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促进低碳?碳中和下,中国经济如何发展?

“碳中和”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2020年,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陆缘冰架米尔恩陆缘冰垮塌,从开始断裂到彻底垮塌,只用了不到1周的时间,而在垮塌之前,这个陆缘冰架存在了约4000年。

同年,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勃朗峰一块50万立方米的融冰,因欧洲持续高温随时可能融化崩落,周边居民被紧急疏散。

气候变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种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从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实现碳中和时间的公开承诺,到全国两会上各行各业代表们对碳中和的建言献策,再到大小企业纷纷跟进和推广碳中和……短短一年,“碳中和”迅速由一个陌生的专业词汇变成了一个人们朗朗上口的高频热词。

6月20日,由凤凰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1凤凰网(夏季)财经峰会暨天籁思享荟”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家华;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迈向碳中和之路的中国经济”。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中国如何实现减排目标?“碳中和”又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碳中和”是中国的机会

“碳中和”是中国的机会。峰会上,刘世锦提出了他的判断。

“目标提出以后,开始可能会感到有压力,但是这才是真正中国的机会,我们自己一定要做。为什么?因为对我们有利。我们利用好这一优势,将会提升我国的技术和产业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推动一场技术、产业和发展方式系统性重大变革,用好优势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在刘世锦看来,目前中国实现“碳中和”存在五大优势。

第一、我国是在人均GDP一万美元的水平上转型,我国支付的重置成本、沉默成本相对较低。

第二、我国人均GDP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这也是增长潜力。低碳、零碳需要创新,技术创新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需求,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产品发展的需求,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

第三、我国在绿色技术、产业领域已有一定积累,和以往的技术革命相比,我国这次在有些方面甚至处在并跑、领跑的位置,其中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等领域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第四、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助力绿色发展。数字技术和绿色发展是全球范围内,自新冠疫情以后经济复苏的两大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但这两者之间互补。

有一项研究认为数字技术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土地利用、交通等领域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15%-37%的全球碳排放。中国在数字技术方面存在优势,和绿色发展结合就会出现很多新的场景,就会产生进一步重要的新的优势。

第五、制度和政策优势。我国政府有相当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力,这些优势有利于达成社会的共识,碳中和的目标形成以后,能够有效的引导预期,还可以用财政货币等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可以推动产权的界定和市场的形成。

房产税会让很多努力买大户型的人考虑中小户型 实际是低碳了

峰会中,几位专家大佬对于碳中和与其他行业产生的协同效应也作出具体说明。

例如房地产行业,贾康认为,房产税会让很多努力买大户型的人考虑中小户型,这样促进了低碳。他分析道,房产税能够遏制房地产市场肆无忌惮的疯炒。在持有成本这方面原来无所顾忌,炒房团大进大出,有了成本负担以后,能够用经济的压力来让他收敛自己这种炒作行为。它会让很多买房自住的人都会考虑,未来税赋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怎么样合理化?就不会努力去买一个大户型,而是更可能考虑中小户型。

贾康接着分析,这样会使市场需求方面结构变化,而引导着开发商、供给方拿到地以后更多提供中小户型,以此提高土地节约利用程度。换句话说,在满足相当的一批老百姓需求的同时,实际是低碳了,房地产市场不会动不动来疯炒,大起以后必须硬压制的大落,这更健康。符合绿色低碳的需要。

还有目前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李俊峰指出,电动化能够带来低碳化,电动汽车有未来,但不能说任何一个做电动汽车的企业都有未来。

不过,虽然认同新能源汽车对低碳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徐林就指出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可能,“新能源热潮是大浪淘沙的过程,真正具有核心技术,并且成本和规模方面存在优势,又能更好的迎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企业才能够活下来”。

丢弃的很多二手货 是对碳资产的毁灭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中国如何实现减排目标?

潘家华认为,现在有很多理念看似很高大上,实际上和零碳、碳中和并不相容。他举例高楼大厦,好似拔高了城市形象,但实际上楼层高了,所需要碳凝聚度高的原材料就越多。

他分析碳市场时指出,如今很多资产还没有建好就被毁掉,毁掉以后要消耗碳来清理,也要消耗碳再组建,因此应该放大现有碳资产的效用。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有厚古薄今、喜新厌旧的文化和市场运行,这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我们所丢弃的、放弃的很多二手货,有的甚至没有开封,这些都是碳,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些重新再回炉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是对碳资产的毁灭,它的效用归零。”

徐林则特别强调交通运输行业,他认为这是必须减碳的领域,“行业贡献可能在26%、27%水平,这个行业如果不实行动能的改变,对碳排放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从宏观角度来看,他认为,实现碳减排最好的办法是政府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建立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的引导机制,企业会围绕激励政策引导,积极、主动、自觉的进行碳减排。

经济发展的“新局”在哪里?林郑月娥携多位重磅嘉宾建言献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