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成都商务局长这样解读

让“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这是今日(15日)上午举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上,成都新提出的一个目标。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宜居的生活文化,人们的生活态度,都是成都独特的生活品牌。”全会分组讨论现场,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说。

当天,全会审议了两份重要文件,分别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有关。在张金泉看来,两者正是成都打造“像成都人那样生活”的模版生活中的独特优势。

公园城市的消费场景

蜀川画卷千年盛景是成都独一无二的城市特质,纵横全域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则是这座公园城市的“宝藏”。

但这条绿道的价值,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独一无二,对成都来说,公园城市不仅仅有公园,更有公园上可以延伸复制的消费场景。

作为一座公园城市里商务部门的负责人,张金泉对绿道上的消费场景打造颇有研究。在他看来,绿道上的消费场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品销售场景,“它更强调户外消费,即以服务消费为主,要顺应人们对自然的追求,是一种健康消费升级。”

微信图片_20200715191054.jpg

锦城湖公园

比如,每年春夏,市民亲水散步少不了到兴隆湖这个鱼鸟乐园;到了冬季,上千只候鸟来兴隆湖越冬。在成都,绿道不仅仅是用于观赏的风景,它还有多姿多彩的耍法,看锦江商贸胜景、打卡网红美食……这些场景,都发生在绿道上。

到今天,绿道已经成为人们品读成都的重要方式——锦城湖公园、桂溪生态公园、江家艺苑、青龙湖湿地,是成都人最爱的出游地;绕城高速两侧500米范围内,正在打造中的锦城公园让花海桑田回归城市。

当然,公园城市的消费升级并不只是停留在吃穿用等常规上。张金泉表示,借助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契机,成都的下一步工作是继续加快创造新消费场景,打造新消费模式,满足高品质的消费产品和场景。

微信图片_20200715192728.jpg

张金泉表示,未来,对大自然的感恩体验,对自然奇观的交流互动,甚至对美好瞬间的捕捉,都将成为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消费场景。

微信图片_20200715192733.jpg

这其中,服务业的消费场景将是关键。张金泉透露,在创新流动发展方式方面,接下来成都还将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服务模式,特别通过研究疫情后的变化,让城市生活更加具有美学感和创意,从而让流通服务和消费场景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型动能。

“双城记”背后的消费机遇

如果说公园城市示范区是成都面临的场景机遇,那么今年初提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是一个辐射范围更广阔的机遇。

红星新闻梳理发现,今年4月,两地商务部门在渝召开深化商务领域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座谈会,交流内容包括共同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极核功能、深化成渝两地商务领域合作共建等。

6月,重庆市商务委员会与成都市商务局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出炉,其中谈到了“一带一路”进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协同打造品牌展会等具体工作。

410442373544148992.jpg

成都

“成都和重庆是互动关系,要在消费方面形成双核互动,从要素方面实行自由流动,加强两地之间在消费服务流通领域的全面合作。”张金泉说,此前两地已经就如何深化双城互动、打造消费目的地城市、巴蜀文化文化旅游走廊、共同海外市场、帮助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有一系列具体合作方案,下一步,则还将会同重庆商务部门签署合作框架,并落实项目实施等具体内容。

微信图片_20200715192935.jpg

比如,川菜品牌的打造是成渝合作的一个极好范例。他表示,成都以小吃为主,重庆以火锅为主,但两者都属同一派系,接下来正在谋划共同活动并同期进行互动,共同推广传播川菜文化,从而达到更大的影响力。

“这不仅是两座城市的合作目标,也同样是两地消费的共同美好愿景。”张金泉说,成渝合作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做强集合的功能,特别是消费的集合功能,把成都宜居生活城市的品牌做强,更有号召力,“要在全国有知名度,在全球有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6月30日,成都市商务局作出安排,要求全局1/3的人员,1/2的时间用于招商引资。接下来将围绕在谈、签约、开工三张项目清单,着力于跑企业、跑项目“叩门招商”,高质量组织好项目集中开工、高效率做好项目协调服务、高标准抓好工作督导考核。

“三个月的攻坚行动里,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5+1”产业体系,针对主导产业产业进行招商。”张金泉说,要主动适应产业生态圈的要求,特别是招引头部企业、头部项目,利用产业功能区的集合功能,吸引配套产业上下游,让关联产业的集群效应做大做强。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邹悦 摄影记者 吕国应 部分图源 东方IC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