上长久的发扬和继承,都需要不停的反思和改造。这也是我们认为下一代中国人应该要做的事情。
第二个维度是全球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变成共同体,今天我们向美国、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联系都变得无比快捷,全球化的时代,多文化、多宗教信仰、多文明、多种族的前提下,我们如何教会我们的孩子和他人相处?这是我们在构建全球化的课程时希望我们的孩子掌握的,如何与他人和解、和社会和解。
第三个维度是新加坡教育最大的特色与时俱进,因为国情限制,他们对人才重视非常大,我们引进新加坡课程的时候,我们觉得非常荣幸,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也许不像科幻片里看到的那么恐怖,那么强大,但是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断言,未来人工智能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彻底的改变今天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其实现在已经改变很多了。我们今天的小朋友要不要拥抱高新技术,要不要和人工智能、机器一起成长,要不要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什么是机器擅长、人类不擅长的,什么是机器替代不了我们人类的,这是我们设计与时俱进的人工智能的课程时,我们希望孩子们明白的。在幼儿公学部分,5-6岁开设编程,很多家长说,韩老师,5-6岁孩子刚说利索话,学习编程的意义是什么?学习编程不是为了让他变成编程专家或者工程师,而是让孩子小时候就明白什么是计算机语言、什么是机器思维。我们告诉一个人从这里站起来走10步关灯再走回来坐下,如果是人我们可以用语言告诉他。培养国际化的人才首先要从两个维度弄懂哪些属于成人部分,哪些属于成才的部分,只有先学会做人才能成为合格的人才。
人的部分,我们非常注重孩子与自我和社会的和解,才的部分更注重的是孩子与高新技术、与未来的融合。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展开给大家讲更多例子,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这门课程,这是幼儿园的时候就要培养在孩子心中的领导力概念,我们认为的领导很简单,只要有能力、有意识,把你自己或者把你周边的事务、把周边的小社区变好,哪怕只变好一厘米、一微米,我们就认为你有好的领导力。这门课程从幼儿园开始日复一日的贯穿在课程中,将来成为孩子的核心价值观,为成人做准备。企业家精神到初高中阶段更注重孩子的实操性,不要停留在嘴上去说,这个谁都会。你有没有能力把事情做成、做到位,这是希望我们的毕业生所具备的。不管是价值塑造还是价值传承还是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课程里都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期望。
明年小初高校区将正式和湾区家长们见面,小学拿外籍人子女的资质,双语校区和政府合作,地有5万多平,还没有动工,如果家长想找双语小学要两年之后才能作为备选。初高中面向全球招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中国的香港都会设分招生点。七年级以上的小朋友都有奖学金,明年的招生名额只有75个孩子。如果家长对我们感兴趣可以关注我们茵维特深圳的公众号。
作为湾区第一所新加坡特色的国际学校,我们当时选择落地广州和深圳的时候,深圳政府拿出很大的诚意,未来我们会联动湾区的高科技产业,打造一个创新黑洞书院,真正让孩子与高新技术进行融合。我们预计开设50-80门课程,希望孩子从小开始天赋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保护。
我今天也是受幼儿园园长的委托,幼儿公学更注重培养孩子未来的胜任力,家长感兴趣可以去深圳湾校区看一下,同样是中西合璧的课程特色。过去十年我主要是做初中和高中,家长如果说聊世界名校的申请还是有很多话题的,幼儿园部分我是这两年才接触,今年我们特别荣幸的邀请到Eilleen,她有12年的从教和执掌经验,李连杰的女儿读的幼儿园在新加坡,是新加坡最大的教育连锁机构,是吴园做校长的地方。还有其他几位管理老师也是非常优秀的。这是高颜值的幼儿园部分的中外教学霸团队,所有中方老师80%都是硕士学位,他们都是有国外教育经历的,国际视野非常棒。
最后给大家看一个小视频。(视频播放)
期待明年在深圳的大校区见到中国的各位家长们,希望让更多华人享受到新加坡中西合璧的精英教育,如果家长比较喜欢我们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了解明年我们大校区的动态。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