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安眠药不当“药”

现代社会,失眠现象频发,这也让安眠药进入了很多人的生活中,但是安眠药致死事件却往往被大家忽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近期就宣布,必须在安眠药的盒子上增加警告,提醒患者服用药物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

null

安眠药风险缘何而来

FDA在过去26年确认了66例因为服用了艾司佐匹克隆,扎来普隆或唑吡坦后,出现严重事件(包括重伤和死亡)的患者,其中46例出现非致命性上海,包括跌倒、烧伤、近溺水、极度温度暴露导致的肢体损失、自行枪伤和自杀未遂,而另外死亡的20例原因(一氧化碳中毒、溺水、跌倒、体温过低、车祸和自杀)也大致如此。

最重要的一点是患者在事后并不记得这些事件,而究竟是什么引起了如此复杂的睡眠行为也未可知,所以安眠药可能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

2013年,FDA要求使用活性成分唑吡坦的安眠药制造商降低推荐剂量。当时,研究人员在服用剂量影响他们的认知技能(包括驾驶能力)后的早晨发现一些患者血液中含有高浓度的唑吡坦。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表示,较低剂量的唑吡坦会在早晨血液水平降低后减少。该机构还指出,女性的推荐剂量应该较低,因为他们不像男性那样快速地将唑吡坦从他们的系统中加工出来,尽管医生也可能考虑降低男性的剂量。据该机构称,使用延长释放形式的这些药丸的患者在下一次早晨受损的风险更高。

FDA当时表示,所有患者都应该被告知可能的“早晨”风险。

安眠药危害,不容忽视

FDA发布这个生命并非空穴来风,在一些研究中发现了安眠药服用后的一些罕见现象,包括梦游、睡眠中不自主的行为或者其他复杂行为导致的人体的严重伤害,甚至是死亡,所以设置警告,并非全无意义。

艾司佐匹克隆(Lunesta),扎来普隆(索纳塔)和唑吡坦(Ambien,Ambien CR,Edluar,Intermezzo和Zolpimist)是几类比较常用的安眠药类型,虽然很多人服用后并不会产生任何问题,药品本身也经历的长期的临床检验,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某些患者服用后确实会出现十分严重的行为学事件,因此我们必须加以避免。

避免的措施不仅仅包括药品盒子上的警告,应该还有提醒医生当观察到患者发生此类情况时候,要及时阻止患者继续服药。

null

安眠药的使用频率越高,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数百万美国人都使用过安眠药,而近一个月的数据则显示,有近4%的成年人使用过处方助眠药,这其中女性的比例更高,但FDA指出,并非所有的助眠剂都会带来这些风险。

安眠药安全使用,在行动

早在2013年,研究人员就发现了服用过高剂量的安眠药可能会影响人类的认知功能,FDA也就要求使用活性成分为唑吡坦的安眠药制造商,需要降低推荐剂量,同时强调因为很多女性使用安眠药的比例很高,因此针对女性,需要更大幅度的降低计量,这样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

同时FDA也一直在监测这些药物的其他反应,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些药物就被批准上市,但如果风险过高,这些药物仍有可能被撤回。

相信通过不断的临床学观察和患者报道,安眠药的明天将越来越安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