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20年“小透明”,成都城南这片2500亩的区域终于要翻身了

显然,成都发布的各类机会清单已经成为各方主体寻求市场机会、获取城市发展信息的有效渠道之一。

今年,成都同样发布了一系列机会清单,比如《公园城市示范区“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机会清单》、《成都市2022年第三批住建领域城市机会清单》、《公园城市示范区“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机会清单》、《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2022年首批民生项目机会清单》等。

细心的朋友一定已经留意到,在这些机会清单中,出现了不少重复的城市更新关键点位,包括四圣祠、东光、耿家巷、中和老码头……

今天,我们就把C位留给了中和老码头。

被锦江“截流”的中和

成都有府河,现在被称作锦江,是成都主城区难得的水资源。

中和虽地处国际城南,却因为这一稀缺资源切断了与城南“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的发展良机。

当然,许多新老成都人都是不知道中和有码头的,所以在看到“中和老码头城市更新”项目时产生疑惑一点也不奇怪。

实际上,中和场曾经是府河第二大航运码头、府河上溯成都最后一站,货运与客运繁忙,曾经的热闹超出想象。

此后,因为陆路运输的发展,中和老码头逐渐没落。

2019年,围绕“两江一湖”,成都港规划划分出锦江港区、沱江港区、三岔湖港区,以及数十个码头群与上百个码头点位,中和老码头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随后,就是五岔子大桥出圈。

老码头依然不为人所注意,一如在金融城、大源、新川包围下的中和,就是一个小透明。

中和老码头C位出道?

如今,以城市更新之名,中和老码头C位出道,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

根据今年7月公布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机会清单》,中和老码头片区属于中和老场镇范围,占地面积2555亩,将以“码头、老场镇”历史文化为基础,打造极具“川西居民”风格的城市面貌。

片区统筹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打造中和老码头文创夜肆;实施主要街道一体化工程;打造五岔子大桥、芙蓉岛等景观工程;推进片区公服设施建设,包括中和中学、锦华市场等提升改造和停车设施、幼儿园建设等。

就在5月,高新区中和板块公告了一则土地调规,涉及区域正是中和老码头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一部分。

主要是调减了住宅用地,增加了商业用地、服务设施用地和广场用地,意味着区域内商业配套比例有所提升。

调整后新增幼儿园、地下停车场、小型体育活动场地、社区综合体、日间照料中心、公厕、再生资源回收网点、通信机房、农贸市场、居民健身设施等。

我们将调规图和百度地图进行合成后发现,这一区域正是中和老码头片区的核心,与芙蓉岛公园一河之隔,并通过芙蓉桥连接,拥有网红无边际泳池的江滩公园也在对面。

老码头文创夜肆初具雏形

临河的熊家桥路、府河横街、公济桥路、府滨北路,已经在去年启动的“一带一巷两街多景”中和老场镇水市文化建设项目中,完成了改造,摇身一变为老码头文创夜肆,于今年年初相继亮相。

临时集市、无人超市等构建起了老码头夜肆新的消费场景空间,并通过芙蓉桥将二期商业、水岸区串联,岛、岸、城三位联动,激活片区活力。

目前,四条街道已有部分商家入驻,同时仍在继续招商。

▲露营圈很火的集山就位于熊家桥路

▲府河横街

▲府滨北路

▲公济桥路

对于文件中提到的几个重要点位,我们也一一进行了实地走访。

首先是锦华市场

由于百度地图上只有锦华家居建材城与锦华农贸商城,我们在现场询问路人后,找到了名为“锦尘街坊”的锦华市场入口。

▲锦华市场

门卫告诉我们,锦华市场与旁边的锦华家居建材城相连,锦华农贸商城则在市场内部——附近的居民习惯称呼此为中和大菜市。

走进市场,周围两条街道以低端服饰、小百货为主,一直向里走,便到了锦华农贸商城。

相较于街道两侧冷清的商店而言,里面的锦华农贸商场反而热闹许多。

▲锦华农贸商城

再来是中和中学

5月的调规中优化了中和中学边界,并增加了部分面积。(见调规图3#地块)

中和中学是老场镇中的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中学,从中柏路向中和中学走的道路上,打围施工的围挡随处可见。

▲中柏路正在施工打围

▲中和中学

▲百米开外的中和小学

成都首个漂浮公园芙蓉岛已于今年6月开放,岛上面积45666平方米。整个岛体四面环水。

目前,公园只有一个入口,位于熊家桥路61号附近,岛内的艺术空间正在完善之中。

岛上也有两座码头,一座在西侧,一座在主入口广场北侧,分别叫做芙蓉岛码头、新中和码头。

▲芙蓉岛码头

▲新中和码头

虽然五岔子大桥已经火遍成都,走向全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欣赏。

“城中村”的未来

作为规模超过2500亩的城市更新项目,在公服配套之外,老旧小区、棚户区、城中村的更新同样值得关注,毕竟,这也是让中和在国际城南的发展中掉队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2010年前后,中和老场镇陆续建成了一些新楼盘,包括香榭国际、新港国际花园、香木林领馆尚城、锦辰佳苑等。

但由于缺乏品牌企业、规模社区,这并不能从根本改变区域棚户区、老旧小区扎堆的状况。

站在新中街道的十字路口,目之所及皆是一片城中村景象。

周围分布有半边街15号楼、下街125号院,以及2000年左右建成的老旧小区茗兴花园、怡丰静苑等,是典型的城中村界面。

除此之外,中和还存在一些像新民公寓这样的农村集体安置土地住房,曾经同样形象不佳。虽然新民公寓改造后建筑外墙维持得较好,小区环境干净整洁。

但产权问题依然是大多数居民的困扰,并且并不是所有同类小区都及时得到了改造。

▲改造后的新民公寓

过于陈旧的居住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和发展,这也是区域迫切需要城市更新的原因。

当然,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更新并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像中和这种涉及面广、规模大的区域。

好在,借助城市更新的东风,中和老场镇也呈现出了肉眼可见的变化,比如文创夜肆。

如今,老码头核心区域内的小区如府河小区等也进行了外立面更新,周边的道路也在施工改造,一切都在向着更好的样子改变。

▲改造后的府河小区

▲府河路正在施工改造

一路走来,我们毫不否认,中和老场镇的确很老很旧,同时,新的一面也在这里逐渐展开。

五岔子大桥、芙蓉岛、芙蓉桥、老码头、文创夜肆等网红打卡场景的出现、新消费场景的构建,都有望将原本被锦江一水之隔的中和唤醒,从心理和地理上打破原有的隔阂,为这个距离三环直线距离不到1.5公里的“小透明”创造出新契机。

文 | Hazel

照片拍摄于8月10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数据仅旨在传递市场资讯,仅涉及商业评述,非时政类新闻发布。文中观点仅为文章作者的意思表示,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指导、引导您进行相关投资、买卖的依据或风险担保。另,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本公众号图文信息,不得随意截取、引用本公众号披露的数据、图表、观点。

本公众号法律顾问北京德恒(成都)律师事务所致力于专业化、团队化、国际化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