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与诗画创新融合:江山如此多娇

3353597_w750.jpg

7月30日晚,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在沪完成世界首演。均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继7月30日晚由上海交响乐团在沪完成世界首演之后,8月3日,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将亮相西安,这也是该作品全国巡演的第二站。该作品由上海交响乐团作为发起乐团之一、联合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成员共同委约,将陆续由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等多支乐团分别在全国多个城市上演共计20场演出。

顾名思义,《千里江山》的创作灵感来自王希孟的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作为委约倡议人,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主席、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表示,希望每一位听众都能从作品中获得思考,从思考中感受作曲家心中的中国之美。据了解,余隆和作曲家赵麟曾经围绕作品内容和主题反复沟通交流,最终聚焦到了《千里江山图》。而记者获悉,该作品在上海的首演获得极大成功,评论界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作曲家从创作技法上将成熟的交响乐语言与民族乐器的表现力相交织,从艺术门类上将独具中华美学特征的绘画、诗词与音乐相贯通,不仅启发人们重新认识文本对于音乐、古典对于现代的意义,更是对大美中华的深情注视与颂扬。

江山如此多娇!从上海出发,《千里江山》将一路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传播方式,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民族与交响彼此穿透,诗情与画意共谱一曲

3353602_w750.jpg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尽管赵麟有着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但《千里江山》仍然对他构成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篇幅。《千里江山图》长12米,内容分为六段,气势恢宏,同时细部结构繁复,内容充沛。相应地,《千里江山》也分为六个乐章,每个乐章的标题和副题都出自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句,从“云飞起,楚天千里”“水云溶漾”到“月壑松风”“千叠浩荡”再到“峥嵘曙空”“万山入海”,每个乐章都采用了类似《诗经》的“比兴”手法,先写物,再由物及人。比如第三乐章,听众先是被安静舒缓的音乐引领着,听到山谷里回荡的鸟鸣、松针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之后音乐突然进入快板,由此传达出“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蕴。

在过往的作曲经历中,赵麟非常喜欢和善于在交响乐中引入中国传统乐器,比如他曾经先后应邀为马友友创作了大提琴与笙协奏曲《度》、大提琴与琵琶协奏曲《逍遥游》。余隆表示,对于《千里江山》,他此前最感兴趣的,就是赵麟将如何用不同的传统乐器在不同乐章中描绘出不同的意境。最终呈现的结果令听众感到惊喜:作曲家在第二、三、四、六乐章中先后引入了笙、琵琶、二胡与竹笛,每一种乐器都对应着乐章的主题。赵麟介绍说,比如第二乐章使用笙,就是因为其音色和表现力在他看来最能够展现“水云溶漾”超凡脱俗的人文气质。而第四乐章是赵麟首次尝试为二胡和管弦乐队所作,在创作过程中,他还兴之所至为二胡设计了全曲唯一的华彩段落——从首演来看,这也成为整部作品中极具感染力的段落。

在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看来,作曲家正是通过交响乐队的混成和民族乐器在音色上对交响乐的穿透,来表达自己对绘画作品中诗情画意之精髓的理解,把画面感和抒情感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于是当我们听到风掠过松林,我们就是风;听到流水绕着群山,我们就是那一泓水波”。

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光彩,是其丰厚的文化土壤

3353600_w750.jpg

正如评论家所说,《千里江山》以音乐的空灵悠远应和着画作的散点透视,让观众有了一种通过音乐进入山水胜景的路径。但是,评论界同时也认为,如果把这首音乐作品仅仅当作是画作的形式转换,那就过于低估了乐曲的意义和价值。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特别注意到了《千里江山》文本部分的选择和呈现,也就是每一乐章的标题、副标题和第六乐章人声吟唱的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他向记者表示,《千里江山图》为北宋画作,但是《千里江山》的文本出处却涵盖了上至唐朝下至南宋。这一类似电影蒙太奇的处理,使得音符与文本形成了巧妙的互文,画作中的山水风月因此有了超越自然景观的延伸性,成为一种思想的载体,而作品本身也被置放于历史的纵深线上,产生了回望与反思的深刻意涵。“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品中的文本虽然文字不多,意义指向性却很强。”

《千里江山》的另一重意义,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表达。毛时安称其为一部从形式和立意上都具有中华美学精神品格的交响乐作品,认为中国文化对大自然有独特的美学理解,对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独特的哲学思考,也因此诞生了中国独有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而《千里江山图》正是山水画脉络上的一座奇峰;今天,《千里江山》以交响音诗的形式重新打开画卷,更重新思考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当下世界的启示。

作为一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作品,《千里江山》的诞生是一种水到渠成。一方面,艺术家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积累不可或缺。赵麟出身于艺术世家,除了父亲赵季平为著名作曲家之外,祖父赵望云则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通过音乐语言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受,一直是赵麟创作的主要方向,“《千里江山图》启示我的不光是它的主题,还包括它那种既有恢弘全景、又有细致内容的结构方式”。而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随着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正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像《千里江山》这样的作品因此得以有了丰厚的文化土壤。

作者:邵岭 姜方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