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0月19日电 10月16日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摄影系国际交流与学术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中法三代摄影人对话探讨当今摄影艺术”在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举办。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摄影教育家克里斯蒂安·梅耶,著名摄影家李百军,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人文地理摄影研究生导师、首届“致敬摄影术诞生180周年·当代优秀摄影家”称号荣获者吴思强,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展演中心主任、著名摄影家梁军、意大利那不勒斯视觉艺术奖获得者、摄影家刘瑜,“三代人”共同探讨摄影艺术。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摄影系主任张博晨老师担任学术主持,摄影专业师生100余人参加活动。此次对话首次采用“互联网+”的形式,通过网络隔空对话。吴思强教授在北京通过网络讲解自己几十年来对摄影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将教学理念、摄影经验与现场的同学和摄影家们进行交流。
中法摄影家对话是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摄影系国际交流学术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厚基础、重实践”,提升专业内涵,更好的提高摄影专业国际交流与教学改革,开设国际摄影艺术工作坊,以开放式的国际教学模式,”请进来“,”走出去“,努力提升摄影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课程建设与国际接轨。
克里斯蒂安教授讲到,如何让摄影走出传统融入当代艺术?这是所有今天摄影家应当思考的问题。“今天的摄影艺术”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克里斯蒂安教授讲到摄影发展史以及相机的演变历程,即照片如何成为一门艺术以及相机逐渐从“摄影家的专利”走向平民化、面向大众数码时代的过程,并从历史、创作方式、摄影的多元性、艺术创新等多种角度,阐述了摄影在这个全新的时代下所带来的全新追求并将艺术与现实生活关联,提出新时代摄影的思考。
著名摄影家李百军摄影作品
著名摄影家李百军谈到摄影家应该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去关注生活,关注人民,去反映具有浓厚时代色彩的百姓生活。提出摄影人不要对一张作品的好坏耿耿于怀,更重要的是学会一个工作态度、拍摄的态度,学会对过程的尊重。在对话中,法国克里斯蒂安教授与李百军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共同分享了老城记忆、乡愁等系列摄影作品。
吴思强教授摄影作品
吴思强教授结合自己几十年的摄影经历,讲述自己对于摄影本质的理解。吴教授提出在纪实摄影中要秉承客观真实地用思想去关注社会文化现象、关注生态变化发展、关注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每个时期人们衣食住行变化的摄影理念,在摄影创作中以独特、直观、可感的影像文化形式外显出来,形成一批系统的、具有时代精神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人文地理摄影作品。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吴思强教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人文地理摄影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法,在研究生教学领域中开拓性地使用了“互联网+”新思路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创作的有机结合。时至今日,人文地理摄影研究生“互联网+”的培养模式已趋近完善,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教学体系,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期开展的《同在国旗下》摄影作品展是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全面的展示。吴思强教授挚爱摄影,他把三十多年的摄影实践总结归纳为摄影理论为学生授业解惑。他将继续在摄影这条道路上培育新人,并将在这条道路上发扬光大。
著名摄影家梁军摄影作品
著名摄影家梁军讲到,摄影者的目光可以放到日常微不足道的小事中,不只是建立在后现代主义之上,对于日常的拍摄素材,应不厌其烦的拍摄直至完美,用摄影作品体现人性的终极关怀。在专业道路上,希望同学们保持火热的工作热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相机记录现在的生活,使我们美好的生活绽放出更绚烂的色彩。
当代诗人、摄影家刘瑜谈到一切摄影作品都取决于日常生活,作品反映主观内心,无论前期拍摄或后期处理,都做到让视觉震撼。
本次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认识了“几代”摄影家们的创作思考,升华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中法摄影艺术的碰撞,使得同学们的专业学习与国际接轨,通过中法文化的对话交流,培养了学生跨文化的艺术素养,促进了摄影专业学生的情感、态度、艺术审美水平的提升。(文/图 张章)
责编:王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